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8245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辅导材料辅导材料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城北中学 王万芳 一、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一)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诗歌,分外国诗和中国新诗。抒发的是爱国思乡 之情,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着无数读者,净化着一代代 赤子的心灵。这是华夏儿女亘古不变的情怀。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加深和家乡的感情。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是脚踏 一方土 ,围绕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设计,从探究土地本义出发,挖掘土 地背后的文化内涵。口语交际和写作的活动不可缺少。本单元教材设计要 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 象

2、,欣赏凝练的语言。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 所感悟,获得人生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诗两首中包括我爱着土地和乡愁。我爱着土地一 诗通过“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 爱国之情。乡愁一诗则用通俗的语言,通过“邮票”“ 船票”“ 坟 墓”“ 海峡”四种物象,层层推进诗情,有故土之思升华为爱国之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在日本侵略者的铁窗内献给祖国母亲 的歌。诗中以“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爱与恨,恋与悲,愁苦与希望。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寄寓的民族复兴的希望。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个体的 “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把个人的悲喜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委 婉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外国诗两首包括莱蒙托夫的祖国和休斯的黑人谈河流。 祖国一诗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 于平实中见真情。黑人谈河流则通过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唱出了一首 寻根之歌。表达了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围绕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而设 计,从探究土地意义出发,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内涵。涉及地理、历史、2文学,活动多样,内容丰富,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情况选做。但口语交 际和写作的活动不

4、可少。 四篇课文既然都是诗歌,当然要加强诵读。要反复朗读,熟读以至成 诵。这些诗歌押韵,朗读时要注意韵脚;这些诗歌节奏比较分明,就要读 出节奏。总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 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 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2.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课文的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 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 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在反复阅读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理解诗歌的 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5、1. 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理解诗中的艺术形 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 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 与九年级上册的新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新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 名称为“土地情思”,其

6、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 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这些诗歌,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 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3从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来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 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 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便是阐述一个道理,也一般依赖于 具体的形象。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 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 “船票”“坟

7、墓”“海峡”,戴望舒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中的“残损的 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 “岭南的荔枝花”等,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 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 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都蕴 含着一定的含义。教学时要向学生分析这些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用得好 在哪里。其实,这里所谓的“形象”,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意象”,即渗 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教科书中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术语,主要 是考虑到用“意象”一词初中生不易理解,用“形象”一词显得通俗易懂。 但“意象”一词的内涵是什

8、么,在每一首诗中是如何使用的,教师应该明 白。 古典诗词中有名句,新诗中也有一些名句。要让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 的名句进行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舒婷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 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诗句,都意味深长,要让学生细细 揣摩,品出其中的滋味。 教学新诗,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教学 新诗,教师对诗中的精彩处和难点应作必要的讲析;新诗教学,要避免那 种泛泛的课堂讨论。 单元结束时,可举办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

9、会, 以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新诗欣赏水平。 可结合自读课本中选编的新诗来教学这个单元。这些诗中,有闻一多 的祈祷、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李广田的乡愁、刘湛 秋的中国的土地、舒婷的土地情诗、江河的祖国啊,祖国、 海子的五月的麦地、赵丽宏的祖国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席慕蓉的长城谣、彭斯的阿富顿河、鲁勃佐夫的我宁静的故乡4、叶赛宁的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等,它们多为名诗,与爱国 思乡主题有关,思想内容好,艺术手法高,是课内教学延伸的好材料。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下面对各课提几点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蕴含着深沉

10、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要让学生在 朗读的时候认真体会这种情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 让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中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 象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让学生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阶段,理解每个阶段乡愁的对 应物的含义。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读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舟子 的悲歌白玉苦瓜五陵少年新大陆之晨春天,遂想起 当我死时等,体会这些诗里的思乡情绪,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 解。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内心产生了种种感觉。 随着“手掌”的移动,诗人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指导学生把握这

11、首诗的 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脉络。 诗人的情绪投射在客观对应物上,使它们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找找,这首诗中哪些具体的形象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戴 望舒的狱中题壁一诗,让学生就两首诗作一比较。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我”与祖国合二为一无法割舍的关系。 这首诗中的意象比较多,如“水车”“矿灯”“稻穗”“路基” “驳船”“花朵”“起跑线”“黎明”等等,它们还带有或多或少的修饰 语。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意象的涵义,了解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 达心声的特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结合舒婷其他的诗给学生讲讲

12、这一特 点,如馈赠船致橡树等。 要让学生多朗读,并背诵后两段。 4.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 这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各有各的特点。莱蒙托夫的 祖国,在平实中见真情。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在深邃中显自豪。5由于是外国人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种族,教学时要适当结合两位诗人各 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 祖国一诗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罗斯的山川之美的景色, 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人会对诗中的草原、森林、河流、乡 间小路的灯光,甚至暮色中的两棵白桦树涌起情思。如果条件允许,最好 给学生演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俄罗斯风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这 首诗。 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凝练, 表意深刻。这首黑人谈河流,在短小的篇幅里表达了黑人对祖先和故 土的寻根意识、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同时,在当时种族歧视的恶习尚未 根除的美国,这首诗还起到了一定的号召作用,即鼓励黑人同胞不要放弃 希望,要对自己的种族充满信心。教学时要向学生讲明这一点。1、本文 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 课文表层 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把握文 章的深层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