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6676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毕 业业 作作 业业 (论(论 文)文)题 目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教学点名称: 溧阳市职工学校 学 号:09213281002 姓 名:王 莉专 业: 学前教育 层 次: _本科_指导教师: _ _职称 单位 评阅人: _职称 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_职称 单位 二一二 年 一 月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109 学前教育本科班 王莉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

2、学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五方面阐述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把握适当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遵循认知规律,组织有效讨论;针对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练习;突破传统框架,实施多元评价。关键词: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 策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

3、化的最优化发展。但是,由于先前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声音,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重提高技能,轻知识传授。现今,不少课堂搞得很热闹,各种活动频频“闪亮登台”。然而,一些活动与教学明显无关(还有一些活动仍值得商榷),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不开展活动就不能突出“学生为中心”。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很少考虑该项活动究竟与该课的教学有多大的关系,好像教师进行了知识的传授就是不在搞课改实验。二、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

4、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想尽办法把课上成娱乐性活动化的课,但有活动却没有体验,看上去热热闹闹,实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摄入量十分有限。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三、重知识过程,轻知识结果。数学课上,老师们常常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一个法则的由来、甚至是一个概念的揭示,绞尽脑汁设计活动,精心铺垫,层层深入,不断细化,围绕一个已被确认无疑的结论,反复讨论,逐步验证,俨然把每个学生当作科学家,一个数学研究者,有2时一节课下来连一个结论也没有出现,这样低效的课,有的老师还认为是一堂成功的课改课,理由是充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孰不知这种课已偏离了新课程的要求,片面的

5、实施新课程,这种做法是与新课程是背道而驰的。以上问题还能列举很多,从哲学角度上看,所有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二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形式化即形式主义,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其特点是浮躁而不深刻,花哨而不朴实,张扬而不清新。形式化必然导致浅层化、庸俗化。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受到质疑。课堂教学毕竟是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学被裹上了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

6、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绿色的糖衣感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却全然不知。课堂上表面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却教学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表面热闹、热烈好象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作深入的思考,思维深处依然是一潭死水,常是“买椟还珠”,舍本求末。这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有鉴于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尝试。策略一: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参与兴趣。策略一: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参与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

7、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1、创设故事化情境如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借助童话故事作为开场白。猴妈妈带小猴去春游,刚出门小猴就向猴妈妈要甘蔗吃,

8、猴妈妈说:“先给你 0.5 米!”小猴撅着嘴不吭声。猴妈妈知道小猴嫌少就改口说:“那给你 0.50 米行吗?”小猴仍然拉长着脸,3请求猴妈妈:“再多给点儿!”猴妈妈爽快地说:“那就给你 0.500 米吧!”这下小猴高兴得眉开眼笑。故事讲到这儿老师还没发问,大家都兴奋得抢着说:“小猴中计了!其实,0.5 米、0.50 米与 0.500 米的长短是一样的。 ” 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顺利地过度到“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2、创设游戏化情境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

9、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分糖果”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抓豆子”的游戏学生抓一把豆子,平均分成几份,最后谁分得多,谁记得分多,谁赢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了平均分,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再如,在教学“8 的乘法”时,可以让学生玩拍球游戏教师先示范玩法,如 8 的口诀游戏:师说我拍 1,生说我拍

10、 8,一八得八,可以边说边拍,也可以不说只拍手;可以是老师和全班玩,也可以是同桌两个玩,或者指一名学生和其他小朋友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游戏的设计比过去的读,背,要、生动有趣的多3、创设生活化情境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在教学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构建如下生活数学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昨天我班被评为校“行为规范示范班”获奖金 100 元。现委派四位队员去文具店购买奖品,各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购买 40 件奖品,其中设一等奖 5 名,二等奖 10 名,三等奖 15 名,鼓励奖 10 名。文具店学习用品:钢笔每支 6 元,硬抄本每本 5 元,水笔每支

11、3 元,卷笔刀每把 2 元,橡皮每块 1 元) ,为他们设计合理的购物方案。由于取材跟学生直接有关,奖品人人有份,学生积极地活动起来,有的选购、有的结算、有的填写购物清单,有几组设计出好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当交流汇报时,各小组争着发言,气氛十分热烈,一会儿产生八种不同的购物方案。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4策略二:把握适当时机,精心设计提问,提高参与效率。策略二:把握适当时机,精心设计提问,提高参与效率。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提问,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好的启迪学

12、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像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小明的妈妈带 400 元钱,去买一架 285 元的微波炉和一个 148 元的电吹风,钱够吗?”学生通过大胆地估算,帮助妈妈买东西,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13、,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思考空间大小不一与问题的设计、条件的呈现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教学“9 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龙舟比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编口诀的经验,自己编 9 的乘法口诀,学生在这开放的问题情境,产生了编不同的乘法口诀的方法。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中的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

14、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例如: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景,学生操作学具,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掌握并理解“9 加几”的思路及方法;课堂上学生折不同颜色的千纸鹤,再让学生送千纸鹤的实际活动,体会并理解加法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并进行数学化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要通过提出有挑5战性的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

15、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通过动手用小棒摆三角形,从摆 1 个三角形到 2 个最后摆到12 个三角形时,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故意将“2”漏写几个,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感觉到十分不方便,假设有一种简便方法哪该多好!学生大胆地借助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猜测简便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已有的认知结构。策略三:遵循认知规律,组织有效讨论,扩大参与广度。策略三:遵循认知规律,组织有效讨论,扩大参与广度。讨论能提供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指导不到位

16、,讨论面不广,讨论的参与度不充分等。鉴于以上因素,我认为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有效的讨论,使课堂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能在相互沟通、交往合作中学会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首先,要变换教师角色,架设讨论桥梁。教师始终要以支持者、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虚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努力做到:学生能想到、能提出的问题不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理解的问题,教师不指导;学生能思考的问题,教师不暗示。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在讨论交流中暴露认知问题。其次,要合理完善教材,提供讨论素材。教师要合适地使用教材,选择富有价值的内容,为学生提高讨论的有效素材,促使他们重新调整思维方式,培养主动搜集、筛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