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点整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8654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播学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播学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播学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学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考点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概念:1.信息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2.符号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内在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的界定:内向传播是指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人的内在传播是人的思维活动, 是人脑对感性知觉和表象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概念和推理,形成思想过程) 4. 感觉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等感官对个别信息属性做出的反映 5.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即感觉的集合) 6.表象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7.概念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 8.

2、判断: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 9.推理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10.记忆记忆: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信息论观点是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1.思维思维:是大脑对周围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人对周围世界的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12 想象想象:是人在过去从没有感知的对象和现象的映象的创造。简答:简答:一: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一:非语言符号的功能:1、传播态度和感情 2、补充与强化语词 3、代替语词 二:符号的社会公有性二:符号的社会公有性: 符号的形式:是指人们的感官可

3、以感知到的部分,如文字、图像等。 符号 符号的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一种符号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经历过历史的积累而创造、发展与丰富的,所以是社会成员共有的。 (社会性) 由于社会成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所以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既有社会性也有个人性。 所以共有的是:符号的形式、符号的指说对象和符号的部分意义,而不是全部意义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 神内容。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意义 三:人际传播的特点:三: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是直接传播; (2)

4、人际传播的随意性较大; (3)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4)人际传播反馈迅速; (5)人际传播的速度可以控制,随双方的需求而进行变化。(6)人际传播的覆盖面窄、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等。 四:大众传播的五个阶段、特点、基本功能及负面功能:四:大众传播的五个阶段、特点、基本功能及负面功能: (1)五个阶段:1、职业传播者为了各种目的编制各种不同内容的东西,最终都是为了把他们呈现给公众中的各部分人; 2、这些讯息通过机械媒介(如印刷、电影和广播)比较迅速、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 3、信息的接受者是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他们有选择的接受媒介的讯息; 4、每个接受者都根据各自体会的含义来解释所选择的讯息,

5、而这种含义基本上与传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5、这种体会的结果是接受者以某种形式受到影响,即传播产生某种作用。 (2)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整体或个人;2.讯息的传播是广泛、快速、连续、和公开的 3.大众传媒介为机械媒介 4.受众广泛、成分复杂;(杂、散、 )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3)基本功能: 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是社会公众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4)负面功能: 1.大众越来越依赖于媒介的选择来了解世界; 2.人际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 3.听众、观众和读者的

6、审美和鉴赏水平在下降; 4.暴力、色情引发的社会犯罪在增加; 5.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主权(政治倾向、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受到侵犯 五:大众传播内容的共通性?可分为几个范畴?五:大众传播内容的共通性?可分为几个范畴? (1)共通性: 第一,综合性:就大众传播媒介总体而言,他们向社会传播的内容是综合的,各种形式及各种内容都有; 第二,公开性:大众传播的内容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因而它必然是公开的不具有隐蔽性; 第三,开放性:大众传播的内容是连续不断地进入与输出的,因而它是变化的、开放的系统; 第四,大众性:大众传播媒介面对的是大众,它传播的内容必然是以大众作为自己的诉求对象。 (2)范畴:

7、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只是他能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的抽样;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都要尽量吸收大量的受众,因而他们的内容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在内容上是通俗的、平易 的、不过分复杂深奥以满足最大受众的需求。 六: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六: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 (一)每种大众传媒的受众都是由共同经验的个人组成,由于社会环境、社会角色、文化背景、民族特征等不同, 在传播活动中显示了不同的特征。 (二)受众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受到人际传播与社会联系的影响。 (三)受众由成分复杂的一批人构成,且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由于受众个人心

8、理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对信息内容的选择、认知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五)由于双方的时空间隔,传者对受众的了解间接而笼统。 七:施拉姆认识传播媒介的原则:七:施拉姆认识传播媒介的原则: 第一,它们所刺激的感官;第二,反馈的机会;第三,速度的控制;第四,讯息代码;第五,增殖的力量;第六,保存信息的力量;第七,克服弃取的力量; 第八,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 八: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媒介认识的方法:八: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媒介认识的方法: 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传播手段是指媒介用来传播信息,即用什么传播符号; 媒介的时效性 媒介的持久性 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九:九:3 个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个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9、(一)报纸 报纸是以刊载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现物,一般以散页形式连续出现。1.报纸传播特点第一,报纸是视觉媒体第二,报纸的保存性强(1)累积阅读率(2)传阅率第三,报纸的选择性强第四,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第五,报纸的时效性差 2.报纸传播的手段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 (1)报纸的版面(2)报纸的图片(3)报纸的文体 3.报纸的生产过程:(1)采写(2)编辑(3)排版(4)发行 (二) 广播 1.广播传播的特点第一,广播是听觉媒介第二,广播的时效性强第三,广播的影响面广第四,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2.广播的传播手段(1)语言(2)音响(3)音乐 (三)电视 1.电视传播

10、的特点 第一,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 第二,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 第三,电视时效性强第四,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 2.电视传播的手段 (1)画面:它是电视的基本要素,是视觉信息的载体(多义共生) (2)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十:拉斯维尔的十:拉斯维尔的 5 个个 W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十一:把关人对信息把关的主要原因、把关过程及影响把关的因素:十一:把关人对信息把关的主要原因、把关过程及影响把关的因素: (1)主要原因:第一,信息的差异性;第二,传播者传播目的的差异性;第三,受众的差异性。 (2)把关过程:1.搜集信息2.过滤信息3.制作信息4.传播讯息 (3)影响把关的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信息的自身因素组织的自身因素 受众因素 技术因素 传播者个人因素 十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在观念上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十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在观念上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第一阶段是节目的制播导向阶段节目以传播者为中心; 第二阶段是节目的说服导向阶段内容的生产开始顾及受众; 第三阶段是节目的受众导向阶段根据传播市场的需要,结合传播者的传播目的搜集、过滤、加工、播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