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39234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钢琴名曲名家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由音乐欣赏课想到的由音乐欣赏课想到的 1 引言引言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并对其进行鉴别评价的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对提高其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欣赏钢琴作品是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是伴随着音乐理解的享受。从鉴赏中做到理解音乐,懂得钢琴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 要做到这些,应该从钢琴作品表现的基本要素和音乐知识入手,在聆听音乐时,做到与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 钢琴作品表现的基本要素包括音乐作品自身体现的节奏变化、旋律进行、和声运用、调式色彩等。它还包括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体现出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乐变化等。音乐的相关知识包括

2、节拍、曲式结构、作品背景、音乐家、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除了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外,欣赏钢琴作品也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1。 在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们的追求和心态愈来愈肤浅和浮躁,而音乐则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抚, “从音乐中看上帝” ,可见,音乐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音乐与科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人类自从创造了音乐和科学之后,人生就有了乐趣,也有了征服自然的新武器。 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普遍性、深刻性、永恒与和谐。音乐与科学注定是不可分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科学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日益频繁,呈现出了水乳交融、

3、绚丽多彩的局面。 2 经典钢琴名曲名家简介经典钢琴名曲名家简介 课程中,主要欣赏了 20 世纪一些伟大的钢琴大师的演奏,包括:辉煌与古怪并存的键盘奇才古尔德;留名乐史的“怪杰”古尔达;给音乐注入伟大1生命的艺术大师鲁宾斯坦;从“英雄”到“隐士”的乐界传奇范克莱本;学者型的“古典音乐大师”布伦德尔;学者型的“古典音乐大师”布伦德尔,等等。这些钢琴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有的经历坎坷而最终成名,有的则天生齐才少年被宠,但是无论是齐才怪杰还是英雄隐士,他们带给人们的是无穷无尽的听觉享受和艺术熏陶。 介绍这些大师级人物之后,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再次感谢那些为人类留下宝贵财富的作曲家。 莫扎特,

4、奥地利作曲家, 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 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 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 岁作曲,6 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 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 岁写了第 1 部歌剧。他仅仅活了 35 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1770 年 12 月 16 日生于波恩,1827 年 3 月 26 日卒于维也纳。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

5、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 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马厝卡舞曲、圆舞曲。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3 钢琴曲给人的听觉享受钢琴曲给人的听觉享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

6、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 ” 培养音乐感受能力与理解力感知力2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和声、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能够表述在欣赏钢琴作品中音乐要素是如何被运用的; 能够听辨旋律进行的走向, 辨别节拍、分辨声部;感知音乐作品的结构及不同段落的对比变化等。音乐的感受能力首先是靠听音乐这一实际的感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以上是对钢琴曲鉴别能力中听的环节,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要做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然而,如果仅仅把钢琴曲当作一中享受的话,大可不必去追求这些固定的套路、方法。艺术就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只要我们身心愉悦,得到放松, 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收获。 当我们

7、浮躁不安的时候, 当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听一些曲子,可以把我们带到一个无拘无束的理想世界,在那里,可以任思想飞扬。 与社会上当前流行歌曲不一样,经典钢琴曲带给人的是心灵上的净化与抚慰。流行歌曲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娱乐之用,听多了只会令人更加浮躁与烦心。而当我们置身艺术家多带给我们的纯音乐的时候, 我们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那是一种永恒的美,在我们脑海中不断环绕。 4 音乐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音乐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开始发生倾斜, 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 个人价值的

8、实现, 仅仅决定于个人的才能、 学识、命运和人际关系,而于个人道德品质、道德修养无直接关系,所以出现了与古训“欲做好事, 先做好人”相悖的“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主要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方面,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私利而见利忘义,少数学生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赌博等等。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其身, 广教化, 美风俗。 ”柏拉图曾说过: “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语言创造出音乐形象来打动被教育者,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健康的音乐内容蕴含着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在潜移

9、默化的过程中,使听者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2。 3人的成长,是不断反思与内省的过程,只有多给自己安心思考,理性分析的时间,才能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寻找自我,探求真谛。而音乐给了我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说给了我们空间呢,这是因为,通过音乐联想,我们可以构造很多场景,可以把自己置身不同的环境,而在此过程,思维随着音符不断跳跃驰骋。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风气下,许多大学生一心只想找到好工作,而在他们心理,所谓的好工作就是高工资;还有许多学生为了出国而出国,吸引他们的仅仅是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另外,也有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迷茫,沉迷于游戏娱乐中而不能自拔,完全失去了自

