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9689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题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 ,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

2、 ,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 。这说明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道家主张天人和谐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4.明朝中后期, “钱贵谷贱百物贵” “钱贱谷贵百物贱”的传统逐渐为“银钱俱贱,粮食百物俱贵”的现实所取代。其主要原

3、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白银的大量涌入C.生产方式的落后 D.世界市场的形成5.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 “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6.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北宋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2 -前期278 84.5% 51 15.5%中期274 63.9%15536.1%后期121 40.3%179

4、59.7%A.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7.1757 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 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8.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民族认同成为

5、朝野共识9.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10.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A.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11

6、.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 ,如 1911 年 11 月 5 日,在张誊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 。这反映了A.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C.革命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D.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1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3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13.“1926 年的时候,国民党

7、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 B.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C.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 D.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14.1938 年 3 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

8、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15.有学者说,1954 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是因为此宪法A.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16.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17.基辛格

9、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表现是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18.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这说明- 4 -A.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B.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C.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D.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19.1713 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

10、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C.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20.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 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1.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11、是A.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 B.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22.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 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A.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B.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D.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3.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

12、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C.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24.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时间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黎巴嫩贝鲁特14961498 年 10601200 吨 270420 吨15011550 年 335 吨 45 吨- 5 -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

13、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 D.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25.冷战结束后,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主要说明了A.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C.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4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材料一: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 1897 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

14、独揽。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 500 万两,先收丰数 250 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 100 万两。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投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光绪二十六年(l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材料二: 劳埃德银行是英国著名的私营银行之一。19 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出

15、台法律规范优化了金融市场,劳埃德银行率先根据新法律进行了改组,它也从单一家族组织变成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分行开始在伦敦和全国各地设立,业务也进军保险、投资并开始直接参与海外殖民贸易领域。私人银行的成长带来了英国银行体系在 19 世纪后半期空前的银行业集中进程,经过并购浪潮的洗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形成了劳埃德银行等“五大银行”主导英国银行体系的局面。(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通商银行和劳埃德银行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大银行发展趋势不同的因素。 (4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6 -材料:1870 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 23.3%,到 1913 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 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 47.7。到 1914 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