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7814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朐第五中学 窦海宁 2010 年 7 月 19 日 20:28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必修二第 18 课(1 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1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2教材分析苏联的经济改革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苏联

2、凭借自身实力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世界上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然而苏联历史进入新时期后,先后进行的几次改革由于积重难返,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并把苏联一步一步推向了解体。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具有重大的意义。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通过比较三大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历史问题 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评三大改革,学会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积

3、极性。比较法,比较三大改革的异同点。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复杂性与艰巨性。通过对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革的内容及作用、失败原因难点:三大改革的异同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

4、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这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苏联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教材讲解(一)、赫鲁晓夫改革问题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让学生回答)参考答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矛盾突出。问题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标出,力求简洁)参考答案:农业方面,(1)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和牲畜(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开展大规模玉米

5、种植运动(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工业方面,(1)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2)给予企业调整工资等部分权力 (3)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原则(可以就这个原则展开讨论)问题三: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参考答案:(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就(2)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3)提出的目标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社会的实际(4)改革缺乏全面一致的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5)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作风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1964 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同步演练: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的苏联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制

6、约苏联经济的发展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消极严重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堪重负 D 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分裂活动(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回答问题问题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提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问题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提示:工业上, 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业上,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问题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军备竞赛消耗国力,执政后期趋于保守同步演练: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的经济全面滑坡,原因不包括A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B 美

7、苏军备竞赛的加剧C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D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补充一下关于改革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后果。问题一: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学生总结回答)提示:1985 年,苏联陷入社会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变革,提出加速发展战略。问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提示:(1)从根本上上触动了经济体制(2)承认企业也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4)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提问)提示: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 年苏联解体探究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从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等方面分析)同步演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文化制度改革 D 福利制度改革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后却解体了。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