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7372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要点专题复习精华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比例尺三种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确定地图上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 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或雪融化的程 度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2、距离之比。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关系: 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如: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如:学校地图)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地球认识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 洋太平洋印度洋(又回到)大西洋。 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项项 目目经经 线线纬纬 线线 形 状半圆(弧形)都是圆(极点除外) 长 度相等有长有短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3、比较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项目项目经经 度度纬纬 度度 零度线的确定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向东西各分作 180向南北各分作 90

3、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 ;西经用 “W”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 ;南纬用“S”度数的变化由 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20W 和 160E(东西半球)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 20W 和 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气温高) ;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7、经纬网的作用: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

4、1、地球表面,陆地占 29%,海洋占 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第 2 页 共 9 页洲、大洋洲。 (注意看 P23 图 219 和图 220)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 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最深岛屿最 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

5、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 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5 种基本类型。3、我们家乡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4、五种基

6、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山地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高原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丘陵丘陵海拔不高,地面起伏,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 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 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 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7、)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 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9、补充: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部位: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第四节第四节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1、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他认为在 2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 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泛大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涣涣地 飘逸分离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 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8、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第 3 页 共 9 页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阿尔卑斯山的隆起(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日本被称为“火山国,地震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世界两大山脉带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

9、界第 1 带第 2 带 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口1、到 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 60 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 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如:欧洲的德国)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 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国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世界人口最稠密 4 个地区:如亚洲东部和亚洲的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东部

10、。 (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 4、世界人口最稀疏 4 个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热带雨林 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6、人口的增长应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增长过 快(如:非洲)人口增长过 慢(欧洲的德国)产生 问题资源:资源紧张、能源短缺; 环境: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社会:粮食不足、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压力过大劳动力短缺 兵员不足 人口老龄化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_ _相适应,与_ _相协调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

11、”原因: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 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比乡村好。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对城市的影响: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建设与繁荣;过多的涌入,则可能造 成城市人口膨胀,以及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交通、治安、 环境等问题。 7、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第 4 页 共 9 页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世界的人种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三大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体质 特征三大人

12、种肤色肤色头发头发面部面部体毛体毛分布地区白种人色浅波状鼻高唇薄较多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黄色黑直扁平中等东亚 黑种人黑色卷曲唇厚很少非洲中南部、大洋洲、美国 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 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3、世界的三大宗教: 宗教宗教产生产生特特 点点经典经典分分 布布建筑建筑基督教1 世纪 亚洲西部信徒最多流 传最

13、广 10 亿圣经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尖顶伊斯兰教7 世纪 阿拉伯半岛穆斯林 7 亿 中国称回教古兰经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北部清真寺圆顶三 大 宗 教佛教前 6 世纪 古印度2 亿人佛经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寺庙佛塔道教中国本土中国 湖北省武当山道观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世界的聚落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原和山麓地 带。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

14、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 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 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3、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4、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名称名称人口人口交通交通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建筑物建筑物城市多且集中道路多且宽便利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高且密集乡村少且分散道路少且窄农业为主矮且分散第 5 页 共 9 页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

15、城、苏州古典园林、 天坛 5、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村和宏村村落。 6、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巴西的巴西利亚 等。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第二节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3、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北半球大陆北半球海洋1 天中 最冷1 月2 月日出前后最热7 月8 月午后 2 点(14 时)南半球与北半球 季节正好相反4、气温的年较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如某地的最高月气

16、温是 32,最低月气温是12, 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44。 5、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山地的气 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m,气温下降 0.6。这是“一山有四季” (中低纬度地 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为重要特色。 ) 、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6、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8、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 锋面雨。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中国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锋面雨 9、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10、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