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0251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島中堅持理想的設計者孤島中堅持理想的設計者訪訪 3838蔡鴻仁蔡鴻仁 劉漢盛38的蔡鴻仁是台灣音響界的異議份子。他熱愛台灣,以台灣製造為榮;他以廣博所學為基礎,從最基本面開始研究音響的種種。可以說,他是為了喝牛奶而堅持去養牛的人,甚至從牧草開始種起。多年來,他真正的成就外界並不是全面瞭解;而他的激情與耿直卻往往令人側目。他自認自己是孤島上的設計者,與主流隔開,因而豎立了自己的風格。或許,他的產品聲音表現不一定被所有音響迷接受,但是他的堅持與精神卻是台灣音響界很珍貴的資產。 一、請向音響論壇的讀者介紹您以及您的公司。我自己學過機械、電子、航空、造船與控制。當初為什麼會學這麼多呢?這要回到我大一

2、的時候。當時我就開始實驗氣墊船了。我也喜歡航空,還自己做模型,做船、遙控等,我也是民國 67 年全國滑翔機冠軍。由於學生時代就打定主意將來要朝這方面走,所以在國外學了那麼多跨學門的東西。而我會回來台灣,其實是應我老師的邀請回來發展氣墊船的。當時我就在思考,台灣有沒有發展航空的條件,結果我認為沒有,不過卻可以發展氣墊船。英國在 1953 年開始實驗氣墊船,我認為這最適合台灣的地理環境使用。雖然當時台灣還在戒嚴狀態,不過我認為以後會改變,屆時氣墊船將會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一般人詬病氣墊船的噪音太大,那時都被我解決了,因為我學的是航空,我的論文裡有一篇研究螺旋槳的噪音問題,噪音的產生來自於槳葉上下表

3、面很高的壓力落差。我設計出一種造型,可以把螺旋槳上下的壓力平衡,這樣噪音就降低了至少 20dB,大概只跟摩托車的噪音一樣。不料到了 36 歲,因為某些因素,我決定把前半生的事業都丟掉,轉而進入音響。在進入音響行業之前,我對音響完全沒有經驗,但是我喜歡音樂,也因為與音響有關的電子、物理、力學的東西我都學過,所以我設計音響器材都是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目前我的發展轉入電腦,因為我深信未來音響與電腦必然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二條腿。二、當初是什麼理由促使您進入 Hi-End 音響工業?Hi-End 不敢講,這是偶然。當初是想做一些電子產品,因為它不像電腦的投資那麼大,動輒上億,大概只要三、五千萬就夠了。評估

4、之後,我認為我的興趣與背景讓我容易在這方面有一些成就,於是就開始了。這大概是在1992 年的時候,在這之前,完全沒有與音響有關的經驗。在還沒開始製造音響產品之前,因為朋友的介紹,我就幫英國 Golden Dragon 真空管處理大陸的事務。其實我最早開發的是真空管擴大機(也就是後來的 300B 後級),但是在那個時候,好的真空管就已經很難買到了,而且很貴,當時一隻真正的 WE 300B 已經要七、八千元台幣了。我想想這樣根本不行,一部後級二隻真空管就要花掉一萬多台幣,於是想要自己做真空管。真空管的製造就這樣成為我的第一個產品。當時想得一廂情願,只想到只要好好的製造、品管,控制真空管的流出,一部

5、份交給英國 Golden Dragon 去賣,一部份自己用,這樣,應該可以把真空管的成本降到很低。老實說,我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想要做 Low Cost 300B 管子的人。沒想到後來卻變得很複雜。也就是因為要做低價格的管子,所以當時才會找到大陸長沙廠,那時大概就是 1992 年時。從那時我開始研發真空管,我還記得當時的模具費花了大約八千多美金。我還去找一些老工程師請教,找資料,全世界跑,就為了開發 300B 管子。也就因為這樣,當時才會有英國雜誌訪問我,說我的管子是全世界最便宜的300B。那次真空管的製造影響到後來,今天大陸上一些製造 300B 真空管的一些資料、看法應該都有我的影子存在。當

6、時在長沙廠負責計畫的戴廠長退休之後,我們又到了柳州生產。我們這一票人曾經想在全世界闖出中國管子的天下,可惜後來發生太多的事情。我必須承認,中國的管子已經 Fail 掉了。其實,中國的管子很好聽,只要是我所挑出來的管子,我敢說比現在的 WE 300B 還好聽,特性曲線也一樣漂亮,一樣長壽。唯一就是只要能夠好好的去 Q(品管)完它,不要像他們這樣隨便把管子發出去。由於環境的影響,他們不瞭解管子不能隨便發出去,以為只要發出一支管子就有錢可以收入。不良的管子也捨不得丟,又拿出去賣,這樣就完了。像許多管子我已經用了四、五年,也沒有壞,可見中國管子能用。唉!談到這段往事就覺得很可惜,真的很可惜。中國管子真

