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787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解析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掌握 NE5000E/80E/40E 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 NE5000E/80E/40E 的单板构成 掌握 NE5000E/80E/40E 换板操作 了解 NE5000E/80E/40E 升级操作2008 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 2009 年备考建议年备考建议袁富强袁富强文章来源:2008 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2008 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翻阅全国各地的文综历史试卷,考查的内容与方向和去 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做了一些调整。总体来说,今年的历史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命题形式和内容新颖。一、命题形式和内容新颖。 从全国命题的两套试卷来看,连续两年的高考试题,选

2、择题不再按照学习专题来设计 题目。2007 年选择题一改文科综合考试以来主题式题组考查的形式,仅仅设计了一组考查 军队变化的题组,其他的均为零散的历史知识点。而 2008 年选择题完全删除专题式选择题, 知识考查更加全面和灵活。 从命题内容来看,2008 年关于 “阴、阳”的选择题,考查历史基本功和历史素养。 与 2007 年的“谥号”题具有传承性,可以综合运用语文、地理来答题,体现了学科间的渗 透。 二、二、体现了与新课程接轨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与新课程接轨的教育理念,命题依标不依本。,命题依标不依本。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全国出现多种教材,命题只能依据课标而无法依据某一种教材。 2007 年,

3、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参加高考。除了课改实验区的试卷外,全国卷也明显体 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今年的试题尤其是全国(一)卷更加鲜明的呈现这一特点,很多试题 游离于教材之外。比如全国(二)卷第 23 题: 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 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 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这道试题

4、考察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观点的能力。在任何版本的课本上都找不到答案,但 是却属于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和必修三学习要点后面的要求中所要达到的能力。 三、突出能力考查,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三、突出能力考查,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今年的高考试卷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比、归纳、论证能力。 考生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含义,还要找准材料中的限定语。一道题中往往设置几层障碍。选 择题不仅在题干中,而且在选项中布置陷阱。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充分体现了以知识 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全国一卷最为明显。 从客观题来看,材料式选择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历史学科 12 道选择题,全国(一)卷 有 11

5、 道,天津卷 9 道,全国(二)卷 8 道,四川卷 7 道都是通过从各个角度提供新颖的材 料来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如全国(一)卷第 14 题: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 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2答案:B 考生必须从“有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董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中总结 出这种经营方式的特点是“官督商办” ,才能判断出这种企业的性质属于洋务派兴办的民用 企业。进一步还要知道四个选项中哪个属于民用企业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四、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

6、知识。四、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 今年高考把所学知识在试题中活化、迁移和上升,通过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 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还落实 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综合全国两套卷和其他各省市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夏商周的都城、唐朝的丝绸 之路、都江堰、王安石变法、明清经济、科举制度、清朝的民族关系、太平天国运动、辛 亥革命、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新中国的 成立、大跃进和拨乱反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文艺 复兴、亚洲觉醒、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

7、国七月流血事件、罗斯福新政工业革命、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韩国经济发展等。 以上内容都是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是试题的角度有很大变化,重点考查学 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评价、综合等方面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 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学会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考查五、考查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关注时政热点。关注时政热点。 高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体现。今年的历史试题涉及的时代主题 有:三农问题、教育改革、奥运会、政治体制、工业化、思想解放、社会秩序、改

8、革与革 命、大国崛起、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时政热点在今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及时的体现。如全国(一)卷从土尔扈特回归来考查 民族凝聚力,北京卷从圣火传递来考察奥运会,从太平天国的主张考查抗灾,从王安石变 法考查民生,重庆卷第 37 题列举大量材料考查救灾问题,第 39 题用中外对比考查改革开 放。考查的都是时政热点,角度非常新颖。 另外,除了全国(一)卷之外,考试大纲变动的内容在试题中有所体现。比如四川卷 第 16 题考查“立宪派” ,第 20 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天津卷第 16 题考查 “唐朝的社会生活”等,这些都是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试卷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试卷主要存在

9、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全国(一)卷与其他几套试卷难度悬殊较大。一、全国(一)卷与其他几套试卷难度悬殊较大。 把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卷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到全国(一)卷的难度明显高于其他 几套试卷。 一是材料阅读量太大。总体而言,这两年的试卷企图摆脱传统试题的模式,以新课程 改革的三维目标为基点来全面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从去年到今年全国(一)卷主观 题一再增加阅读量,客观题又都变成了材料式选择题,而且所给的材料需要学生阅读数遍 才能理解。在考试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充分 的时间理解材料而不能正确作答。 二是一味向纵深挖掘,脱离中学教学实际。从某方面说,试题

10、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 综合素质,更能体现其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从另一方面来说,试题一味向纵深挖掘, 答案设置的高度根本不是中学生所能达到的。中学设置的还都是基础学科,不能过分拔高。 比如第 37 题第 3 问: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命题者所给这一问 的答案是:“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 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客观的讲,除专门研究者外,恐怕无人能3答出这样的答案。用这样的难度来考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教学的实际是不相符合的。绝大 部分考生都不会回答,这样的试题也就无法体现其选拔功能。 二、个别试题的严谨度值得商

11、榷。二、个别试题的严谨度值得商榷。 全国(一)卷第 21 题: 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 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置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答案:D 本题要选出正确答案不难,但题干却有可商榷之处。 “马车”一词令人费解。前面的 限定语是“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 。马车怎么成了新事物呢,令人百思不得其 解。以笔者大胆揣测,恐怕是火车之误。全国(二)卷第 17 题:17.改革开放加速了

1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1997 年 为 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B 题干中的“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1997 年为 668 个”这个关于中国城市 数量的数据不知是以何种标准得出来的。联合国规定的城市标准是:人口超过 3000 的居 民点即可成为城市。看来联合国的这个标准显然不适合这道试题。我查阅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截至 1978 年底,我国共有 30 个省,211 个地级市,2138 个县。 这一

13、数据,和题中的数字无法对应,不知题中所给数字是何标准。 2009 年备考建议年备考建议 一、一、加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学习。加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学习。 高考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但是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就更要求 我们练好基本功,牢记基本事实,理解历史原因,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二、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注意训练审题的全面性。每年的高考都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而失分。平时训练 要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用心体悟解答主观题的思路。 三、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三、转变

14、学习方式,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强调与新课程接轨。有些省份虽然还没有进入课改,但是高 考试题的倾向非常明显。比如今年使用全国(一)卷的考生学习的还都是老教材,但是试 卷所呈现的新课标的理念却非常突出。就是提供素材,让学生提炼信息、自己归纳总结, 进而得出结论,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对重点知识的 挖掘应该有新的角度;努力培养对历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比较能力;重点提升历史知识 的运用能力。 四、科学处理教材中的大字和小字内容。四、科学处理教材中的大字和小字内容。 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淡化小字内容,这是不科学的。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每年都会涉及小字内容,像今年对瀛环志略内容的考查,在教材上属于小字,但不是 超纲。这里的小字是对大字内容的解释和补充,是要求掌握的。课本上很多小字都属于这 种性质。只有在课本上标明是阅读课的内容才可以淡化。 以上的见解属于个人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对同学们 2009 年的备考有所帮助。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