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9366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第三学段“回顾、拓展”教学摭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由由“戏说戏说”想到的想到的 第三学段第三学段“回顾回顾拓展拓展”教学摭谈教学摭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到了第三学段,把第二学段的“语文园地”变成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大部分。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每个单元都有。另有“展示台” “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 “趣味语文”穿插安 排。可以说, “回顾拓展”这一版块在整册教材中,地位不低,份量不轻。然而在实际教 学中效果却并不乐观。不少老师戏说“回顾拓展”: “回顾拓展”是条松紧带是条松紧带可上可不上可上可不上 “回顾拓展”是块自由地是块自由地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 “回顾拓展”是新

2、课程的摆设是新课程的摆设用情过度,训练不足用情过度,训练不足面对面目一新的“回顾拓展” ,如何改变“戏说”背后的现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精 神,扎实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发挥该板块的意义?是我们一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一、一、 “不刻意追求不刻意追求”不是没有追求不是没有追求让文本情感和语文训练让文本情感和语文训练“比翼起飞比翼起飞”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之所以把原来那一套完整的读写训练的例话去掉,提倡:“不宜刻意 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不刻意追求”和“没有追求”应该是两回事, “不刻意追 求”不是“没有追求” 。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过于强调或漠视“双基”都是片面的。双

3、 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可以说, “双基”和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是 相辅相成的。在“回顾拓展”中,虽然没有专题安排字词句段篇的有序训练,但只要我们 细细解读,不难发现: 以以“交流平台交流平台”为主食为主食 “交流平台”的设置目的,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内化本单元所 学的知识要点和读写方法,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可以说,交 流平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类似于过去的“读写例话”。它跟“读写例话”的相同点是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单元备课,制定单元教学 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本单元“交流平台”的训练要求。

4、 下面表格是五年级下册“单元导语”与“交流平台”的相应关系。单元单元导读交流平台一走进西部,从中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 深刻的句子走进西部,了解西部,体会文章 写法的特点二感受童年的情趣,体会句子表达的情 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表达, 传达出真情实感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四感受真实具体的感人故事,来表达真 情实感正确领悟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五走进名著,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 名著的乐趣学习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 的词句,体会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学习整理信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2息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七感受作家笔下的人,领悟描写人物的 一些方法学习

5、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 现人物特点八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写景物、风情特点,交流本学期的学习收获从上面表格对照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单元导读与交流平台是密切联系的。导读的导向性非常明显,它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渗透哪些读书方法,要引导学生从哪 些方面去学习课文。 以以“有机渗透有机渗透”为杂粮为杂粮 我们不难明白:编者意图想让教师成为教材的主人,借助已有的“回顾拓展” ,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机渗透必要的查字典训练、标点符号训练、主要意思概括训练等。 例: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的句子安排了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 依次是“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孝在于

6、质实,不在于饰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 亲者,不敢慢于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几句话蕴意丰富而深刻,读起 来又很拗口,原因是句子意思晦涩,难以读懂。鉴于备课时的感受,于是不敢掉以轻心,让 学生自行试读前,便布置用字典查出“敦” “笃” “明” “致”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这样既 能扫除部分阅读障碍,又能帮助理解其涵义,为积累和运用打下了基础。 以以“发现规律发现规律”为甜点为甜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很强的文化场,更加关注汉语语言文字的规 律,增设了名言、警句、诗词、对联、歇后语、成语等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强化母语表达的节奏感、韵

7、律感,有利于集中感受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情感表达方 式和基本意象,如寄月思乡、望雁伤情等。在力求保持语文味,坚守园地的文化阵地的同时, 更是传承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是以前的教材有所忽略的地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 个新亮点、新看点。 二、二、 “回顾回顾”不一定最后呈现不一定最后呈现让让“回顾回顾拓展拓展”在沃土上生根、发芽在沃土上生根、发芽本册教材每一个专题安排都是从“导语”到“课文” ,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 顾拓展” ,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 系的整体。好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喜欢按部就班,一层不变按这样序列进行教学:前 面有布置,中间

8、有练习、应用,后面有回顾、拓展。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灵活地调整呈现时 机,更好地发挥“回顾拓展”的功能。 为引领单元主题服务。为引领单元主题服务。 有一些“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 、 “日积月累”和单元主题导语是完全吻合的,而 且起着渲染整组情感,提示整组课文的表达方法的,此时可把它当作“例文” ,把它放在一 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将其前置。此时没有必要对回顾拓展的内容面面俱到的读透分析,而 把目光投射在辐射过渡整单元组的阅读教学上。 这是笔者在教学五上“回顾拓展二”的片段师:今天我们走进第二组课文。请先看一组名句,读一读。 (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师:着读着,你发现了句子中流淌出怎样的情感?你是怎

