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36133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能力评价(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 语文能力评价顾之川 (芜湖,2010-4-7)一、素质教育与评价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氛围中,我们不敢在 公开场合谈升学率,总怕被扣上应试教育 的帽子。可是,不抓升学率,在当地就很没 面子。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位校长如是说)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升学率 考试 素质教育需要考试 素质教育是塑造品质、培养能力的教育。 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 素质教育虽不以考试为目的,但并不排斥考 试。相反,素质教育是能够包容并且需要有 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高考 1 .高考是对基础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成果进行评价,既不 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评价,也不可能取代素质教

2、育的作用。 2 .高考的评价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由于它和录取相联系 ,因此高考的科学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科学的录取要依靠科 学的评价,这是高考注重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原因之一。 3 .高考的评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由于高考获得的是应 试者的全样本,所以其数据结论就具有真实客观的性质,具 有反映问题实质的性质,具有其他评价方法无法取代的认识 意义和指导作用。 基础教育应该充分利用高考的评价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 施。应试教育 性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特征: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升 学率方法:“满堂灌”、“题海战术”现状学生 : 我们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作业多得白天 做不完,只能在晚

3、上10点下了自习以后在被 窝里打着手电做,基本每天都要到深夜11点 才能睡觉,睡不到6小时。希望关注一下我们 ,我们不想再打这场畸形的“战役”了!现状教师: 每星期上26节课,早上5点35分起床,5点55 分领学生跑操,6点15分上早自习,晚上8点 10分放学,一般9点还要呆在教室里。学生就 更苦了。再这样下去,老师受不了,学生更 受不了!教育不能太功利 孩子们苦得没道理没价值。目前学生这种“苦学”状态,一 没有道理,因为已经超出了青少年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二 没有价值,因为这种“苦学”很难造就出大批有创造性的人 才,相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却已 成为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4、,这既不符合国家期待,也不 符合教育宗旨。而且,在这种超负荷运转下,老师们也普遍 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活力。 基础教育应试化倾向太严重了。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升 学应是教育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应像现在这样,牺牲了学 生的全面发展,换来一部分人上大学,而另一部分却被无情 地淘汰。所以,素质教育非搞不可。应试教育存在的原因:1.高考的牵引力。高考制度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中,各省纷纷出台措施,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但是,应试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遏制。2.文化的推动力。东方儒家文化圈以重视教育著名,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接近无限责任,为了应付升学竞争,为了“理想的前途”,家长们在苦口婆

5、心之外,不惜使用强迫手段,拔苗助长取代了思维发展规律。3.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升学率就像经济领域的GDP,让许多地方的领导陶醉,使得遏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措施很难在一市一县一校施行,素质教育普遍面临尴尬局面。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 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叶圣陶,1979)教育类似农业: 吕叔湘:“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 叶圣陶:“办教育决不类似办工业,因为受教育的人绝对不是工业原料。” 他把学生比作植物,把教师

6、比作种植家。他认为,有些植物之所以不能很好生长,一是与遗传或环境有关,二是种植家扼杀了植物生长的可能性。丰子恺漫画教育 : 叶圣陶子恺的画: 教育画的是一个工匠在做泥人,他板着 脸,把一团一团泥使劲往模子里按,按出来 的是一式一样的泥人。是不是还有人在认真 地做这个工匠那样的工作呢?直到现在,还 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受教育的人决非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 像那个师傅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 败是肯定无疑的。叶圣陶论考试: 学校为什么要考试?无非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成绩怎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只要“有个期终考试,或者加个期中 考试,就够了。( 考试) 考试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不是学习

7、的最终目的。作 为一种教学活动,考试应该和课堂提问、课外练习一样,在 “活泼,平静,没拘束,不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但由于老 师的重视,家长的督促,致使 考试和分数成了学生最看重 的事。于是就产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口号。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压力很大,就会把所学的知识当作敲门砖,一出考 场就完全忘掉。此外,这种情况还可能诱使学生在考场上作 弊。( 再谈考试 )叶圣陶学习不光为了高考 : 难道学生进中学就是为了考大学?难道国家 办中学就是为了给大学供应投考者?如果学 生进中学就是为了考大学,极小一部分考进 大学去了,极大多数没考上的不都成了废品 吗?持这种想法的不仅是落榜学生,还有家 长、老师和教

