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40190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情感与情景介入思想品德课堂【摘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领域是学生认知因素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是认识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对于增强学生对课本上的道德说教的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情感 情景 思想品德课堂教贵于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交流。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化、沉闷化、程序化,缺少了生气和乐趣,师生之间的生命

2、的活力和互动性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思品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情感感悟学生,以真情融化学生,让情感与情景为教学插上翅膀。一、抓住一条纽带一、抓住一条纽带情感情感情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被激发,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自信、主动地去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

3、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是把生活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之一。(1 1)运用丰富的情语,感染学生。)运用丰富的情语,感染学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 ”教学语言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艺术,才能把思想品德学科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才能使教学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语言是专业术语和多种语言的融汇。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既具有科学性与思想性,又有群众语言的通俗性;既有逻辑语言的严

4、谨性,2又有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既有相声语言幽默性,又有哲学语言的深刻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双方互换信息,沟通思想,传情达意,协调关系,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2 2)展现宽容的情怀,关爱学生。)展现宽容的情怀,关爱学生。情感交流中,最能激发学生良好情感,能最有效地消解学生过高水平焦虑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和肯定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期待教师满足他们的受关注需要,教师一个注视的眼神,一个细微的鼓励的表情,都能在他们心底激起快乐、满意的波澜。忽视学生个体这种受关注的需要,将会极大阻碍教学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入。此外,教师决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一次适时恰当的肯定鼓励,会激起学生持久的奋

5、斗进取的热情,乃至影响他的一生。因为积极的情感来自需要的满足,而需要的满足是对积极情感的最好强化。如果我们能做到每每提问,面带微笑地说一句“请回答” ,每当提问结束后,总是客客气气地说一声“请坐下” ,这些情味浓郁的话语,则能够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3 3)挖掘教材的情愫,激励学生。)挖掘教材的情愫,激励学生。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在备课时,在钻研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多方收集资料,将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从多方面再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6、如讲授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中的“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时,课文中有一张照片, “坐在轮椅上的女士张海迪” ,针对这一材料,我在备课中找了许多张海迪艰苦锻炼,勤奋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故事,以及她参加各种演讲和汇报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中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同时还搜集了真心英雄的歌曲,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以此使学生对挫折有进一步的理解,即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在于是否具备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发掘英雄们成功背后的故事,形成对学生正面情感的指导和激励,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

7、“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要使思想品德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3果。实践证明,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产生兴趣、动机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二、搭建一座桥梁二、搭建一座桥梁情景情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教学中对于

8、学生难以身临其境去直接体验的经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1 1)再现生活案例,促进心理体验。)再现生活案例,促进心理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例如,

9、两代人的对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吃晚饭后到同学家中做作业,顺便看看录相,父亲同意了,但要在 8 点回家。小冰听得很不高兴,父子产生了冲突。我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体验小冰当时心理,模仿其言行,另一组站在父亲角度去思考。体验小冰心理组的同学认为:8 点回家作业都完成不了,更谈不上看录相,父亲的要求是无理的体验小冰父亲心理组的认为:父亲关心小冰,晚了怕路上出问题同学们议论纷份,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2 2)走入现实场境,丰富生活经验。)走入现实场境,丰富生活经验。 “教育

10、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思品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陶行知语) 。 如在上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人教版八年级上)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项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要求采访本班的任课老师(不能是同一个老师),做好记录,填写采访感言,并4要求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看到学生非常乐意地完成了这项活动

11、,老师们的配合也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们的辛苦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再讲解教材内容就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了。 (3 3)创设视听情境,增强感受力度。)创设视听情境,增强感受力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即“情随境发” “情缘物发” ,这是施用情境教学法的依据。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制造动人氛围,让学生增强感受力度,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例如, 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

12、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情不动,则理不明,只有情感能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引领他们从知到信。情感体验,是道德认识的基础,道德动机的桥梁,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更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将情感体验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的始终,犹如一条丝线,串联起粒粒珍珠,最后形成美丽的项链。我想,思想品德课中有了情感与情景的介入,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情感碰撞的场所,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率。【参考文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