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7457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级大学语文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古代文学部分)(古代文学部分)课堂讲授篇目课堂讲授篇目:1、 诗经蒹葭 2、 汉乐府陌上桑 3、左思:咏史 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杜甫:秋兴八首 (一) 6、苏轼:江城子常识掌握篇目:常识掌握篇目:1、 古诗十九首 2、谢灵运:登池上楼3、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4、陶渊明:五柳先生传5、汤显祖:牡丹亭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 诗经全书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被称为 赋 、 比 、 兴 。2、 诗经原称 诗(诗三百) 、 汉 代才称为诗经 。3、 “乐府”的名称始见于 秦 代。4、左思字 ,是 时期

2、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 。5、谢灵运是 诗派的开创者,曾任 ,世称 。6、谢朓楼是 时代的著名诗人谢朓任 时所建。7、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客居 时所作的一组律诗, “秋兴”一词的含义是 。8、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词,是苏轼为悼念 而作。9、辛弃疾字 ,号 。 “建康”是现在的 。10、 古诗十九首的称谓出自 时期 所编的 。11、 战国策全书分为 国策,共有 篇。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的 。12、 五柳先生传是作家 为 所作的一篇传记。二、补白题二、补白题即默写题,范围为课堂讲授的 6 篇诗词,题目形式为填写上句或下句。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诗经 2、乐府 3

3、、古诗十九首 4、初唐四杰四、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四、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1溯游溯游从之,宛宛在水中央 2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湄 3溯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 4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晞 5来归相怒怨,但坐坐观罗敷 6使君谢谢罗敷,宁可共载不?7使君一何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8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颇有须 9金张金张藉旧业,七叶珥珥汉貂 10世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1蓬莱文章建安建安骨骨,中间小谢小谢又清发 12俱怀逸兴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览明月 13寒衣处处催刀尺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 14遥岑岑远目目,献愁供恨,玉簪玉簪 螺髻螺髻 15把吴钩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会,登临意。 五

4、、作品理解题五、作品理解题1.诗经秦风蒹葭是如何抒发“隔水相望,可望不可即”的感伤的?2简论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形象特征和该形象的刻画手法。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左思咏史 (其二)的主题思想及比喻、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4.分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写作特色。5.如何理解杜甫秋兴八首 (一)的内容和主题?6.分析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的内容、主题与表现手法。7. 辛弃疾水龙吟:待主讲教师确定讲授内容后再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风、雅、颂,赋、比、兴 2.诗(诗三百) 、汉 3.秦4.太冲、西晋、 咏史八首5.山水、永嘉太守、谢康乐 6.南齐、宣城太守 7.夔州、秋天的情

5、怀(因秋以感兴)8.悼亡、亡妻王弗 9.幼安、稼轩、江 苏南京 10.南朝梁、萧统、文选 11.12、33、齐策 12.陶渊明、自己二、补白题二、补白题以教材为准。三、解释概念三、解释概念以教材为准。四、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四、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以教材为准。五、作品理解题五、作品理解题1.(1)深秋景色为怀人意境铺垫;(2) “在水一方”制造隔水相望环境;(3) “溯洄” “溯游”两番形容写深企愿见之状;(4) “宛”表迷惘情态。2.(1)形象特征:美丽、坚贞勇敢、机智。(2)刻画手法:虚写:侧面描写:采桑工具(桂枝、青丝) 、发饰(倭堕髻) 、首饰(明月珠) 、服装(缃绮、紫绮) ;烘托描写

6、:旁观者的反映(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实写:行动、语言:拒斥、夸夫。3借咏史以咏怀,托古讽今,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与不平。揭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反映寒门俊杰与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比喻手法:以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以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对比手法:涧底松与山上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核心是中间。4.(1)抒情方式:有着跳跃性的抒情节奏,是悲郁与高放的二重奏。(2)情绪与风格:抒发苦闷的情绪而有劲健的风格。(3)情绪与结构: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4)表现方式:丰富的想象

7、,大胆的夸张。5.内容:秋景,思乡,忧国。主旨:愁悲秋:悲自然之秋:秋气肃杀,万物凋零;悲人生之秋:人到暮年,漂泊异乡;悲国运之秋:历经动乱,风雨飘摇。首联:写总体景象。点出时间、地点,显凄凉萧瑟秋景之概貌。 颔联:分写上下。下:波浪连天,暗喻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 上:风云接地,象征国运暗淡和心情沉闷。合而为一,将“气萧森”具体化。颈联:写滞留异乡的悲愁忧伤,牵系故园的款款深情。尾联:写由刀尺、暮砧引发的游子思乡、漂泊无依之感。6.内容:梦前怀念的悲伤,梦中相会的情形,梦醒肠断的感受。主题:怀念亡妻,自伤身世。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词。以梦写情,以景衬情。对比、想象等手法的合理运