9、么感受到的?(交流略)师:刚才我们读下一些思乡名句, “游子千里,相思有凭!” ,文人思乡都是有凭借的。3请快速浏览交流平台,说出抒情的几种方法。 生:(浏览片刻)都是借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达的。 师:这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请你们再去看看这六个诗句,诗人都凭借什么来寄托他 们的情感的?(生略) 师:今天学习第二组课文,请自由浏览课文,整体感受一下文章的情感、写法,等下我们做初步交流。 一开篇我就改变常态教学,先让学生接触“回顾拓展二”思乡名句,感受游子漂泊在外浓郁的思乡情,给学生创设了浓浓的情感磁场,引领了本单元教学主题的同时,引导学生 更主动感受文本的情感,继而触摸本组文字,触摸人物的内心

10、情感,同时高度聚焦写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等,高度聚焦到两篇精读课文“例”是怎样运表达方法的, 教学目标鲜明,即以训练学生的表情达意方法为目标,掌握交流平台中学生最终要达成的语 文基本技能。开篇呈现“回顾拓展”的做法在五下“回顾拓展四” 、 “回顾拓展五” , 六上“回顾拓展一” ,六下的“回顾拓展四”都可参照此类处理方法。 为补充课文资源服务。为补充课文资源服务。 互文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 与转化,阅读教学都会丰厚拓展文本。其中“回顾拓展”就是其中一条便捷的途径。笔者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充分利用 “交流平台”和“口语交际习

11、作”的资料, 呈现价值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片终,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年月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 烬,什么都没有了。 (教师在板书“有还有,有还有,上自下 至,变成“没有了” ,全场沉默。 ) 师: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现在,留给你的是什么? 看看本单元“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读读愤怒和惋惜读有 感 一文,你又想说点什么呢?生: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生:我了解了这一段屈辱史,明白了“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教训,只有强大,再强大,才是 我们唯一的出路。 生:小作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要向小作者一样把读后感写下来

12、。 师:让我们齐读本单元的导语吧! 这个片段是本课教学的高潮。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 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 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 3 3为激活学习方法服务。为激活学习方法服务。 为防止机械苍白地剖析学习方法,往往把人物描写方法、事物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合在单 元整组具体的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中,明确了“教什么”后重点设计“怎么教” , 较好处理生活、方法、表达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并运用描写方 法,发挥单元组的整体教学功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如:五上“回顾拓展”六的

13、交流平台中出现了三句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从而来体现父母的爱。我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出示了:4在阿曼达眼里,父亲的爱是 ; 在梁晓声眼里,母亲的爱是 ; 在巴迪眼里,母亲的爱是 ,父亲的爱是 ; 在毕淑敏眼里,母亲的爱是 。 学生都像贴标签似的把“严厉、无私、坚定”贴到了父亲身上,把“温柔的,鼓励、善良”贴到了母亲身上,答案几乎千人一面,都是一些理性的、抽象的词语。接着,我们通过 朗读交流平台,定格到具体的一言、一行、一表情中来体会这份真挚的浓浓的爱 ;继而, 又分散到前面课文中或课外去寻找一个细小的点,进行揣摩体会这些动作、语言的魅力。最 后联系自己,以句

14、式“在我眼里,父母的爱是 ”进行说话。不 难发现,经过这一番“周折” ,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诠释更现实,更鲜活,更具体,对人物特点 的把握通过交流平台得到了总结和提升。 。 三、拓展不能文本教文本三、拓展不能文本教文本让让“回顾回顾拓展拓展”成为厚积薄发之源。成为厚积薄发之源。 “回顾拓展”从内容上来说体现了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体现了弹性与开放性,有广 泛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抱着教教材的传统教学思 想,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实际去灵活运用教材。 1 1热中求拓展。热中求拓展。在“日积月累”的板块中,针对经典的名人名言、诗词句或是对联、 歇后语,学生在学习积累

15、之时,可以依照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搜集,增大积累的容 量,丰富积累的内容。同样,教师也可以相应地搜集,引领学生来积累学习。当然在增加了 日积月累的量的同时,学习的质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学生 去进行实践性的运用。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卡娅曾经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 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解开小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把阅 读触角伸向广袤的空间。 “课外书屋”不仅仅是在推介好书,它更是单元教学主题的进一步 拓展延伸。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体会读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根据这一主 题,对班级每位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根据班级图书目录,同学之间交换借阅,班级 48 人,每生就可以看到 48 本书。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2 2动中求发展。动中求发展。 “展示台”是学生搜寻调查、实践研究,合作探究,展示劳动成果的舞 台,学生会乐此不疲地去学、去探究、去尝试。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 读书交流会、编手抄报、做课题等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