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39365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目录(开卷适用)华南理工、浙大、湖南大学第二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浅基础第二章 浅基础2.1 概述2.1.1 浅基础设计内容 P72.1.2 浅基础设计方法 P82.1.3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P91.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P92.关于荷载取值的规定 P102.2 浅基础类型2.2.1 扩展基础 P111.无筋扩展基础 P11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P12(1)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P12(2)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P122.2.2 联合基础 P122.2.3 柱下条形基础 P132.2.5 筏形基础 P142.2.6 箱形基础 P152.2.7 壳体基础 P15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2.3.1 与建筑物有关条件 P162.3.2 工程地质条件

2、P162.3.3 水文地质条件 P172.3.4 地基冻融条件 P182.3.5 场地环境条件 P18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2.4.1 地基承载力概念 P192.4.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P201.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P20(1)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 P20(2)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 P20(3)几点说明 P212.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P223.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P234.按建筑经验确定 P242.4.3 地基变形验算 P252.5 基础地面尺寸确定2.5.1 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P281.轴心荷载作用 P282.偏心荷载作用 P292.5.2 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3、验算 P332.5.3 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P3522.5.4 地基稳定性验算 P392.6 扩展基础设计2.6.1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P392.6.2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P411.构造要求 P412.轴心荷载作用 P42(1)基础高度 P42(2)基础板底配筋 P433.偏心荷载作用 P432.6.3 柱下钢筋混过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P441.构造要求 P442.轴心荷载作用 P45(1)基础高度 P45(2)基础板底配筋 P473.偏心荷载作用 P482.7 联合基础设计2.7.1 概述 P512.7.2 矩形联合基础 P522.7.3 梯形联合基础 P552.7.4 连

4、梁式联合基础 P562.8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措施 P582.8.1 建筑措施 P591.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 P59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 P603.设置沉降缝 P604.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应有一定的净距 P615.调整某些设计标高 P622.8.2 结构措施 P631.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P632.设置圈梁 P633.设置基础梁(地梁) P644.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 P645.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形式 P652.8.3 施工措施 P651.遵照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程序 P652.注意堆载、沉桩和降水等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P653.注意保护坑底土体 P65第三章

5、 连续基础第三章 连续基础3.1 概述3.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33.2.1 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P681.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 P68(1)柔性基础 P69(2)刚性基础 P69(3)基础相对刚度的影响 P70(4)邻近荷载的影响 P702.地基非均质性的影响 P703.2.2 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P713.2.3 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受力状况的影响 P723.3 地基计算模型3.3.1 文克勒地基模型 P733.3.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P743.3.3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P763.3.4 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条件和常用方法 P763.4 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3.4.

6、1 无限长梁的解答 P771.微分方程式 P772.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解答 P78(1)竖向集中力作用下 P78(2)集中力偶作用下 P793.4.2 有限长梁的计算 P803.4.3 地基上梁的柔度指数 P823.4.4 基床系数的确定 P853.5 地基上梁的数值分析3.5.1 基本概念 P893.5.2 有限单元法 P891.梁的刚度矩阵 P892.地基上梁的刚度矩阵 P913.5.3 迭代计算步骤 P923.5.4 地基柔度矩阵 P923.6 柱下条形基础3.6.1 构造要求 P933.6.2 内力计算 P941.简化计算法 P94(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P95(2)基础底板计算 P96

7、(3)基础梁内力计算 P96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内力计算2.弹性地基梁法 P993.7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43.8 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8.1 筏形基础 P1061.构造要求 P1062.内力计算 P108(1)简化计算法(2)弹性地基板法3.8.2 箱形基础 P1081.构造要求 P1082.简化计算 P1093.8.3 地下室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P1111.地基基础的补偿性设计理念 P1112.地下室的抗浮设计 P112(1)地下室的抗浮稳定性验算 P113(2)底板强度验算 P1133.后浇带的设置 P1133.9 刚性基础基底反力、沉降和倾斜计算的数值分析法 P114第四章 桩

8、基础第四章 桩基础4.1 概述4.1.1 桩基础的使用 P1174.1.2 桩基础的类型 P1184.1.3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P1184.1.4 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P1194.2 桩的类型4.2.1 桩的分类 P1191.端承桩和摩擦桩 P1192.预制桩和灌注桩 P120混凝土预制柱 钢桩 锤击法、振动法、静压法沉桩沉管、钻(冲、磨)孔灌注桩 挖孔桩 爆扩灌注桩4.2.2 桩的成型方式效应 P1241.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P1242.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5(1)黏性土中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5(2)砂土中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6(3)饱和黏性土中挤土摩擦型桩承载力的时间效

9、应 P1263.非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6(1)黏性土中非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6(2)砂土中非挤土桩的成桩效应 P127(3)饱和黏性土中非挤土摩擦型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P1274.3 桩的竖向承载力4.3.1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机理 P12751.桩深轴力和截面位移 P1272.影响荷载传递因素 P129(1)桩端土与桩周围土的刚度比(2)桩土刚度比(3)桩端扩底直径与桩深直径之比(4)桩的长径比3.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P1304.3.2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P1321.静载荷试验 P1332.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P134(1)单桩承载力的一般表达式 P134(2)黏性土中单桩

