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540514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胰疾患超声诊断ppt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胰疾患超声诊断胆道疾病是临床上外科、内科、儿 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超声诊断胆道疾 病是首选方法。因为超声可形象地显示 胆囊的大小、形态、胆道的走向及其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无痛、无害、无禁忌 症,尤其对胆囊疾患的定位、定性诊断 均可提供很有价值诊断的依据。一、适应症: 1.胆囊炎(急、慢性) 2.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3.胆道肿瘤(胆囊癌、胆管癌、胆囊息肉) 4.先天性胆道疾病(胆总管囊肿、无胆囊、双 胆囊) 5.胆道寄生虫(胆道蛔虫) 6. 鉴别黄疸性质(肝内、肝外)二、胆道解剖胆道是指肝脏排泌的胆汁输入12指肠的管道 结构。超声显示: 胆道包括胆囊和胆管。胆囊位于肝右叶前下方(

2、脏面下方)的胆 囊窝内,形态为梨形,中空器官,分为胆囊底 、体、颈三部。空腹胆囊腔内充满胆汁,为一 无回声暗区,胆管沿门脉上方走行,管状回声 。胆汁代谢:肝细胞分泌胆汁毛细胆管 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左 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壶腹部胆囊管 胰管 胆总管分为四段:十二指肠上段(易显示)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易显示)壁内段测量: 正常胆囊超声测量长径一般不超过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壁厚不超过0.3cm。 胆管与门脉平行位于其前方,肝门处胆总 管与肝总管不易区别(统称肝外胆管),内径0.8cm。 左右肝管可显示,内径多在0.2cm 以内,二 级以上的胆管,超声难以清晰显示。检查方法:

3、1)空腹812小时,保证胆汁充盈。2)24小时禁脂肪食物,禁阿托品类药物。3)X线胃肠造影3天后方可检查。4)高度胀气,缓泄、灌肠。 体位:1)仰卧2)左侧卧位3)俯卧位三、正常胆道声像特点 1、胆囊为一梨形或茄形无回声暗区。 2、边界轮廓清晰、规则、壁纤细,后壁效应增 强。 3、囊壁厚0.3 cm。 4、肝内胆管0.2cm,肝外胆管0.8cm。四、病理声像图 (一)急性胆囊炎【病理】1、单纯性: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 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混浊。2、化脓性:胆囊肿大,壁充血水肿明显增厚 , 胆汁混浊呈脓性。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3、坏疽性:胆囊极大,可发生坏死、穿孔而 并发腹膜炎。【临床】

4、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有结石梗阻,细菌 感染,胰液反流等因素所致的一种化脓性炎症 。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绞痛和胆囊区压痛。 病程往往发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 发症。因而及时确诊和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 对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特点1、胆囊肿大(胆囊颈部水肿变窄,胆汁淤积 )2、胆囊壁增厚,出现双边征(粘膜充血水肿 )3、胆囊暗区内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细小光点( 胆汁排空受阻) 脂餐试验 进食煎鸡蛋后1h,1.5h,2h观察胆囊大小,收缩2/3 以上,提示功能好。(二)慢性胆囊炎【病理与临床】可以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也可以 是原发的慢性炎症改变,往往合并有胆囊 结石。基本病理改变

5、是纤维组织增生及慢 性炎性细胞浸润,使胆囊壁增厚;肌纤维 萎缩,故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 超声特点1、胆囊体积大多增大,或正常,少数萎缩。2、胆囊壁增厚0.4cm,甚至达1cm,毛糙不 平(均匀增厚)3、合并结石,可见光斑、光团,后伴声影。4、粘连时轮廓不清。(三)胆囊结石单纯结石如不伴炎症可无临床症状,阻 塞时可有疼痛,继发感染和黄疸。典型结石 1、胆囊内有一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或者光斑。 2、光斑、光团可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嵌顿者除外) 3、强光斑、光团后伴直线声影,或彗星尾。不典型胆囊结石: 1)充填型胆囊结石a.胆囊形态不清b.胆囊解剖位置见强光团或光带(弧 形),后伴声影。c.

