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1923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教育局面试答辩考前复习资料(原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组合作有必要吗?如何避免形式化?小组合作有必要吗?如何避免形式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 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 深刻的意义。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 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 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 作学习,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并不等 同于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

2、一种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班级授 课制缺点的一种补充。首先,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班级授课制 的教学体制,这使得每个班级的学生有五十人左右,人数众多导致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被限 制。其次,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和安 全感的需要,都希望能表达表现自己,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但是在班级授课制这种条件 下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这种需求变得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科学教 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去实现小组合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

3、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科学的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 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第二,合理使用小组。建立了小组后,教师要运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课堂提 问时,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多问“小组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让学 生以小组的名义回答,这样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适当进行小组竞争。俗话说,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进步。 第四,组内开展活动程序化,分工明确。 第五,选择合理的学习内容。 第六,评价体系科学、公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4、,不一定每节课都 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 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方法 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 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方式。独学是指学生自 学,对学既可以是同桌之间相互学习,可以是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群学是指课堂上班级之 间的相互交流。例如,化学和物理变化这节课中 合作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

5、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 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 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 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 择。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 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 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

6、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1、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3、合作探究。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

7、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二、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

8、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

9、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

10、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得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

11、,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不少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之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的喊“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的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为此,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 )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2.如何避免科学课堂中探究的形式化?如何避免科学课堂中探究的形式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核心

12、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 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因此,在中学课 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概念,要本着科学探究精神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 的学习回归到科学探究。 有些老师一提到探究,立马就想到做实验。而我认为实验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是否 有实验,不是问题的关键。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 现了探究的精神,是否渗透了探究的方法。 要避免科学探究的形式化,就要避免在教

13、学中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起点和思想。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学生自己学。它要求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 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特别关注学生的前概念,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顺势而教。 具体地说,根据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包括六个要素,分别是提出问题、形成 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解释并交流。实际上,在真实的课 堂中要在一节课上完全经历这六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课堂 时间的考虑,不必在每节课都全部经历一遍完整地科学探究过程。 例如,提问时既可以由学生来提问,也可以由老师来提问。如果是老师来提问,要注 意问题的真实性,不能为了提问而

14、提问。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和产生时,我看到 过有的老师先问学生,你们听到过哪些声音,接着在播放一段录音问学生,在这段录音中 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然后再问,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有些重复累 赘,而且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纯粹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必拘泥于必须由学生来设计,如果实验方案比较困难,可以由 教师设计。例如光合作用这节课中植物需要光这个实验中的饥饿处理、酒精脱色等,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很难想到上述的做法,因此可以由老师来设计,学生来解释原因, 这样同样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思考。而一些简单的但学生不是非常会的,就完全可 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例如,八年

15、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此时, 在学习压强的影响因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有时候,因为各 种原因,学生可能来不及或者没有必要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仅仅设计一份实验记录表。通过实验记录表,也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实验的精髓。例如,在学 习密度概念时,学生设计的记录表中分三行三列,包括测量质量、体积、分组多次测量, 这其中已经包含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数据得到之后,教师还要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从而得到密度的概念。 在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展开交 流,因

16、为从数据到结论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学生分别得到 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数据,要想从数据中得出两两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难,尤 其是在电流和电阻之间。有些学生可能连数据本身就有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 要保持电压不变,所以电流和电阻之间不成反比。此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探究的形式,不 能想着必须要把探究的六个过程走完,不理会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溯本求源,重新返回到控制变量的设计思想中,再到操作 步骤中。至于最后的结论,即使来不及讲,还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继续。我认为 在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中花在这样的讨论上的时间是很值得的,而且这样的讨论恰恰体现了 科学探究的精神。对于一些比较容易,能够直接看出来的结论,就没有交流讨论的必要了。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动脑甚于动手。如果学生不懂 的原理,动手也不过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机械的操作罢了。只有在动脑的过程中,学生才能 建立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概念。 总之,科学探究要避免形式化,应该以内容决定形式,学生学习水平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