10、的承载力 P134(3)无黏性土中单桩的承载力 P136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规范经验公式 P1374.3.3 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 P1381.端承型群桩基础 P1392.摩擦型群桩基础 P139(1)承台底面脱地的情况(非复合桩基) P139(2)承台底面贴地的情况(复合桩基) P1404.3.4 减沉桩基 P1414.4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4.4.1 单桩沉降的计算 P1424.4.2 群桩沉桩的计算 P1431.实体深基础 P1442.明德林应力公式 P1454.5 桩的负摩擦问题4.5.1 产生负摩擦的条件和原因 P1464.5.2 负摩阻力的计算 P1481.单桩负摩阻力的计

11、算 P148(1)中性点的位置 P148(2)负摩阻力强度 P148(3)下拉荷载的计算 P1504.5.3 减小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 P1511.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 P1512.灌注桩 P1514.6 桩的水平承载力4.6.1 水平荷载下桩的工作性状 P1521.刚性桩 P1522.弹性桩 P1524.6.2 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桩的计算 P1531.基本假设 P15362.计算参数 P1543.单桩计算 P1544.6.3 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 P1571.试验装置 P1572.加荷方法 P1573.终止加荷条件 P1584.资料整理 P1585.水平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 P1584.6.4 单张

12、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P1594.7 单桩的平面布置原则4.7.1 一般原则 P1614.7.2 布桩方法举例 P1624.8 桩承台的设计4.8.1 构造要求 P1624.8.2 柱下桩基独立承台 P1641.受弯计算 P164(1)柱下多桩矩形承台 P164(2)柱下三桩三角承台 P1652.受冲切计算 P166(1)桩对承台冲切的承载力 P166(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P1673.受剪切计算 P1684.局部受压计算 P1694.9 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4.9.1 必要的资料准备 P1704.9.2 选定桩型,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P1701.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 P1702.确定

13、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 P1724.9.3 桩的平面布置及承载力验算 P1721.桩的根数和布置 P1722.桩基础承载力验算 P173(1)桩顶荷载计算 P173(2)单桩承载力验算 P174(3)桩基础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P175(4)桩基础沉降验算 P175(5)桩基础负摩阻力验算 P1754.9.4 桩身结构设计 P1764.9.5 桩的质量检验 P179第五章 地基处理第五章 地基处理5.1 概述 P18275.2 垫层法5.2.1 垫层的作用 P1851.换土垫层 P1852.排水垫层 P1853.加筋土垫层 P1865.2.2 换土垫层的设计 P1861.砂垫层厚度的确定 P18

14、62.砂垫层宽度的确定 P1875.3 排水固结法5.3.1 原理与应用 P1895.3.2 砂井地基固结理论 P1931.径向固结基本方程及其解答 P1952.等应变条件下竖向和径向固结的组合解 P1953.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情况平均固结度的计算 P1974.砂井未打穿固结土层的固结度计算 P1985.井阻和涂抹作用对固结的影响 P2006.预压固结与沉降及强度增长 P2035.3.3 预压排水固结地基处理设计 P2041.目的与要求和设计内容 P2042.竖向排水体及水平排水层类型和性能的选择 P2053.竖向排水体等效直径、布置间距、打入深度的确定 P2064.堆载预压设计 P207(1

15、)为消除基础沉降的预压设计 P209(2)提高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的预压设计 P2095.真空预压设计 P210(1)真空预压排水原理 P210(2)真空预压设计内容 P2116.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设计 P2125.3.4 施工与监测简述1.竖向排水体的打设工艺与质量要求 P2142.水平排水垫层的施工 P2143.施加预压荷载和现场监测 P2155.4 深层水泥搅拌法 P2165.4.1 概述 P2165.4.2 水泥土形成的机理及其性质 P2171.水泥土形成的机理 P2172.影响水泥土力学性质的因素 P2193.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P2205.4.3 应用于设计 P2211.概述 P22

16、12.水泥土的配方设计 P22383.搅拌工艺 P2234.水泥土加固地基的设计与计算 P2245.4.4 粉体喷射搅拌法 P2285.5 高压喷射注浆法5.5.1 基本原理与喷射浆的类型 P2285.5.2 喷射注浆的应用设计 P2301.应用2.设计(1)喷射注浆直径的估计 P230(2)确定基底的承载力 P230(3)沉降计算 P230(4)稳定性分析 P231(5)防渗帷幕设计 P2315.5.3 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与质量检验 P231(1)施工机具 P231(2)高压喷射注浆工序施工顺序 P232(3)质量检验 P2325.6.1 强夯的机理 P2331.加载阶段 P2342.卸载阶段 P2343.动力固结阶段 P2345.6.2 强夯实施的要点 P2341.夯击能与影响深度 P2342.夯击点的布置与间距 P2353.夯击的遍数 P2354.两遍间的间歇时间 P2355.强夯效果检验 P2355.6.3 适用的条件与工程应用 P2355.7 振冲法5.7.1 振冲密实 P2361.作用原理 P2362.设计原理 P2373.施工检验 P2384.工程应用 P2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