8、用。(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一、基础知识1、郭沫若,著有诗集女神等,诗歌凤凰涅槃是其代表诗作之一。2、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作者是艾青,主要作品还有大堰河等。3、 错误的作者是郑愁予, 红玉米的作者是痖弦。5、 回答的作者是北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于 1978 年底创办今天杂志,是“朦胧诗潮”运动的核心园地。6、 幸福一日的作者是海子。7、 北平的四季的作者是郁达夫。8 、周作人,曾用名启明,代表作有谈龙集 、 雨天的书 、 自己的园地等。 乌篷船是他“言志”风格的小品文。9、 听听那冷雨的作者是余光中,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是围城 。10、 示众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 。

9、 奔月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 , 奔月是对“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改写。11、 断魂枪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字舍予。长篇小说主要有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 ,戏剧代表作是茶馆 。12、 萧萧的作者是沈从文,小说代表作是边城 。1、 永远的尹雪艳的作者是白先勇,选自他的的小说集台北人 。二、作品解读二、作品解读(一)(一) 回答回答北岛的回答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歌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抒情主人公面对“镀金的天空”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不相信!”代表了一代人的觉醒,代表了长期以来被愚弄的人们对虚假的政治宣传的怀疑、拒绝和否定。诗歌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

10、社会状态,对黑暗荒谬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向世界宣告 “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3、回答的艺术特征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比喻等,感性的隐喻、象征意象与清醒的思辨相结合,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具有强悍的阳刚之美,呈现出深沉雄浑的艺术风格,又含蕴丰厚,发人深省,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有一种阴冷的色彩,这种阴郁的冷峻来自于诗人的生命感受。(二)(二)乌篷船乌篷船1、周作人与子荣乌篷船所表现的是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作者把自我的两个侧面外化

11、为收信人“子荣”与写信人“岂明”,于是,就有了两个“自我”之间的撞击与交流。这是两个“实体”,有着不同的意趣与追求。另一方面,自己给自己写信也表现了周作人心中的寂寞,是作者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收信人“子荣”:传统生活所特有的“风趣”于“他”已开始隔膜,可见,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已经被现代文明改造了的“自我”。写信人“岂明”:在内心深处顽强抵抗着的“自我”,在周作人看来,这也是更值得保存、更真实、更本色的“自我”。“他”是那样津津乐道于故乡的“船”。从这近乎反常的表现里可以感觉到,讲述者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这样的词儿。讲述者的心思本不在“船”而在

12、“船”中所蕴含的“趣味”、情感、心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2、乌篷船的文化韵味作者以闲适的态度漫不经心地谈论乡间的风土人情,却充溢着自我的体悟,他厌倦了噪杂的红尘闹市,向往独立于世外的恬适而宁静的生活。这一篇用从容、冲淡的笔调写出的“美文”,却透出一种沉重的忧郁、透骨的悲凉。这是一曲美的挽歌。淡淡的喜悦中搀杂着忧郁、惆怅的苦味,从容、冲淡中蕴含着悲凉。周作人精妙地记录了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的美,把与传统有着深刻联系的知识分子因这种美的丧失所感到的忧虑、困惑、惆怅,表达得十分真切,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历史变动的复杂性。 3、描写方法上的特点作者以乌篷船为线,把水乡生活细微

13、、琐碎的细节串联起来,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水乡生活图景。文章主体是乌篷船,写来却不枯燥。组织先详细介绍了乌篷船的种类以及三道瓦、小船的构造、大小容量等,之后又带着读者坐上三明瓦,游览水乡的大街小巷,饱览水乡的风貌。文章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景观恰切结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文章的内涵十分丰富。(三)(三) 奔月奔月1、 故事新编的内容与特征收入鲁迅先生 1922 年至 1935 年间创作的小说 8 篇及序言 1 篇。故事新编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其中的多数作品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

14、点因由,随意点染” ,“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 、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2、后羿形象和奔月的思想含义。奔月通过神话英雄后羿成为常人后,被妻子冷落、遗弃,被人遗忘,甚至被人暗算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一个英雄成为常人后被遗忘被背叛的悲剧,也表现了对英雄自己内在生命弱化的担忧。通过后羿这个神话英雄,鲁迅其实在反思包括自己在内的五四先驱者的命运。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的英雄,比如吴虞,也曾走在时代前面,建立了划时代的丰功伟绩,但五四以后,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鲁迅不只在反思别人,也在解剖自己。3、 奔月的风格特征。有“恶搞”性质。作品中有两个调子,一是崇高、悲凉,一是幽默、嘲讽,

15、后者是对前者的解构,喜剧中带有悲剧。羿射九日,造福万民,现在却每天打乌鸦打麻雀吃乌鸦炸酱面,被妻子抱怨,被民众遗忘,被小人造谣言射冷箭,这种生存状态的形成又多少和他自己有关。作品写英雄变成普通人之后的困境,含有同情和自省。(四)(四) 断魂枪断魂枪1、 断魂枪故事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中国军事的失利,传统文化也受到猛烈冲击。面对不同的形式,有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洋东洋学习;有人因循守旧,反对新文化;有人被迫改变,又对旧文化充满眷恋。2、人物形象沙子龙:沙子龙之所以淡出世俗,淡出江湖,淡出历史,其根本原因就1是“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的时代,现代战争中的新式武器早已淘汰了“祖先的神灵”,取决胜负的不再是人的绝技,而是现代化的技术。因此,沙子龙认识到自身的贫弱,只能空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