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础理论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8653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染病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染病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染病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染病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基础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基础理论传染病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 型题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人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功能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3.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A.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

2、、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5.传染病检验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6.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前后次序排列,依次为: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7.下列传染病中,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A

3、,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B 型题第 812 题A.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水、食物、苍蝇传播C.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8.艾滋病经: ( )9.恙虫病经: ( )10.破伤风经: ( )11.麻疹经: ( )12.莱姆病经: ( )C 型题第 1317 题A,外毒素 B。内毒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3,霍乱弧菌: ( )14.白喉杆菌: ( )15.脑膜炎球菌: ( )16.阿米巴原虫: ( )17,破伤风秆菌: ( )第 1821 题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8,调

4、理素: ( )19.-干扰素: ( )20.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 ( )21.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X 型题22.病原体毒力包括: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力 D.穿透能力 E.溶组织能力2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24.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疾病应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者是: ( )A。艾滋病患者 B,狂犬病患者 C.肺炭疽病患者 D。鼠疫患者及病原携带者E.霍乱患者及病原携带者25.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菌苗 B.疫苗 C。抗毒素 D.类毒素 E。丙种球蛋白26.下列

5、各项中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的是: ( )A.抗毒素 B.类毒素 C。灭活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特异性丙种球蛋白二、填空题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与 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共 37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 与2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传染病 种。3.感染后的免疫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免疫应答,分别由 与 介导。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E 2。B 3.D 4.D 5。C 6.E 7。C 8.D 9.C 10.E 11。A 12。C13。C 14。A 15

6、.B 16。D 17。A 18。B 19。D 20。C 21,D22.ABCDE 23。ABCD 24。 ACDE 25。ABD 26.ADE二、填空题1.艾滋病患者 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 2.鼠疫 霍乱 25 103.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手足口病是由 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 、 、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其中 和 最常见。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 和 。5、潜伏期一般是 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二、选择题:1、下面哪

7、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 RNA 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48 小时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 )A、 39 B.严重脱水 C.低氧血症 D.既往有低血压 E.合并牙龈炎8.糖皮质激素可应用于出现了何种症状的 SARS 病人:()A.出现 ARDS B.转氨酶明显升高 C.病程超过 3 周D.发热超过 40 E. 48 h 内肺炎进展达到

8、30二、简答题1.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要点。2.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指征。3.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原则。4.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三、病例分析题患者男性,21 岁,学生,10 天前曾到北京旅游。因发热 2 天于 2003 年 5 月 6 日人院。体温在 39左右,伴头痛及全身酸痛,全身乏力,轻度腹泻为稀便,一日 2-3 次;干咳,时有胸闷,自觉有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少许湿啰音。血常规:WBC 3. 6 X 109L,N 0.65。胸部 X 线检查示两肺有斑片状阴影。问题:(1)本例应考虑什么诊断?(2)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3)其治疗原

9、则是什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参考答案选择题1. A 2. D 3. E 4. B 5. D 6. C 7. C 8. A简答题1.非典型肺炎的诊断要点:有流行病学史: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发病前 2 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部分病人可闻少许啰音。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胸部 X 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浸润性阴影。病原体检查,急性期取血、痰、咽拭子做分离,可培养出 SARS 病毒。血清学检查,抗体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10、可检测到 SARS 一 CoV RNA。2.有以下指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 3 日不退;48 h 内肺部阴影进展超过 50;有急性肺损伤或出现 ARDS o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原则有: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镇咳祛痰,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吸氧;有指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早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重症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重症病例需要时可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必要时进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出现休克或MODS,予相应支持治疗。4.对患者应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

11、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必要时应戴口罩。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疫苗正在研制中。病例分析题(1)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主要鉴别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肺炎,AIDS 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3)治疗原则:卧床休息;剧咳时镇咳;体温过高(38.5)时降温;保护心、肝、肾功能;加强支持治疗;吸氧;必要时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艾滋病艾滋病一、选择题A 型题1. HIV 不会通过的途径传播是:()A.输血 B.握手 C.母婴 D.共用注射器注射 E.性接触2. HIV 主要感染:()A.神经胶质细胞 B. C

12、D, T 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 B 淋巴细胞 E.皮肤上皮细胞3.高危人群出现下列情况 2 项或 2 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下列描述有误的是:()A.体重下降 10以上 B.间歇或持续发热 1 个月以上 C.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D.慢性咳嗽或腹泻 1 个月以上 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B 型题第 4-10 题A.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E 一内酰胺酶抑制剂4.干扰素:()5.印地那韦(IDV):()6.齐多夫定(AZT):()7.拉米夫定 OTC):()8.司他夫定(d4T):()9.奈韦拉平(NVP):

13、()10.洛匹那韦利托那伟(克力芝):()第 1115 题A.更昔洛韦 B.复方新诺明 C.青霉素 D.螺旋霉素 E.氟康唑11.艾滋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感染:()12.艾滋病并发的隐疱子虫:()13.艾滋病并发的卡氏肺疱子虫肺炎:()14.艾滋病并发的隐球菌脑膜炎感染:()15.弓形虫病:()X 型题16. HIV 的传播途径有:()A.性接触传播 B.注射传播 C.与感染者握手 D.人工授精 E.母婴传播17. HIV 感染的高危人群有:()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医务工作者 D.静脉吸毒者 E.住同一宿舍者18.诊断 HIV 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A.抗 HIV 抗体检测:p2

14、4 和 gpl20 抗体 B.用定量 PCR 法检测或支链 DNA 分析做 HIV 定量C. CD4T 细胞和总淋巴细胞计数 D. HIV 一 RNA 检测 E. HIV 抗原检测:p24 抗原19.目前抗 HIV 的药物有:()A.蛋白酶抑制剂 B.博莱霉素 C.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D.戊烷眯E.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二、简答题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2.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3.高危人群出现哪些临床表现时要考虑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4.如何确诊 HIV 感染者?哪些方法临床最常用?艾滋病艾滋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选择题1. B 2. B 3. C 4. D 5C 6. A 7. A

15、 8. A 9. B 10. C 11A 12. D 13. B 14. E15. D 16. ABDE 17. ABD 18. ABDE 19. ACE简答题1.艾滋病的传播途经:性接触传播;注射途径,如药瘾者共用针头,血友病患者应用血制品,不洁输(供)血;母婴传播。2.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为男同性恋者、多性伴、静脉吸毒、卖淫嫖娼、与 HIV 感染者密切接触、用过进口血制品、血友病患者以及 1995 年前后非义务献血者。3.高危人群或其他人群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有感染可能: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发热 1 个月以上;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 1 cm);慢性腹泻多于 4-5 次日,持续 1 个月以上;3 个月内体重下降10;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