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年论文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36194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学年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品学年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品学年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品学年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品学年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学年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学年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119300241052本科学年论文题题 目: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添加剂中的运用微胶囊技术及其在添加剂中的运用学学 院: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专 业: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年 级:级:1111 食品食品 1 1 班班 姓姓 名:名:张景张景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李华李华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20132013 年年 7 7 月月 5 5 日日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目目 录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 引言引言3 1.1.食品微胶囊化的作用食品微胶囊化的作用41.11.1 微胶囊技术功能微胶囊技术功能41.21.2 保护

2、,稳定性保护,稳定性41.31.3 控制芯材释放控制芯材释放 41.41.4 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降低挥发性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降低挥发性41.51.5 隔离组分隔离组分4 2 2食品微胶囊化的方法食品微胶囊化的方法5 3 3食品微胶囊的壁材食品微胶囊的壁材53 31 1 适当选择壁材适当选择壁材5 4.4.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64.14.1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64.1.14.1.1 营养素营养素64.1.24.1.2 天然色素天然色素64.1.34.1.3 甜味剂甜味剂74.1.44.1.4 酸味剂酸味剂74.1.54

3、.1.5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7 结束语结束语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9 致谢致谢10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1摘摘 要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工业中食品微胶囊化的壁材、方法及作用并阐述胶囊技术的概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前景。近 10 年来多项新型微囊化技术的采 用和不同行业对微胶囊产品的特殊要求使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微胶 囊产品应用于不同食品的添加和加工,解决了许多食品工业中的难题,带动了调味 和方便食品的加工与生产,并使食品行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关键词:关键词:微胶囊;食品加工;应用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2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sic

4、 principles,function,Methods and materialwere mircroen capsulation in food industry. And the applicationsand prospect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were introducedKeywords:Mircroen capsulation;Food Process;Application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3引引 言言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定义: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

5、、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具体来说是指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从最初的药物包裹和无碳复写纸扩展到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在 20 世纪 30 年代研究职员1发现了一类直径在微米到毫米范围内的球状颗粒,它由精细高分子外壳和不同的核层物质组成,研究职员称之为微胶囊(MC)。核层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所谓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实

6、在指的就是利用自然的或者是合成的高分子包囊材料,将固体的、液体的、甚至是气体的微小囊核物质包覆形成为直径在1um5000um 范围内(通常是在 5um400um 大小之间)的一种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的技术。选择具体的胶囊化方法时,要特别留意以下几种性质(1)心材的可润湿性。凝聚法是要在聚合物溶液中形成第二种液相。其方法有多种,如加进非溶剂,改变温度、PH 值等。此时心材的可润湿性决定了胶囊化的成败。研究表明2当液体心材在凝聚浓中很难溶解时,适当的润湿是很因难的。因而胶囊化的程度会很低,即包埋率很低。固体心材只要能润湿,通常比液体心材易于胶囊化。原则上讲,固体的润湿程度,在具体的凝聚过

7、程中很易确定。而实践中,要精确地丈量心材表面的润湿度和扩张系数则很难做到。检验心材的可润湿程度,经常是在凝聚法胶囊化的实际操纵中,看心材能否被包埋而确定的。(2)心材的溶解性。在凝聚法中,关键的要求是心材不溶于聚合物中。在一些情况下,所使用的心材在聚合物中不一定具有溶解性,而更多的是良好的分解性。如喷雾干燥包埋时,心材是以用乳化的方法均匀地分散在水活性的聚合物溶液中,由于水能迅速地从壁材中蒸发出往,而心材蒸发和扩散却很少。(3)壁材的渗透性、弹性和可溶性。聚和物的渗透性决定了心材能否放出及开释的速率,能经受一定的处理过程,但也需要在一定的要求压力下破裂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解而开释心材3。生命科学

8、学院本科学年论文41.1.食品微胶囊化的作用食品微胶囊化的作用1.11.1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的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初加工向高级深加工产业的转变4。目前,利用微胶囊技术已开发出了许多微囊化食品,如粉末油脂、粉末、胶囊饮料、固体饮料等,风味剂(风味油香辛料、调味品)、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氨基酸、矿质)、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等微胶囊化食品添加剂也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1.21.2 保护敏感成分保护敏感成分, ,增强稳定性增强稳定性