6、变换体位无改变。2)泥沙结石a.胆囊内见小颗粒或泥沙样光斑。b.后方声影不典型或宽带声影。c.随体位改变可见光斑群移动。 3)胆囊壁内结石囊壁上见强光斑,后伴“彗星尾” 征。(四)胆管结石小颗粒或泥沙样光斑或光团,一个或多个 位于胆管内。光斑、光团后伴彗星尾或者声影。近段胆管扩张。胆管上段易观察,中下段腹部胀气声像图 较差。(五)胆道蛔虫胆道蛔虫是肠蛔虫的常见并发症,系肠 蛔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钻入胆道所致 。 临床特点是上腹部剧烈绞痛而体征却不 明显。虫体可引起胆道机械性阻塞和细菌感 染。超声特点1、总胆管轻度扩张。2、扩张胆管内可见中等强度回声的平 行光带,中间是暗区(蛔虫体腔),有时

7、可 见蠕动。3、后方不伴声影。 胆囊内蛔虫 于胆囊内见平行光带,活蛔虫可 见蠕动。 呈 V 型、S型(六)胆道肿瘤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 瘤,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其诊断往往被 延误。胆囊癌在X线造影时,多不显影。其它 检查方法,仅能发现一些晚期征象,无特异 性。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和腔 内的肿块,从而提高了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水 平。1、胆囊癌声像图特征a.胆囊壁不规则局限性增厚b.向囊腔内突出的中等回声实质性光团,边 界不规则。c.光团后方多无声影,也不随体位改变而移 动(如合并结石并伴结石声像图) 不同阶段分四种类型图像:小结节 伞型 厚壁型 混合实块型 早期不平 基底

8、宽 壁不均匀 厚壁+肿块 基底较宽 乳头状 增厚不规则 息肉与Ca的鉴别良性(息肉) 恶性胆囊大小多数正常多增大 胆囊壁厚度一致浸润致局限不均匀性增 厚,不规则 肿块形态规则,圆或半 圆形,1cm内部回声光点细小,分 布均匀光点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匀 胆囊活动度好受限,差 压迫症状无有 转移症状无可有肝内转移,肝门淋 巴结肿大2、胆管癌声像图特征a.胆管壁增厚,不均匀,管腔变窄。b.管腔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回声不等光团。c.光团后无明显声影。d.肿块以上胆管扩张。(七)黄疸的鉴别诊断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阻塞性、溶血性 三种。而超声可根据肝内外胆管是否扩张来鉴 别肝细胞性或阻塞性。肝内二级以上胆管一

9、 般不显示,左右肝管0.2cm。阻塞的病因多由胆管内外占位性病变引起。 胆管内:结石、肿瘤、炎症。 胆管外:肝、胰乏特氏壶腹部占位压迫。 1、胆系肝外阻塞的超声表现胆道系统显示扩张,是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 根据。a.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胆管内径0.3cm;二级以上胆管与伴 行的门脉呈“小平行管征”;重度扩张时, 胆管呈“树枝状”或“丛状”向肝门部汇集 。b.肝外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上段内径0.8cm。2、梗阻部位的判断:a. 仅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属 胆囊颈梗阻。 b. 胆囊肿大,胆总管显示扩张是下段梗 阻的可靠指征。c. 胆总管显示正常,而肝内胆管或左右 肝管扩张上段肝门部梗阻。d. 胆

10、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肝内胆管扩 张+胰管扩张,则为12指肠乏特氏壶腹水 平处病变。 e. 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 态是一致的,即胆囊扩大提示下段梗阻 ,胆囊不大提示上段肝门部梗阻。总之:肝外阻黄约90%以上是胆管结石、胆管癌 、胰头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肿瘤压迫总胆管 所致。胰腺疾患的超声诊断胰腺疾患临床上并不少见,胰腺炎 占首位,胰腺癌近年也有上升趋势,临 床症状不明显,过去缺乏满意的直观检 查方法,所以,早期诊断率不高,B超的 问世提供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适应症(一)胰腺炎(急、慢性)(二)胰腺囊肿(三)胰腺肿瘤(胰腺癌、壶腹癌)(一)解剖胰腺是薄而长的腺体,长约12-15cm,

