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537816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风险管理论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风险管理论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要施工队伍从施工的各方面把握,加强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等环节中的控制管理,同时落实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全面促进质量的提高。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管理0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变化不仅让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经济、精神各方面均在进步,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点部分,也成为提高国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键。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建筑

2、工程施工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一定要加强风险管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监理工程师在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分清问题的主次,抓住关键,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管理。首先,必须制定有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该计划就是为了明确质量控制的步骤和具体内容。其次,在施工活动中设置必要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根据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大小、危害程度和质量控制难度而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单位最常见,也是最重点的一项工作,更是实现单位效益的主要手段。2 工程风险识别2.1 设计技术风险设计方案是确定招标工作展开的必要条件。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如

3、果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接下来的合同签订也无法完成。实践中,设计变更是造成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必须做好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工程设计的不必要变更,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2.2 施工技术风险设计方案一旦确定,接下来就需要制定施工方案,实际上,任何方案都无法保证工程不变更和索赔,所以,不管是传统方案还是创新方案,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因此,业主必须在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所面临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我们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正确的使用施工方案。2.3 合同风险工程合同是项目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文件,也是落实项目风险管理的依据。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

4、有风险意识,在拟定合同时注意风险分析,保证在合同中每一个条款都应认真研究,保证对项目工程中的每一个有可能引起风险的环境加强管理。3 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3.1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为了加强施工整体的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在施工中,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工序,确定质量管理规范;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施工岗位职责要明确,落实责任管理;落实技术检验和测试,收集准确数据;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从施工的每个环节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把关验收工作,实现利润的最大化。3.2 交付期的质量管理交付期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并确保施工队伍能

5、更好的履行合同,交付优质或合格工程。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部门,都应在建筑的内部实在化、外部美观等方面保持水准,同时保证尺寸准确、资料整理有条理、数字准确,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申报验收,做好保修期内质量缺陷的处理工作。4 土建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风险与对策4.1 多做沟通在项目开工前,通常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一定要多联系,对项目工程的施工做好统筹规划,统一意见,并会同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现状图及其它原始记录,将这些记录作为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产生。项目负责人还应组织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期间严格按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不能随便改变

6、施工现场环境,所有变更都应在相关程序做足后再进行。4.2 加强预防工作要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其次,风险分析应具有超前性,及时完成风险预测,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总结,为落实风险防范提供依据。实践告诉我们,制定风险决策要谨慎,减少为了避免风险而引发的失误,充分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收集有效信息,提高风险防范质量。因此,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负责人是施工单位委托的代表,他也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者,要更好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负责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同时,在施工期间对所有施工方案和图纸都要通过该负责人审核。在施工期间,负责人要严格

7、控制好现场施工的材料、设备质量,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不得偷工减料,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工程竣工后,项目负责人还应负责组织各工种现场负责人及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各阶段的验收工作和各种形式的工程协调、联系会议,并做好记录。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工作,及时做好隐蔽签证,保证施工单位的信誉。4.3 加强对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无法通过质量控制点来进行施工质量超前控制。实践表明,样板制度是较好的控制措施。在大量施工工序开展前,先进行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能对工程质量控制起到较好的作用:首先,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后期的施工中就能重点控制;其次

8、,施工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不合格的人员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减轻质量控制分段;再者,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保证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质检标准,还能减少由于操作不良的问题而导致大量工程的返工。因此,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做好样板工序产品检查及验收工作,杜绝返工问题的出现,这也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了控制;最后,还是要落实预防,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同时做好工作质量的检查、工序质量的检查、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等工作。质量标准就是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准,数据则是质量评价的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查才知道,坚持数据的真实性,提高质量,与此同时

9、,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用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施工工作。4.4 技术与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我们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客观不可抗力问题,例如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和火灾、爆炸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风险的发生,为此,施工单位要做的就是风险转移,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这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其次是对火灾、爆炸等风险源加强监控,完善现场施工管理,严格规范操作。树立好预防为主的观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物资资料管理,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并加强对其管理。5 总结综上所

10、述,工程建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完全预料,也无法完全避免,我们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同时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的实施情况,全面、及时的分析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有可能发生的威胁,对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避免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保证企业能顺利运行,并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再者,只有做好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才有得以实施的基础,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落实,企业的信誉将因此更加稳固,而这些方面的进步又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1王江.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建筑科学与监理,2009,(9).2余立中.建设工程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学,2003,(7).4阎西康.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5阎长俊,张晓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