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37354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201010 05定义和范围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 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包括: 1、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 位;2、骨质疏松骨折;3、炎症、肿瘤所致胸腰 椎病理性骨折;等等,根据我们在临床上经常 碰到和接诊的人群,今天与各位老师一起 复习一下创伤所致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基本概念通常创伤所致多集中在胸 腰段(胸11-12至腰1-2),约占52%。胸腰 段脊柱是较固定的胸椎向较活动的腰椎的 转换点,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的转换点 ,同时也是胸椎额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向 腰椎矢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的转换点。此 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承载较大,同时又 为腰大肌和脊柱旁肌保护

2、作用减弱区域, 因而最常受伤。 在脊柱损伤中,一些患者 常常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 碍,其中15%-20%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胸腰段脊柱椎管内神经组织是脊髓、圆 锥、马尾和神经根移行区域,此段椎管与 脊髓有效间隙相对狭窄,损伤后容易造成 压迫,导致脊髓损伤,神经损伤后症状较 为复杂,但虽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而神 经根损伤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基本概念 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由相邻两节椎骨和连接此 椎骨的椎间盘和韧带构成。它是显示整个脊 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 Denis三柱概念和其在维持脊 柱稳定性方

3、面作用:前、中、后柱;有人研 究显示: 1、屈曲载荷产生的胸腰椎前 中双柱骨折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最大; 2、伴有前柱或纤维环软组织 撕裂的损伤可产生明显的不稳定,即使小关 节稳定也不能改变; 3、椎体皮质骨的应力主要集 中于椎弓根周围,后伸位尤为明显,因此椎 弓根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起始部位。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损伤分类目前大家公认的是 McAfee分类方案:1、楔形压缩型骨折 :单纯前柱破坏,很少引起神经损 伤;2、稳定爆裂型骨折 :前中柱破坏,后柱完整;3、不稳定爆裂型骨 折:压缩造成前中柱破坏伴有后柱 断裂;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损伤分类4、Chance骨折:是 由围绕前纵韧带前方的一个

4、轴的屈 曲力所造成椎体水平撕脱骨折,整 个椎体被强大的张力拉开。5、屈曲分离型损伤: 前柱被压缩力破坏,而中柱和后柱 被牵张力破坏。不稳定。6、平移型损伤:整个 椎管断裂,三柱均被破坏。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保守治疗非手术指征: 1、稳定性骨折如压缩 骨折、骨性屈曲分离损伤或不伴 有明显后凸或椎管占位的稳定性 爆裂骨折; 2、不伴有神经功能障 碍的骨折; 3、难以外科处理的多 节段非连续性骨折;4、后凸畸形20、 椎管残腔50%和椎体压缩 50%。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1、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伴有不完全脊 髓损伤者; 2、保守治疗截瘫症状未 恢复,反而逐渐加重者; 3、CT或

5、MRI显示椎体 骨折片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物致 压,或凹陷性椎板骨折者; 4、小关节突交锁者; 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 内有骨折片或异物者; 6、开放性脊柱脊髓损伤 者; 7、各型不稳定性新鲜或 陈旧性脊柱骨折。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椎体压缩50%以上 一般认为有手术指征 ,但根据 临床不少学者认为保守治疗也 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尚无 证据表明椎体压缩50%以上有 手术的必要。 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在手术时 机问题存在一些异议,但大多数作 者一致同意,进行性神经损伤是急 诊减压手术的指征。早期手术能改 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完全性脊髓 损伤或病情不再逐渐加重的

6、不完全 性脊髓损伤患者,一些作者主张延 迟几天再行手术干预,以等待脊髓 水肿消除;其他作者却主张早期手 术固定。目前文献中尚无确切证据 说明早期手术减压和固定可以促进 神经恢复或者神经恢复因为手术延 迟数日进行而受影响。 一般认为,对神经功 能正常的不稳定性脊髓损伤患者或 有非进行性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 应该尽早行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但并非需要急诊手术。仅仅当神 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不完全性神经 功能损伤并脱位无法复位时才需要 急诊手术。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手术目的: 1、脊髓及神经 根的充分减压; 2、重建脊柱稳 定; 3、恢复脊柱的 正常生理曲度及力线。 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

