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0345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 过程的认识机车车辆工程系 高速动车组驾驶 101 班 高壁奎10931811对动车驾驶员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摘要:驾驶员和行人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认识交通环境,利用感 知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进而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某种措施, 以保证行为无误。在处理事物的过程中,驾驶员不但有各种心理活动,而且 各个人还表现有不同的特点,如技术水平高低、才能大小、性格差异等。心 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相连的。正文:目前,铁路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铁路交通安全尤 其因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问题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 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

2、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动车驾驶员实 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每时每刻都会影响动车驾驶员的行车 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 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 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事故。一、驾驶情绪影响交通事故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 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 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 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 驾车时的心理平衡。心理学

3、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 16 种, 称为 16 维度,16 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有:乐群性、 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 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 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 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 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

4、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一些驾 驶者为了节省时间等目的,威胁其他司机或行人的利益,使其感到有危险而采 取回避行为,或激怒对方使其产生恼怒的情绪。人们都有操纵其他事物的愿望, 在开车时,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掌控一 旦遭到破坏,比如遇到红灯或堵车,就会引起另一种本能,即攻击心理。攻击 性驾驶虽然不是蓄意为了撞车或伤亡而做,但是往往因为驾驶者对情况判断失 误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幻想性高的人容易“走神儿” 。这样的人容易处于无意识驾驶的状态,给驾车带来一定的危险。独立性差的人,自我

5、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需要别人 的鼓励和帮助。这些人在开长途车的时候比较容易心理疲劳,最好配有副驾驶。 所有属性中,紧张性高的人开车最危险,因此他建议这些人尽量不要自己驾驶 车辆。二、不良驾驶心理1、好胜心理持这种心理的驾车人多为年轻的男士,以这种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 判断和不能冷静处置情况 ,一旦遇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挫折心理每一位驾车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事业发展遇到 瓶颈、和太太或女友吵架了、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每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 受能力又不相同,一但驾车人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的心理状态,导致驾车人注意

6、力不集中,只会是机械地、无 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3、情绪化心理遇到高兴的事情,情绪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 奋的盲目开快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看什么都不顺眼,从而引起情绪冲动, 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急速追赶,这种驾驶心理是极易引起事故的一种心理。三、安全驾驶的心理调解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 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 ,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 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注意力集中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

7、的 条件,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吸烟、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 、 “我不能 想别的” 、 “开车安全第一”等等。3.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注意改善自己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 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 驶心理的重要途径。驾驶是颇费精神的。保持充沛的精神,是安全驾驶的必要 条件。4.调适情感心理环境领导对驾驶员要多鼓励,安排适当的工作,提醒驾驶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帮助驾驶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让其背着包袱开车。家人对驾驶员要多关心, 多体贴,使驾驶员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驾驶员也应讲究人格修养,扩大心理 容量

8、,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5.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 高驾驶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有关专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个性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说 明了事故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存在:即在同样情境下,有些人因个性原因比另外 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研究表明: 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 能性增大。 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 疑心、压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紧张程度高、爱思考、 冷静等特点。 在动车运行中一般有

9、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 影响着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动车组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 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 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 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 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有利

10、于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 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 粗,易开“英雄车” ,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 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 ,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 谦让、关心交通“弱者” ,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 善于寻找和发现周围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 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

11、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 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 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 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 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等, 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 为不利的。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 “注意”占着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 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 人、道路线

12、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 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 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 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 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 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 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 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 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

13、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 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 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 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 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 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 的表现。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

14、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 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 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 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 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虑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 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 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 出成效。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 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 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 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 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 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只 有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逐步完善自己,与不安全因素挥手 告别,就能安安全全行车,平平安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