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0191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附件 1:2008 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的申报和推荐采取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一、奖励范围一、奖励范围(一)截至 2008 年 6 月 10 日,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务院其他部门发布并经实施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国家标准项目。(二)截至 2008 年 6 月 10 日,经企业相关部门批准并实施一年以上(含一年) ,已向相关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项目。(三)截至 2008 年 6 月 10 日,由我国主导起草、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或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或经 ISO

2、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发布,并实施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国际标准项目。二、申报条件二、申报条件申报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标准项目所包含主要内容的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性突出,标准实施后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企业标准项目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二)标准项目所包含主要内容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创 2 新性明显,标准实施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大作用,企业标准项目应具有发明专利。(三)标准项目所包含主要内容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新性比较明显,标准实施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

3、益,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三、申报材料三、申报材料1、申报材料清单;2、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3、正式标准文本;4、标准审定结论表或其它视同鉴定的证明文件;5、关于标准项目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证明;6、其它有关证明材料。四、申报四、申报(一)申报单位通过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网上申报系统(http:/ ,盖章后向推荐单位提交纸质材料(详见申报说明,申报说明可于系统中下载) 。(二)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标准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负责组织申报。(三)申报单位须将已经发布的标准文本前言中的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 3 (四)申报单位须将申报书和相关申报材料报送本文件第五条

4、第一款规定的推荐单位之一,同一项目不得同时提交两个以上(含两个)推荐单位。五、推荐五、推荐(一)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推荐单位如下:1、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3、国家标准委直属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实行限额推荐。推荐单位须对报送的申报项目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按限定的数量择优拟定推荐的备选项目。 (三)若推荐单位收到较多的含有自主创新、专利技术或国际突破的标准项目时,则可适当增加推荐项目数量,但增加的推荐项目数量不得超过限定数量的 50, (如某一推荐单位的推荐数量限定为 3 时,最多可推荐 5 个标准项目) 。(四

5、)推荐单位以指定的用户名登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网上申报系统,对提交本单位推荐的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然后择优拟定推荐项目,填写推荐意见。(五)推荐单位需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网上推荐,并统一提交书面推荐材料(一式三份) 。书面推荐材料包括:1、推荐单位推荐 2008 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公函;2、推荐项目汇总表; 4 3、申报单位提交推荐单位审核的全套申报材料。申报和推荐流程:申报单位网上填写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 (简称申报书)申报单位下载并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申报书申报单位签字、盖章 申报单位将全套书面申报材料提交推荐单位推荐单位择优选定拟推荐的项目推荐单位网上填写推荐意见推荐单位下载并打印相关内容(申报书第三部分 推荐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意见) ,替换申报书中相应内容推荐单位签字、盖章推荐单位提交电子版和书面推荐材料。六、授奖六、授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限额:一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 10 人,单位不超过 7 个;二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 8 人, 单位不超过 5 个;三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 6 人, 单位不超过 3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