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40917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坚守信念 腿残志坚服务农村建设记原永兴傣族乡纪委书记在永仁县永兴乡的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满头白发右腿残疾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过奉献;他为家乡的发展挥洒过汗水如今,他退休在家了。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也有了岁月留下的磨痕;更有工作带来的劳累。他应当休息了;他只应该享乐了;他应该靠墙根晒太阳了。似乎更应该有人为他服务;为他排忧解难;为他创造更悠闲、更舒适、更温暖的生活然而,事情却正好相反,他不仅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悠闲的生活,却每天都在为本地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忙碌着。他的名字叫,一个慈祥而不平凡的老人。,男,汉族,云

2、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人,1935 年 6 月生,1965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 年 3 月参加工作,退休老干部,退休前为永兴乡纪委书记。一、扎根基层,为祖国发展洒尽青春1958 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铁道兵 8501 部队十七中队,凭借他满腹的才学投入到了统计员岗位当中去,从此,中国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建设基层就多出了一位兢兢业业、踏实干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好同志。- 2 -同志 1958 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铁道兵 8501 部队、永兴信用社、永兴区委会、麻栗树水库、永仁县革命委员会、永定镇、永兴乡等地工作,最后于 1993 年在永兴乡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光

3、荣退休。他把一生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党,贡献给了国家,如今安静慈祥的老人,当初却是雷厉风行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积极认真,不畏艰险的英雄积极认真,不畏艰险的英雄1958 年 3 月,刚参加工作的任铁道兵 8501 部队十七中队统计员,虽为一名统计员,但是他不拘于本职工作,积极上工地搬水泥,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友们都说:“想不到这么一个文绉绉的年轻人干起劳力活来也是这么厉害,这么不要命。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 3 次受到昆明军区“先进(劳动)工作者”嘉奖,1 次被昆明市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干部” 。同时他的优秀也感染了同志们,铁路文工团的姑娘黄安升不顾家里的反对和在仁和镇优越的家庭条件

4、,义无反顾的嫁到了贫穷落后的永兴。投身金融,严谨的作风感染了领导投身金融,严谨的作风感染了领导1962 年 9 月,离开了部队来到永兴信用社,在部队工作严谨、踏实、认真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深得信用社领导的喜爱。一次,要上报一组重要信贷综合汇总数据,经过全部工作人员仔细审核,觉得没有错误,可以上报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又瞒着领导在晚上点着油灯加班加点对数据重新进行审- 3 -核,结果真的发现了一处错误,为集体避免了错误。严谨认真的他在 1963 年被永仁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信贷工作者” 。清廉一生,勤俭为国家节约清廉一生,勤俭为国家节约在 1972 年至 1982 年在永兴工作的十年间,由于办

5、公条件艰苦,政府没有车子,每次到县城开会或者向县委报送材料都要从永兴步行到县城。40 岁的总是主动请缨,步行送材料出永仁,而且为了节省政府开支,除了开会到下午的情况,只要所办事情结束的早,他都会赶回永兴,而不在政府招待所住宿。有一次他在赶回永兴的途中,行至永兴乡立溪冬村天就已经黑了,而且遇到大雪,饥寒交迫的他幸得老洪茂村民遇到并带回家中吃饭烤火休息才得以脱险,不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直至 1992 年 11 月,时任纪委书记的获县委批准于 1993 年退休,45 年间,从未多拿国家一分钱、占国家一次便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二、腿残志坚,退休体残不忘奉献力量在退休回家后

6、,他并没有安享清闲,一家人在他的带动下都积极加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现在,他的大儿子是村民小组长,妻子是党小组长,小儿子是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他站在最前沿,为了地方发展既当宣讲员、又做宣传员。在这方面张老的座右铭是:“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又发挥余热、主动作为。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主动带头,经常要求两个儿子和妻子放下家中的农活,- 4 -带头为地方建设奉献力量。腿疾截肢,晴天霹雳没有击倒坚强老人腿疾截肢,晴天霹雳没有击倒坚强老人2003 年,老人的右脚出现了疼痛状况,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动脉血管阻塞,最后导致坏死。2004 年 4 月,他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

7、术。从此,那支陪伴了他 69 年的腿,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腿永远的离开了他。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没有气馁,他说:“我的腿虽然没了,但是我的人还在,只要党需要我,我还会义无反顾的顶上去。 ”改善交通,为农民群众修路搭桥改善交通,为农民群众修路搭桥2005 年,罗汉松小组还没有通公路,老人觉得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他和妻子商量挖路的事情,妻子听后也很支持,连同大儿子召开村民会议。在会上,许多村民还对此事不予理解,说:“我家又没有车,要路干什么?”老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他们讲有公路以后的好处,最后终于做通了这部分村民的工作,大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公路开挖工作中去,当然,主力军还是他的

8、家人。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公路修通了,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惠,许多村民还买了摩托车,可以骑回到自家院里。在 2009 年以前,从大公路到罗汉松都要趟水过永兴河,旱季还不怎么样,但是一到雨季,特别是涨水的时候即不方便过河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小孩子上学放学必须要有家长接送。老人对这些隐患和不便深有体会,他积极到相关部门- 5 -反映,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 2009 年筹到 2 万元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石拱桥,结束了罗汉松趟水过河的历史。心系经济,为地方发展浇注心血心系经济,为地方发展浇注心血当交通问题解决后,老人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发展上来。罗汉松缺水,而且土地地块小,当全乡都在轰轰烈烈的发展烤烟经济的时候,罗汉松只能种点传统农作物。老人急了,全乡人民都要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了我们还在过着贫困的生活那该怎么办?最后,他经过多方了解和向农技人员咨询,发现以罗汉松现在的条件适合发展蚕桑,在他耐心细致的劝导之后,罗汉松于 2010 年底已经发展蚕桑 10 余亩,相信在先行者的带动下,罗汉松的经济一定能上个新台阶。老人说:“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身份,我最看重的是共产党员身份。 ”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甚至在退休腿残后,他都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为老百姓谋福祉,坚持共产党的信仰永不改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