7、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1、前路 :胸腰段一般 经胸膜外腹膜后胸腹联合入路。优点是可 以彻底地清除椎管内的致压物,减压与复 位手术同时进行,术后稳定性较好,融合 率高。缺点是减压范围有限,手术入路复 杂,对脏器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手术瘢痕较大; 2、后路:后路手术方法 主要包括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和经椎 弓根后外侧减压术。近来发展起来的椎弓 根螺钉系统是目前胸腰段脊柱固定最坚强 的内植物,在骨折中应用非常广泛。优点 是减压范围广,减压与稳定手术可同时进 行,手术入路较简单,为大多数骨科医师 熟悉,对脏器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低,手术瘢痕隐蔽。缺点是无法行直接减 压和清除椎管前方致压物

8、,复位效果不如 前路。 3、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 术:适合急性痛疼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 压缩20%80%。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问题讨论治疗方法的选择:胸 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1、损伤是低能量还是 高能量; 2、脊柱是否存在不稳 定性; 3、是否合并有椎管受 压并伴有脊髓或神经损伤; 4、是否需要急诊手术 ; 5、是否需要手术来恢 复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改善。 临床医师必须首先考 虑能否通过非手术治疗手段达到预 期的目标。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问题讨论手术入路和相关内 固定的选择: 手术入路的选择取 决骨折的类型、部位、骨折后 时间以及术者对入路熟悉程度 。对于中柱受损

9、的患者,如果 神经功能损伤不完全,前路手 术是最适宜的。 没有神经功能损伤 时,可以通过后路间接减压。 而完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 圆锥以上节段行前路,以下行 后路直接减压,后路间接减压 也可以考虑。 中后柱联合损伤时 往往存在椎板骨折和神经功能 受损,后路手术比较适合。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问题讨论 减压:椎管减压的必要性是 有争论的。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椎管减压 对伴有神经症状急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有 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的可能性,因 此是手术减压的指征,尤其当临床表现与局 部压迫密切相关更是如此; 但同时认为一旦脊柱稳定性 建立,没有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减压, 所突出的骨块日后可重

10、新塑型,可能是应力 遮挡的原因。有学者指出,手术扩大椎管的 程度取决于初始的狭窄程度而不是后凸骨块 的去除,韧带整复起到了主要作用,应避免 急诊手术椎管探查骨块去除; 值得注意的是,神经损伤程 度与椎管占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即在神经 损伤较重者CT片上椎管占位程度并不一定 严重,而CT片上椎管占位较轻者神经损伤 并不一定轻。就诊时CT及其它影像学表现 并不一定反映损伤瞬间的实际受伤情况。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问题讨论一般而言,伴有大的骨 块后凸和神经功能障碍的胸腰段脊柱 骨折最好选择前方入路。而后路手术 解剖较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 较容易,适用大多数脊柱骨折。 前路固定系统可分为钉 板和

11、钉棒系统。代表为Kaneda系统; 后路固定系统目前多采 用椎弓根钉棒系统,但该系统撑开复 位椎体后前柱存在空隙,失去前柱的 支撑而导致内植物容易受到屈曲暴力 而失败。目前在尝试一些解决办法如 延长固定节段、在短节段固定基础上 试图从后路进行前柱的重建:经椎弓 根注入骨浆和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 术。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问题讨论前后路前后路联合固 定:对于下列患者在后路手术后 可考虑联合前路手术: 1、伴有不完全神经 功能损伤显著移位的胸腰段脊柱 骨折脱位患者,后路手术获得脊 柱序列恢复和稳定性改善后前路 行减压; 2、完全神经功能损 伤后路固定稳定性不够患者; 3、脊柱分离伸直损 伤的强直性

12、脊柱炎或弥漫性特发 性骨肥厚患者。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神经损伤处理1、精确地评价清醒的 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神经系统情况 ; 2、非手术治疗包括: 保持呼吸道畅、维持血循环、维 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防 止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 褥疮等全身治疗。 3、脊髓损伤急性期药 物治疗最重要是激素冲击治疗( 甲强龙),但仅对8小时内有效。 4、脊柱的复位、稳定 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创伤致胸腰椎骨折脱位:康复训练1、一般单纯前路 或后路手术固定的患者在支具 的保护下可在术后早期下地活 动。 2、对于有残余神经 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早期应 行被动训练和支具保护。 3、上肢肌力的训练 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神经 功能损失严重的患者。 4、支具保护下合理 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独立行 走。 5、而辅助设施和职 业训练有助于患者获得最大功 能恢复,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