9、可防止某些不稳定的食品辅料挥发、氧化、变质,提高敏感性物质对环境因素的耐受力,使芯材免受外界不良因素如光、氧、温度、湿度、pH 的影响,以保护食品添加剂原有的特性,减少敏感性物料与外界境的接触时间,提高其贮藏加工时的稳定性并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1.31.3 控制芯材释放控制芯材释放控制释放是微胶囊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来说,微胶囊的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芯材释放。但有时又希望它缓慢释放,因此改变壁材时,就可以使囊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即刻释放出来,有的就可以特定的速度在一定段时间内逐渐释放出来,有的则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某种物质,以达到调节的目的。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起到隔离活性成分和缓释的

10、作用。1.41.4 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降低挥发性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降低挥发性某些营养物质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滋味,如臭味、辛辣味、苦味、异味等,这些味道可以用微胶囊技术加以降低或掩盖。制得的微胶囊产品在口腔中不熔化,而在消化道中溶解,释放出内容物,发挥其营养作用。部分易挥发的食品添加剂,如香精香料等,经微胶囊化后可抑制挥发,减少其在加工、贮存时的挥发性,同时也减少了损失,节约了成本。1.51.5 隔离组分隔离组分运用微胶囊技术将可能相互反应的组分分别微胶囊化后,就可稳定的共存于同一物系中,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在配料丰富的食品中,不相配伍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弊端。各种有效成分有序的释放,分别在

11、相应时刻发生作用,以提高和增进食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5品的风味。2 2食品微胶囊化的方法食品微胶囊化的方法2.12.1 根据微胶囊性质,囊壁形成机制和成囊条件,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三大类 20 余种。真正可用于食品工业的微胶囊方法。一般需符合以下条件:(1)能连续化,批量规模化生产;(2)生产成本低廉,能被食品生产企业所接受;(3)有相应成套设备可引用,设备简单;(4)生产中不产生大量污染物。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成熟的方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冻凝法、空气悬浮法、分子包埋法、凝聚法、物理吸附法、挤压法等。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尝试新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中超声波法的研

12、究应用比较多。樊振江5等以环糊精为壁材,用超声波法制备花椒精油微胶囊:超声功率为 200w、包埋温度为35、包埋时间为 30min,在此条件下包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 801,方法简单可行。3 3 食品微胶囊的壁材食品微胶囊的壁材3 31 1 选择适当的壁材是微胶囊化工艺成功的关键,壁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选择适当的壁材是微胶囊化工艺成功的关键,壁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理想的壁材必须具备如下特性:(1)能与芯材相配伍且不发生化学反应;(2)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学性能;(3)具备适当的溶解性、流动性、乳化性、渗透性和稳定性等。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所用的壁材必须无毒无害,符

13、合国家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目前常用的壁材主要有植物胶类(如阿拉伯胶、黄原胶、卡拉胶等)、淀粉及其衍生物类(如羧甲基淀粉、低聚糖)、糊精类(如麦芽糊精、环糊精等)、糖类(如蔗糖、麦芽糖等)、纤维素类(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蛋白质类(明胶、酪蛋白及其盐类、大豆分离蛋白等)和脂类(如硬脂酸甘油三酯、单甘酯、卵磷脂等)。实际应用中,很少只用一种包膜材料来实现微胶囊化,而是常用 2 种或 2 种以上的壁材复合物来达到要求的包埋效果。目前关于壁材的开发和研究也很多。NJaruneeLoksuwan 分别用变性木薯粉、天然木薯粉以及麦芽糊精包埋 p 一胡萝 b 素,结果表明,变性木薯粉效果更好。S

14、tephanDrusch 研究了甜菜胶在亲酯性食品组分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中的应用。张久龙等采用脱脂乳粉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色拉油。周德红等利用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水解豆渣所得可溶性产物作为油脂微胶囊壁材,不仅廉价,而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年论文6且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益。4.4.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的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初加工向高级深加工产业的转变。目前,利用微胶囊技术已开发出了许多微胶囊化食品,如粉末油脂、粉末酒、胶囊饮料、固体饮料等,风味剂(风味油、香辛料、调味品)、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