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477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微案二微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以下几点为考查重点:2微点突破一 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等。分类示例传神显旨的词“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

2、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以动衬静的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以动写静的词“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3以实写虚的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分类示例以乐衬哀的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 “青山” “艳花”等词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形成对比,以乐景

3、衬哀情。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表颜色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红”一“绿” ,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拟声形象的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 “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例题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

4、蜀道难。注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 “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 分)答: 剖析 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 “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 “斗” “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答案 “斗”字,描写两岸崖石

5、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2 分)“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4(2 分)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首诗(词)中的某字可否换为另一字?请阐述理由。(3)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4)某句中的某字换为另一个字,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2联系语境巧炼字(1)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3)联系整首诗歌的感情或主旨进行分析。3答题步骤第一步指明要鉴赏的字,并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判断该字所使用的手法,

6、首想修辞。第三步把该字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字(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景象。第四步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口诀结合语境先释义,明确手法需细辨,展开想象描画面,结合语境谈情感。针对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 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

7、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整首词几乎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传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B “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门虽设而常关”同出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答案 BC解析 B本

8、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 。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5(2)试解析这首词上阕中的三个“深”字的含义及三个字叠加在一起的作用。答: 答案 三个“深”字,前两个为形容词,状庭之幽深曲折;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协助疑问。三个“深”字叠加,不仅渲染出庭院的幽冷深邃,而且收到了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解析 题干暗示了答题的方向,解答第一问时既要注意表象,即庭院幽深;又要结合人物的心境,最后一个“深”流露出的是疑问。三个“深”字即叠词,所以第二问既要结合叠词增强诗歌韵律的作用,又要结合叠词所描绘的事物庭院的特点作答。微点突破二 炼句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 “炼句”中的

9、句子是指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即讲炼句的艰辛。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出于格律上的需要或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要善于结合语境概括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例题 (2017太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归王官次年作唐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10、。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注 鹤疏:即鹤书,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后汉书逸民列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时人谓之逃名。长者车:指达官贵人之车。“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 分)答: 剖析 这是一道炼句题,首先要写出诗句的丰富内涵,然后答出其在遣词造句或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殊之处,并结合作者的情感。如诗句中“涨”字化静为动的手法分析。答案 这句话描写了午时雨后初晴,池塘里溢满了春水,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的生机盎然的清丽景色,两句诗精炼又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透露出作者离开复杂官场,自得其乐的心情。(4 分)一个

11、“涨”字,化静为动,隐约写出了那油油的春雨飘飘洒洒,溢满了春池,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愉快心情。(2 分)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某句诗的妙处。(2)某句诗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或某一句。6(4)某一联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答题步骤78针对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

12、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解鞍欹枕绿杨桥”一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 。“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D “杜宇一声春晓”一句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

13、的提示,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春景的喧闹和生机。E词人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9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答案 BD解析 B应是借喻,不是借代。D.“喧闹和生机”错,应为以杜宇声衬托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 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浅浪” “层霄”之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叠词。 “弥弥” “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

14、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 “照野”对“横空” , “弥弥”对“隐隐” , “浅浪”对“层霄” ,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 因为诗句精妙,所以答题时要把诗句中运用的术语挖掘出来,既然精妙,所以表达技巧不止一种。因为这是写景句,根据“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想到“情” “景”的关系术语;由“弥弥” “隐隐”可想到叠词;由表达效果看,可想到侧面描写,因为这些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环境的美好;当然,还可以联系诗词的根本特点对仗来分析。在指出术语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要重点突出意境的特点和人物的情感。微点突破三 鉴赏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

15、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例题 (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

16、要赏析。(5 分)答: 剖析 题干中“此词飘逸 ”明确了语言风格和鉴赏的角度, “两句”明确了鉴赏的范围。要从写法、效果及景情的关系角度入手,对句子进行赏析。下阕承上阕宦海之悲、离多聚少之愁写起,由“闻说”而入传说,对友人远去之地赋予神话般的美丽,以虚幻之景慰藉友人,同时又以远望不见君家而寄离恨,其飘逸之感、灵动之意全面展现。答案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 , “滁州”望“阆州” ,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10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2)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3)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某一语言风格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这首诗(词)的某一特点主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