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176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知识识突破第 二 篇模块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续发 展专题十二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栏 目 导 航高频考点一 产业转 移高频考点二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16全国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2题题。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产业 向外转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产业结 构调调整 B原材料枯竭C市场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业竞 争加剧剧

2、高频频考点一 产业转产业转 移A解析:陶瓷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之前,“珠三角”地区(佛山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珠三角”地区培植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成为必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部分劳动力投入大、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将外迁,释放的生产要素得以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中。2景德镇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主要优势优势 是( )A资资金充足B劳动劳动 力成本低C产业产业 基础础好D交通运输输便捷C解析:由材料可知,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

3、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2016全国甲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题。3影响日资资家电组电组 装工厂不断转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场规 模B劳动劳动 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术水平B解析: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420世纪纪90年代末,越南对对日资资家电组电组 装工厂的投资资吸引力已超过过中国,但其日资资家电组电组 装工厂数量却远远少于中国

4、,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场规 模大B技术术水平高C劳动劳动 力素质质高D基础设础设 施水平高5在日资资家电组电组 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电产业 的发发展战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资回归归B进进口越南产产品,替代国内生产产C扩扩大生产规产规 模,保持价格优势优势D加强技术术研发发,培育竞竞争优势优势AD解析:第4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第5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

5、,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产业转产业转 移问题问题 的分析思路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考查查主要涉及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原因和产业转产业转 移对对区域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回答问题时问题时 要注意把握住核心进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1)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规规律转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劳动 密集型产业产业 和轻轻工业转业转 移,然后是资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 和重工业转业转 移,最后是技术术密集型产业产业 的转转移。转转移方向:由发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发达地区转转移。(2)

6、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原因分析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为什么”,一是“为为什么转转出”,二是“为为什么转转入”,也就是产业转产业转 移转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条件。要注意抓住两类类地区,一是发发达国家转转出区和发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经济发济发 达的转转出区和经济经济 落后的承接区。明确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产业类产业类 型,产业类产业类 型多以劳动劳动 密集型产业产业 、资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产业为 主,经济发经济发 达国家转转出的产业还产业还 有相当部分是对环对环 境污污染严严重的产业产业 。明确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主要目的,转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获取最大利润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资源优

7、势优势 、劳动劳动 力优势优势 、市场优势场优势 、地缘优势缘优势 等转转化为经济优为经济优势势。(3)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影响分析一是要从产业转产业转 出区和产业产业 承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回答问题时问题时 要注意表述的规规范性,抓住核心。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图为 我国区域间间梯度转转移模式图图。读图读图 回答12题题。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影响因素1我国不同区域间间存在诸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资

8、源禀赋赋B经济结经济结 构C开发战发战 略D能源结结构2中介机会是产业转产业转 移中介于企业业及其转转移潜在目标标地,起沟通、协调协调 、服务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家乡乡投资资 政府合作 能源供应应 土地价格ABCDDA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第2题,由“起沟通、协调

9、、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3阅读图阅读图 文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材料一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正在提速。天津、河北为主要承接地,以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重点承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据报道,北京拟将部分行政单位转移到保定等地。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接近中国钢产量的四分之一。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原因及影响(1)简简述河北省发发展钢铁钢铁 工业业的有利条件。(2)河北保定、廊坊等城市成为为京津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重要承接地。简简述其承接北京产业转产业转 移的优势优势

10、区位条件。(3)北京拟拟将部分行政单单位转转移到保定等地,简简述这对这对 保定发发展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河北省铁矿(原料)丰富,煤炭(燃料)充足,(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唐地区,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第(2)题,保定、廊坊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可以从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回答。第(3)题,行政单位的迁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水平等。答案:(1)铁矿铁矿 (原料)丰富;煤炭(燃料)充足;海陆陆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唐,市场场广阔阔;劳

11、动劳动 力素质质高、数量大。(2)毗邻邻北京;有京广、京九等铁铁路与北京市相通,交通便利;京津冀一体化发发展是国家战战略规规划,政策支持产业转产业转 移;城市规规模小,地价低;劳动劳动 力廉价;资资源丰富;工业业基础础好等。(3)促进产业结进产业结 构调调整(产业产业 升级级);改善基础设础设 施;增加就业业;推进进城市化进进程;提高劳动劳动 力素质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等。高频频考点二 资资源的跨区域调调配(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题。1对对南水北调东线调东线 工程及其可能带带来的影响,叙

12、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华北平原的盐盐碱化问题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紧张A B C D2南水北调东线调东线 工程对长对长 江可能带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对长 江水质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变长 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规律DA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说法正确,故选D。第2题,南水北

13、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3(2015广东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结合所学知识识,完成下列各题题。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调东线 工程通水后对对南四湖地理环环境可能带带来的有利影响

14、。(2)为为了满满足调调水的水质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业发 展应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为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也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防治主要从减少废水排放、加强对所排废水的处理,以及加强监管和环境意识等方面进行。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扩大,使周围围地区气候湿润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发展养殖业业及旅游业业。(2)禁止沿湖地区发发展污污水排放量较较大的工业业;加强工业污业污 水处处理技术术及循环环

15、使用;加强对对沿岸工业监业监 督检查检查 ,制定相关的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们的环环保意识识。资资源跨区域调调配问题问题 的分析(1)调调配原因主要是资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资资源分布规规律及分布较较多的地区;同时时明确资资源紧紧缺区紧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为何分布较较少,为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 等。(2)跨区域调调配资资源的线线路选择选择要保证稳证稳 定、安全的资资源供应应;要考虑线虑线 路的造价;要考虑虑沿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经济 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生态问题态问题 。(3)资资源跨区域调调配的重要意义义资资源调调配工程的实实施,可以带带来巨

16、大的经济经济 、社会和生态态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对对于资资源调调入地区而言,资资源的大规规模调调入,缓缓解了资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问题题,促进进了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和资资源的相对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进了该该地区生态环态环 境建设设等。对对于资资源调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资源的开发发和工程的建设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经济增长长点,资资源优势转变优势转变 成经济优势经济优势 ,带动带动 相关产业产业 的发发展。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读图读图 完成12题题。水资资源的调调配1关于福建“北水南调调”工程建设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闽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节变 化小,年际变际变 化大C沿线线多水库库、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