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7245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吉林省辽源五中吉林省辽源五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2.“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

2、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3. 秦律中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4.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制了一种水利技术,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对这种水利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关中地区

3、 B都江堰的修建采用了此技术C有利于秦始皇对岭南的征服 D是刀耕火种农业发展的体现5.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古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C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D政府直接控制了农业生产- 2 -6.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化解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D导致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4、7. 北宋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指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弱C.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8. 清初山东济宁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 。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 。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

5、化程度提高9明代中叶, “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 “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C. 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10.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 B. 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6、11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河北武安县发掘的 10 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 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打破C. 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3 -12唐朝官府纺织业以窦世伦画的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图作为样本,地方专供的织锦户也必须严格遵照官样,并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销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重视官府纺织业的行业生产标准 B唐朝纺织业只为官府生产地位较特殊C纺织业在唐朝的财政中起决定性作用 D唐朝政府明确限制私人纺织业的

7、发展13.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 。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4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统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 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 3 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 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 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15. 明代政治家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冲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这被个别历

8、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 ,实际上他只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1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场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中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C棉纺织主要是官营手工业 D小农经济的阻碍作用17.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意思是“逢朝会请” ,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 4 -个

9、官位。明清徽商崛起, “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B徽商大多追求虚荣 C徽商弃商从政较多 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18. 历史学家周宝珠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街市 B瓦肆 C夜市 D草市19.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5%,以北则占到 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

10、 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C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20.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 600 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 100 石,根本无 600 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家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 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 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D. 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21. 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

11、大商帮之称。这说明古代闽商( )A. 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 专注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C. 控制了东南亚海上运输线 D. 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22.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23. 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5 -A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

12、面被打破B秦汉至隋唐,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C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D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24. “帝王也是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25以下为隋唐时期,政府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连接洛阳与淮河开元二十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分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26. 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