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9235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自小学英语存在之日起,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小学做小学的,中学做中学的,高中做高中的,同一门课程的三个阶段始终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各个阶段的英语老师之间对话的机会很少,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同时,地区和地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各阶段之间衔接不好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深思,它是摆在我们所有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那么,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体现

2、在哪里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中小学英语衔接得好,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 的英语学习兴趣。2、中小学英语衔接得好,能避免浪费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3、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能使七年级新生顺利完成中小学的学习过渡,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七年级初,老师们往往会感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音标, 字母。2.语法概念模糊,句型操练不熟练。23.书写错误多且不规范,不注意书写格式,句首字母不大写,句子没有标点。4.英语学习习惯差,如听课习惯,模仿习惯。5.学生间的水平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等。为什么会造成这

3、样的现状呢?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呢?首先,由于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从上到下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成熟。小学英语在教育行政管理、教材、师资、教法、目标、课时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波动性大。但总的说来,小学英语还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第二,课时少,课程地位不如语数突出。许多学校领导、教师、英语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很重视。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每星期课时,且极少有课外作业的英语教学,课外朗读英语的时间很少。学生在家朗读或听录音的时间和质量很难保证,这是否就像“两天打渔,三天晒网”。一部分孩子由于课堂纪律不好或学习无动力,在课堂内几乎游离于英

4、语学习活动之外,把自己边缘化了。第三,由于教师课时多、任教班级数多、任教学生数多及主观责任性等原因,没能对暂时的学困生进行辅导,各年级学生的基本(四会)单词、基本句子、最基本日常口语没有很好地落实。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缺乏起码的学英语的根基。第四,教学中片面的追求热闹,忽视了小学英语教学本质的东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第五,PEP 教材内容(尤其是词汇和话题句型)的复现率不高,加之没有合适的课外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回生。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1、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八册书的教材内容 ,了解了解小学英语教材的特

5、点,小学的必会词汇、句型和日常的交际用语。设计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对入学新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确定教学起点。2、 以教材 starter 部分为载体,注重以旧带新 ,做好查漏补缺,努力缩小学间的差距。我们在教授 starter 部分的教材时往往会发现很多topic,与话题有关的单词,句型在小学中都出现过了。所以对starter 三个单元教材如何选用也成了中小学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 starter 这一载体,注重以旧带新,做好查漏补缺,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备课不要仅仅局限于我们所教授的教材,而要更多的关注我们施教的对象-学生。如果我们的学生已对所教授的词汇,句型掌握

6、地非常充分,教师完全可以在这个话题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与本单元有关的交际词汇和短语。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时力求要做到以下几件事情:(一)教学内容的衔接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我们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研究教材表格)我们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4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补充的东西。小学英语教学形式活、方法多,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

7、发言积极踊跃。这些都是值得初中老师借鉴的地方。而中学课堂注重严谨的知识传授,单元过关训练,系统知识复习巩固训练。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走到一起,相互听课,联合教研,形成良好的纵向学术交流氛围。(三)(三)英语英语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还应同时让学生明白进入中学阶段有哪些习惯和方法应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在初一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在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四)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四)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是一门语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等。而且要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宁波市教研室乐伟国老师曾在 2005 年提出小学英语要培养学生六个良好的学习习惯:1、5正确模仿的习惯;2、大胆开口的习惯;3、善于交际的习惯;4、按时复习的习惯;5、规范书写的习惯;6、勤于思考积累的习惯。学生们有了这

9、六个好习惯,也就不担心会学英语掉队了。(五)(五)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对英语学习也就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兴趣也容易转移。因而经过几年小学英语的学习,到了初中学生学英语的新鲜感也逐渐消失,这就需要我们初中教师需花更多的精力来保持和再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例如:模仿,对话,游戏,表演,配音,讨论,辩论,竞赛,趣味阅读等等。而且我们可以联系课

10、文内容,穿插英语歌曲,电影,视频等辅助教学。小学生持久和稳定的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或是容易取得的成就感等,因而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 (六)(六)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课堂上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其次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

11、考虑能力培养6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七)师生情感的衔接(七)师生情感的衔接 刚进入新一级学校,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可想而知。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入好门,基础差,早早地就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他们害怕上英语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敢对教师做出什么抵抗性行动,只能忍辱负重地熬着。到了七年级,换了对自己的过去不了解的教师,这些孩子很想在七年级新老师面前有所表现。作为七年级的英语老师,应积极地抓住这个契机,迎合孩子的这种心理,抓住第一节导言课,一视同仁地给每位孩子打气,给他们树立信心,这将会是他们初中英语学习的良好开端。在导言课中,我们要

12、作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我们,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品质:1)专业 2)激情 3)博学 4)多才 5)幽默。虽然我们不能具备所有品质,但我们可以努力其中几条,可以用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可以以过程性评价来激励学生,从而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接过小学英语教师传递给我们的接力棒,充分探讨揣摩体会处于中小学衔接时期学生心理活动的特殊性。努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并顺利高效的完成属于我们这一棒,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将学生引入一个“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英语童话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