10、我价值取向。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通过音乐来逐渐净化自己的心灵,探求人生的价值所在。的确,现实的压力往往使得人们更加浮躁与不理智,所以多给自己心灵 一些理想的境地,而这可以求助于音乐。 5 音乐与科学研究音乐与科学研究 音乐不仅给人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具有启迪创造思维、扩展想象力、开发创造力的功能。音乐被心理学家称为是“能够激发联想的智慧灵光” 。 音乐的本质是数学化了的声能。这是一种可以做功的物理量。音乐声波的信息,对大脑的思维能产生一种新颖而奇特的刺激。音乐活动几乎能调动人的全部能力,因为在演奏或演唱时,必须对多变的和声、复调、节奏、速度、力度等这些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音乐

11、元素有准确的理解、记忆和表现能力;两耳还要及时判断音值、音高和音准的变化;同时,大脑还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就能把人的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3。 许多科学家的科学创造活动都与音乐发生着千丝万缕的间接联系,或者说,音乐对科学思维表现出了神奇的魔力,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4。 牛顿早在剑桥大学当学生时就研究音乐。近年,牛津大学的音乐理论家古克女士发现,从牛顿 16641665 年期间未发表的音乐笔记中看,牛顿研究音乐的方法基本上是数学的、组合的方法。牛顿认为,音乐中音阶的对称和美丽比它的实用更为重要。可见,他终身所信奉的和谐与比

12、例的统一原理,是与他的音乐素4养息息相关的, 是深受音乐艺术的启迪的, 因为音乐所追求的是音阶的对称性美。正是音乐赋予牛顿的寻求宇宙布局和谐与比例合度的科学联想力, 致使牛顿把行星绕太阳、月球绕地球、物体落地等表面上互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并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的描述,从而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也十分钟爱音乐艺术。他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据他的夫人爱尔莎回忆,爱因斯坦在酝酿狭义相对论的那段日子里,他时而弹钢琴,时而停下来写作,不接待客人,甚至很少下楼吃饭,直到他的论文完成。 在量子力学中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普朗克、海森堡和玻恩;

13、发现“宇宙射线”的维克多赫斯;核科学的杰出女先驱丽斯迈特纳等都非常酷爱音乐。他们之中有些人,不仅是器乐演奏家,甚至还是乐队指挥家。这些卓越科学家的科学触觉和想象力,或多或少是借器乐的指法、乐曲优美的音符以及梦幻般的旋律而起飞、而翱翔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音乐艺术的情感,进行了科学思维的自由创造。 在我国的科学家中,集科学与音乐于一身的也不乏其人,李四光不仅擅长拉小提琴,还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的作者;钱学森会吹圆号,会弹钢琴,他还说,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得益于他夫人蒋英女士(女高音歌唱家) 对他的艺术熏陶。这都表明进行创造性劳动需要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 为

14、音乐对科学创造所表现出的神奇魔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人有左右两个半脑,中间由两亿多条神经组成的胼胝体相连。两个半脑除了交叉支配生理肢体外,还支配着不同的智力活动。被称为“优势脑”或“语言脑”的左半球,支配着语言、数学、逻辑思维等功能;被称为“感情脑”或“音乐脑”的右半球,支配着形象思维、艺术、情感等功能。人只有使两半脑均衡发展,综合使用,大脑的总效率才会成倍递增。而今,人体科学研究专家多年的实践研究又表明,音乐具有开发右脑潜力、调整大脑两个半球活动的功能。 另外,从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看,音乐能够使科研工作者得到很好的休息,在进行大量数理逻辑推理过程中,大脑极容易产生疲劳,而音乐可以使我们得到很多的放松和恢复, 并且有时在孤独当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对于潜心研究的人来说,5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给了人们在心理上的一盏导航灯和强大力量。 6. 总结总结 从单纯的音乐欣赏者和科技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欣赏世界经典钢琴曲,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在音乐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得到艺术的熏陶,并且在自己的科研活动中找到创新的灵感与心灵的慰藉。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心灵的一片滤镜。音乐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纯真与稳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