7、的有機會揚眉吐氣,可惜他們不瞭解 Marketing,忍不住亂發管子,市場秩序就全亂了。想想我唯一的收穫是什麼?我可能是世界上真正懂真空管的人中最年輕者。為了做真空管,我從材料開始研究。我曾經去德國萊比錫找老工程師,我也曾經去法國一個小地方,找到很少人知道的飛利浦工廠,去與他們的工程師請教。我在大陸也收集了很多發黃的技術資料,在美國也找。研究過這些資料之後,我開始在實驗室做研究,印證資料上所言。歷經這麼多年,在材料上已經有一些變遷,於是我用鈦來做屏極板,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為什麼我要用鈦?因為鈦很活,可以吸附掉管內一些髒氣體,這些消氣劑不容易辦到的事情,用鈦極板很容易就辦到了,那些離子不會再回

8、去打到陰極。我用新的材料科技去做管子,雖然理論與舊管子是一樣,但是做出來的管子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在大陸柳州,還是用我的方式在製造管子。第一個產品本來想做真空管擴大機,結果反而去做真空管。我第二個想做的產品是數位類比轉換器,我把當時能夠拿得到的 DA 轉換晶片都買來試做,發覺只要傳來的訊號對,什麼聲音你都可以做出來。結果研究完後,我確定問題不是出在數位類比轉換器,而是出在 CD 轉盤上。我去量轉盤傳出來的訊號,發現所有的 CD 轉盤都有問題。於是我就把數位類比轉換器放下,開始研究 CD 轉盤,這就是後來推出的王盤。在研究 CD 轉盤的同時,我也繼續在研究 300B 後級。當時 300B 擴大機遭

9、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輸出變壓器。於是我去英國找變壓器,也丟錢去開發。接著我發現 300B 燈絲供電的問題。幾乎所有的 300B 管機都用直流供應燈絲電壓,但是直流供電對直熱式管子而言絕對是錯的。雖然電壓只有 5 伏,但是直流電一邊是正一邊是負,這就形成一個電場。燈絲是要把電子發射出去的,卻因為有電場存在,使得一些電子被正 5 伏吸回來,打在陰極上,這被打到的陰極就死掉。身為一個懂真空管的人,我如果用直流來供應這裡的燈絲電壓,一定會被人笑。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這裡用直流呢?很簡單,因為用直流沒有哼聲,如果用交流供應燈絲,很難沒有哼聲。幾十年來,300B 的哼聲一直存在,除非你用直流。為了解

10、決交流哼聲的問題,我又摸了幾年。為了抑制磁場干擾,我本來用鐵板做機箱,後來用鋁板,變壓器的安排也錯開角度。就這樣一步一步去解決哼聲問題。現在大概配 92dB 的喇叭都聽不到哼聲。當時我有一個堅持:你懂真空管,管子的運作就是這樣,你明知用直流供電有害,為什麼還要這麼做?這是不應該的。就是這樣一個理念讓我堅持下去。回過頭來說王盤。幾年做下來,雖然我同時進行許多事情,但是大家看到的第一個產品好像就是王盤。在這裡我們來談一個錯誤的觀念。許多人誤以為將 CD 唱盤分成 CD 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之後,因為數位訊號傳遞的關係,時基誤差會增加。其實當時的問題出在 Yamaha 那顆數位接收晶片 3623。這

11、顆接收晶片自己必須要有一個 Clock,這樣就產生與 CD 轉盤的 Clock 不合的問題。後來 Crystal 推出 8412 數位接收晶片之後,這顆 8412 的 Clock 從轉盤傳過來的數位訊號中去解出來,所以就同步了。至於目前有些機器配備有I2S傳輸,那也不是新東西,而是很早就有了,那是飛利浦研究出來的傳輸介面。其實它不是傳輸介面。以飛利浦機器來講,那是在轉盤裡解出數位 Data,一條叫 Work Clock,一條叫 Left、Right Data,一條叫 Master Clock。這不是傳輸介面,而是傳輸協定。在這些Data 傳過來後,飛利浦又用一顆 IC 把這個I2S Data