11、 宽约3-4cm,厚约1.5-3.5cm,重约60100g, 横贴于上腹部腹膜后间隙,于正中线横 跨第1-2腰椎前方。分头、颈、体、尾四 部,形如腊肠、哑铃、蝌蚪。胰头、颈 部在腹正中线右侧,体尾部在腹正中线 左侧(腹主动脉前方)。胰头被12指肠环抱,其前方是总胆管和门 脉,胰颈前方是胃后壁,后方是肠系膜上静 脉与脾静脉汇合处,并形成门脉,胰尾可达 脾门。胰实质内有胰管,分主胰管和副胰管,由 尾向头部走行并逐渐增粗,进入胰头后与胆 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12指肠,胰管内径多0.3cm。(二)正常声像图特点1、检查前准备:a.空腹8h以上,晨起禁食,于前晚吃清淡饮 食(减少胃内食物引起过多气体,干扰

12、超声 的传入)b.可饮水500-800ml,以充盈胃做透声窗,便 于显示胰腺2、体位: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另可取半卧位或 坐位,侧卧位。3、胰腺定位及正常声像图由深层逐渐向浅层寻找:先探到病人脊柱 ,呈半圆形衰减区,前方是下腔静脉及腹主 动脉,再前方是肠系膜上静脉系脾静脉。胰 腺就在其浅层。由后向前寻找胰腺,不受患者胖瘦影响, 解剖关系固定,易于从复杂的腹腔器官中迅 速找到胰腺。正常胰腺常见有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边缘整 齐光滑,回声强度略高于或等于肝脏回声, 胰腺厚度应3cm。(三)胰腺炎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 急,常见病因有胆系感染,酒精中毒,外伤 等等。一般

13、分水肿型、坏死型,前者多见, 症状轻,后者少见,症状重。病理:早期轻度肿胀、充血、水肿即而 出血、坏死,主胰管可扩张。声像图特征: 1、胰腺体积增大,轮廓不清。 2、胰腺内部回声减弱,可呈无回声区。 3、胰腺区呈全气体反射。2、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约半数病人由急性炎症 反复发作演变而成。其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 厌油腻、脂肪泻及消瘦等。病理变化是胰腺小叶周围及腺泡间纤维化,伴有 局灶性坏死及钙化。胰腺外观呈结节状,质地变硬 ,缩小及纤维化。声像图特征1、胰腺体积可稍大(为弥漫性),亦可缩小。2、边缘轮廓多不规则。3、内部回声多增强,光点增粗,分布不均。4、可出现假性囊肿。5、主胰

14、管扩张,呈囊状扭曲或串珠状,其内可有结 石。(四)胰腺癌胰腺癌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多见于 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过去认为黄疸是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目前许多医生认为,上 腹部不适,腹痛,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 轻等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比黄疸出现为 早。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多见于胰 头,约占3/4,胰腺体尾部约占1/4。声像图特征:1、胰腺多呈局限性肿大,也可广泛侵润致 弥漫性肿大而失去正常形态。2、胰腺边缘轮廓不规则,癌肿向周围组织 呈蟹足样侵润。3、胰腺癌内部呈低回声,中间夹杂有散在 不均质光点,癌瘤后方呈实性衰减。癌 瘤较大时,中心产生液化坏死,超声可 显示不规则无回声区。

15、4、间接征象:a. 胰腺癌压迫周围脏器,可出现挤压现象,如胰头 癌可使12指肠曲张扩大,肝脏受挤压移位;胰尾癌 可使胃,左肾及脾受压。b. 胰腺癌可挤压血管,胆管或胰管,引起梗阻如胰 头癌向后挤压下腔静脉,使其变窄,远端出现扩张 。压迫胆总管时,可引起阻黄;胰颈癌可使门脉, 肠系膜上静脉受压移位;胰体尾癌可使脾静脉及肠 系膜上动脉受压移位。c. 晚期,常有肝转移,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腹水。(五)胰腺囊肿 分为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两类。真性囊 肿较小,不引起任何症状。假性囊肿多见, 常发生于外伤,坏死性胰腺炎后,由于胰液 外渗,渗液与血液混合包裹而形成。此为胰 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囊肿较小时,无 任何症状,较大时,压迫周围脏器才有症状 。声像图特征:1、胰腺的局部可见一无回声区,圆形,边界 光滑整齐。2、囊肿后壁回声增强。3、单发多见,亦可多发。4、囊肿巨大时,可挤压周围组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临床 病情隐匿,逐渐加重 反复发作,淀粉酶升高胰腺肿大 局部肿大,向周围 弥漫性轻度肿大 组织浸润内部回声 呈不均匀性的回声 整个回声增强胰管管径 呈均匀性增宽 呈不均匀串珠状增宽转移癌 向肝及淋巴结转移 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