8、育行政人员。因此中学为什么 要办,中学生为什么要学,教师为什么要教 ,这都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朱清时的比喻: 小时候,农民种地不施化肥,亩产四五百斤 。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施过 两三遍化肥后,田地的亩产就很难再提高上 去了。而且,因为施肥过度,土壤板结,也 不能种稻子了。四川最好的水稻亩产五百斤 就差不多了,施化肥短期可以增产一二百斤 ,但是长期下来,那土壤就要弄坏了。不要让满分摧残孩子的创新能力 陈省身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 不要考100分 朱清时: 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重在掌握精髓要义,考个 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 浪费时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

9、摧残了孩子的创 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道德扭曲僵化, 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杨福家: 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 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提问 题,知道怎么学习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 钥匙,他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认 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 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 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 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 中无处不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

10、高考。素质教育不是不要 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好也不是应试教育的结 果。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抓高考,这是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高考进 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梦寐以求 的,代表了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最根本的利益 。所以,抓好高考,就是为国育才,就是造 福于民,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二、新课改与评价制度改革 从科举制诞生到现在,考试已有1400多年的 历史,世界各国无一不用考试来区分人才、 选拔人才,所以考试是人类文化的遗产,也 是中国人的创举。统一考试反映了社会的进 步,它是社会公正、公平的体现,也是一种 高效率的机制。 n学校应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 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11、n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 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 、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 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 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 长历程。新课程的评价观:语文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的全面提高。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 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 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改革的原则 1 . 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 2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

12、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4.有利于高考本身的公平、公正和安全高考改革路线图: 1高中课改为高考改革带来机遇。 2多元评价: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 3 研究型大学增加面试。 4 分类考试、多元录取:逐步放开专科、 特别是高职招生,最终目标将是不通过考试 ,实现“想上就能上”。 新课程与新高考 2007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8 4省区+江苏 2009 5省区+福建、浙江、安徽、天津、 辽宁 2010 10省市区+湖南、北京、陕西、吉林 、 黑龙江山东“考试新政”中考: 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初一学生实行学业考试, 2010年启动全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即:以初中学业 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

13、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新 生取代单纯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录取新生;将普通高 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 学校,同时继续推行多种方式录取新生。这样,就 把过去中考只看一次性成绩变成对初中三年成绩的 评价;把过去的学业成绩考核为主变成对学生德、 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改变“一考定终身 ”的弊端。 山东“考试新政”高考: 为了制止各地对高考升学率的恶性竞争,山 东规定2008年高考后省招考院不得将考生个 人成绩提供给各市地教育部门,禁止有关高 考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从根本上 解决各地存在的炒作升学率问题。 三、语文能力评价 语文考试大纲: 语言文字运用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14、 写作 *口语交际高校自主招生 我国目前有68所(2008)研究型高校通过自 主考试选拔超常学生。 直接录取(仅限于国际比赛中的优胜者) 自主招生(文化课笔试+专业课笔试+面试) 成绩合格后签订协议,考生仍需参加高考, 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30分录取。自主招生的启示 自主考试要求考生: 1.具有超常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具备个性才能和发展潜质; 3.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 4.综合素质名列前茅。 试题灵活,跨度大,重在考查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思维品质。 北京大学2009年语文试题: 一、基础(20分) 1.写两个成语,然后曲解,6分。 2.修改病句:6分 (1)我们都有一个家

15、,名字叫中国。 (2)素胚胎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3.对联:博雅塔前人博雅(博雅塔为北大一 风景),8分北京大学2009年语文题:二、古文翻译(20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四、作文(40分) 有腐败分子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 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 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 请你写一篇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的观点 ,要求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题目自拟,800字 左右。(引导积累)。 2010年北京大学语文题: 一、基础知识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国傻 ,用中国话的曲调,歌词则经过了重新改编:历史长河向前淌/岸上睡着一只羊/河里漂着一 条狼/狼要拿羊当口粮/羊要认狼当爹娘/羊要救狼,狼要吃羊/不知是那 羊救狼/还是狼吃羊。要求:1.请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并用至少四个造一个单句。2.请找出所有动词,并用其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写一句适合大学校园的标 语。2010年北京大学语文题: 二、现代文阅读:瞬间永恒,要求分析关键句和论述题。三、古文标点翻译:淮南子(原文无标点)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