12、轉換為 S/PDIF,這樣又把分開的四條變成一條。這個I2S不能傳遠,否則到最後 Clock會扭曲變形。其實這是一種內部的傳輸,例如我們從 DSP 傳到 DAC,由於距離很近,就用I2S來走。如果有 CD 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之間用I2S來傳,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即使它在 CD 轉盤這頭沒有編成 S/PDIF,傳到數位類比轉換器裡面時,還是要以一個編碼 IC 將四條訊號編成 S/PDIF,然後再傳給數位接收晶片8412。而 8412 最終還是要將它解成四條訊號傳給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所以這樣設計的人以為在轉盤那頭不編,省掉一個程序,這樣會比較好。其實這個東西不能傳遠,如果傳太遠,線的損失有多大不

13、知道,這個東西頂多只能傳 50 公分以內。由於像I2S這類的傳輸方式不是通用的,所以飛利浦與 SONY 才會共同發展出 S/PDIF,讓大家都能互通。我常常很氣的是,音響界裡,許多人往往為了某些目的而去編一套故事出來,我就看不過去,這也是我備受爭議的原因。其實我都是從最基礎開始真正去研究過之後才會那樣說。當初這個王盤讓我最得意的地方就是使用飛利浦 CDM-4 機械拾取系統,此外,就是把 Clock 獨立出來,而且全套只有一個 Clock。這個 Clock 做得很準。還有避震也與眾不同。當時我說用懸浮避震與皮帶帶動是錯的,因為 CD 不是定轉速的東西,它的轉速隨時都在變化,你用皮帶來帶動是反應不

14、過來的。我也堅持訊號拾取要非常敏感。總之我把許多觀念都用在裡面,不過其中最大膽的就是採用 CDM-4,還訂了一大堆。全世界都沒有了,我還有。在當時,大家都認為新的拾取系統比較好,我也曾把 CDM-9、12 等買回來研究。最後我確定 CDM-4 是飛利浦有史以來最好的拾取系統,是他們的顛峰之作。到底 CDM-4 是好在那裡?我們都知道拾取系統的懸臂要非常靈敏,而 CDM-4的懸臂是磁浮的,它非常靈敏,完全沒有摩擦。我不喜歡鋁,我認為鋁會有高頻的震盪出來,所以我用的是尼龍加碳纖的塑膠材料,我寧可用那種,它比較有阻尼。還有就是 CDM-4 的控制體系很完整,在這之後的就開始簡化了。為什麼後來不再生產

15、 CDM-4 呢?為什麼後來會採用跟日本一樣的直臂拾取?其實這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最早飛利浦就是做出弧形懸臂與直臂二種系統,它把直臂的技術放給日本,而留下最好的弧形懸臂。後來 CD-ROM 需求大增之後,飛利浦發現糟糕了,用 CDM-4 做 CD-ROM 成本降不下來,而日本卻拼命的推出低成本拾取系統。為了與日本競爭,他只好回頭做低成本的直臂系統。其實,飛利浦是因為看上 CD-ROM 龐大的市場而去生產拾取系統的。講難聽一點,Audio 的市場太小了,他們根本看不在眼裡,所以完全不考慮Audio 的市場。他們要的是輕薄、體積小、可以用過即丟的東西,後來的拾取系統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到今天為止,C

16、DM-4 都還是經典之作。從 M-1 開始到 M-3 其實都是有問題的產品。飛利浦一直改,改到 CDM-4 才成功。我有許多飛利浦的朋友,他們都告訴我 CDM-4 已經是完美的產品了,而且不會再有更好的。全世界的 CDM-4都在我這裡,我有一萬七千多個,我慢慢做,做到我老死。在我的觀念裡,我的機器真的是經典,可以用一輩子。像我的王盤還是繼續在生產,而且維修也繼續做。有人說我的王盤回修率很高,那是惡意中傷的。你去看二手市場王盤多不多?不多吧!台灣至少有一千五百台,如果回修率很高我早就垮了。你看我的店裡有到處堆著王盤嗎?沒有吧!王盤真的是非常穩定的產品,只要你有問題,我可以幫你解決。王盤我保證五年,有誰CD 轉盤保證五年的?CD12 會不會比 CDM-4 好?我認為不會,因為它裡頭用了太多差補的地方,動不動就補,這是因應 CD-ROM 的問題來做的,而不是因應重播音樂來做的。CD-ROM 需要大量的糾正,而音樂需要的是精準的拾取。CDM-4 可以讀 3.2mm的 Gap 誤差,不會跑掉。而 CDM12 只能容許 1.2,再多就跑掉了。在此我要說目前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