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4538971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精选 2018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同情人民的疾苦 B倡导“无为而治” C提倡辩证法思想 D主张“道法自然”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

2、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 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5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 ,无“仪”不成“礼” 。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B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6顾炎武曾批评说, “夫百余年以来,为之学者,往往空言心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

3、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 ”作者的主旨在于A抨击宋学背离经世致用 B赞扬圣人为学平易可循C感叹心性天道难以把握 D反思当时学者不求甚解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 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8.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

4、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D.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 、诸葛亮的“忠” 和关羽的“义” , 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 “义” 。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0亚里士多德说:“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的个体非鬼即兽。 ”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C. 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 D. 主张社会精英统治雅典1

5、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一定能达到救赎的目的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13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

6、文明史中说:“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在此,勒纳强调的是 A科学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B科学思想实现了高度普及C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世界的两种属性高度统一14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A. 君权神授 B. 三权分立 C. 主权在民 D. 君主立宪15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辨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与材料所述

7、相一致的变革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161865 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认为中国应该实行民主改革17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一位士大夫在日记中谈到:“现在以下乡开化为宜,论悯其愚,不忍不教;欲资其力,不得不教。且官场之因循,世家之骄奢,市侩之油滑,名士之贵重,无可与成事者。 ”这反映了A维新人士欲借民间力量而推进改革

8、B近代先进中国人逐渐关注底层民众C封建官僚意识到农民和自身的不足 D当时社会变革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18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 ”毛泽东的该思想产生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

9、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表于抗战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B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C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D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01953 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 ,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211859 年

10、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否定了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22.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 “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

11、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2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A为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依据 B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C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工业

12、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25. 有学者这样描述一种文学流派,说它: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 ,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相似的是A.老人与海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向日葵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

13、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 l4 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5 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4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