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3年春节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6109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2013年春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2013年春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2013年春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2013年春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2013年春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2013年春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2013年春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的我的我的我的 201320132013 春节春节春节春节阳的老百姓,把春节视为过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一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吃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农村里自家养的猪。农村里自家养的猪该杀了,家家都开始置办年货。孩子们学校放假了,大家就聚在一该杀了,家家都开始置办年货。孩子们学校放假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打雪仗,捉迷藏。到了晚上,男孩子口袋里装着鞭炮,时不时放起打雪仗,捉迷藏。到了晚上,男孩子口袋里装着鞭炮,时不时放上一个。女孩子提着各色灯笼满街跑,有大红的宫灯、粉色的莲花上一个。女孩子提着各色灯笼满街跑,有大红的宫灯、粉色

2、的莲花灯、白色的兔子灯、金黄的鲤鱼灯灯、白色的兔子灯、金黄的鲤鱼灯灯笼像夏天的流萤一样,到灯笼像夏天的流萤一样,到处闪烁。处闪烁。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有的垛香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有的垛香高达六层,可以烧个十天半月。香烟袅袅,布满了天空,弥漫着浓高达六层,可以烧个十天半月。香烟袅袅,布满了天空,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呼。祭

3、灶最主要的贡品是糖瓜子。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祭灶最主要的贡品是糖瓜子。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瓜子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瓜子吃,就可以粘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贴在灶吃,就可以粘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贴在灶台上灶王爷的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台上灶王爷的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平安”,横批是,横批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阜2祭灶过了,大人要把糖瓜子拿来做点心了。一般的做法是先把糖祭灶过了,大人要把糖瓜子拿来做点心了

4、。一般的做法是先把糖瓜子在锅里炒化,做成糖稀。然后倒在预先铺好的炒面上趁热摊开,瓜子在锅里炒化,做成糖稀。然后倒在预先铺好的炒面上趁热摊开,再撒上一层炒好的豆面,放上一些糖桂花,或炒热的芝麻,擀成薄再撒上一层炒好的豆面,放上一些糖桂花,或炒热的芝麻,擀成薄饼,卷起来,再用刀切成小段,像花卷馍一样,最后用准备好的小饼,卷起来,再用刀切成小段,像花卷馍一样,最后用准备好的小方块纸一个一个包好,就算做成了,阜阳人称之为方块纸一个一个包好,就算做成了,阜阳人称之为“面糖面糖”。如果。如果在炒好的糖稀里分别放进芝麻、花生米、炒米,拌匀,压实,再切在炒好的糖稀里分别放进芝麻、花生米、炒米,拌匀,压实,再切

5、成块,就可以做成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等。成块,就可以做成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等。孩子们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还可以穿新衣服,拿到压岁钱。大人孩子们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还可以穿新衣服,拿到压岁钱。大人们在忙过年,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唱儿歌:们在忙过年,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唱儿歌:“祭罢灶,年来到,闺女祭罢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要花儿要炮”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锅。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每家要蒸好多锅。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秫秸编的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在笼里馏一馏。这蒸的馍一馍都放在秫

6、秸编的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在笼里馏一馏。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蒸馍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蒸馍3花,五颜六色的花插在白馍上,显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办年还要花,五颜六色的花插在白馍上,显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办年还要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还有走乡串户的专门炸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还有走乡串户的专门炸馓子的师傅。炸馓子的师傅把袖子挽得高高的,把搓好的面条放进馓子的师傅。炸馓子的师傅把袖子挽得高高的,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

7、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那些天,家家户户都长,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那些天,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蒸馍的香味和炸馓子的油香气,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能闻到蒸馍的香味和炸馓子的油香气,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阜阳人过年的菜肴主要是蒸菜。蒸菜一般有米粉肉、扒猪头、蒸阜阳人过年的菜肴主要是蒸菜。蒸菜一般有米粉肉、扒猪头、蒸腊肉、蒸咸鱼、狮子头等。另外,接待客人还少不了一样家常菜,腊肉、蒸咸鱼、狮子头等。另外,接待客人还少不了一样家常菜,就是把回锅肉、粉丝、馓子、炸丸子、豆芽、豆腐一起烩成的杂烩就是把回锅肉、粉丝、馓子、炸丸子、豆芽、豆腐一起烩成的杂烩汤。吃

8、饭时每人盛上一大碗,大家一手拿馍,一手端汤,热气扑面,汤。吃饭时每人盛上一大碗,大家一手拿馍,一手端汤,热气扑面,既实惠,又可口。既实惠,又可口。到了除夕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贴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一样都不能少。春联请有学问的先生写的,联、门神、窗花、年画,一样都不能少。春联请有学问的先生写的,各种书体的对联琳琅满目。年画是木板印刷的,色彩艳丽,对比鲜各种书体的对联琳琅满目。年画是木板印刷的,色彩艳丽,对比鲜明,满溢着喜气。一般堂屋里贴的是三星高照、八仙过海,新房里明,满溢着喜气。一般堂屋里贴的是三星高照、八仙过

9、海,新房里贴的是连年有余、和合二仙,闺房里贴的是四美图,孩子们的屋里贴的是连年有余、和合二仙,闺房里贴的是四美图,孩子们的屋里贴的是老鼠迎亲、三英战吕布等等,不一而足。贴的是老鼠迎亲、三英战吕布等等,不一而足。4华灯初上的时候,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吃饺子。热吃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腾腾的饺子端上来,餐桌上显得特别温馨、餐桌上显得特别温馨、暖和。暖和。女主人还会在女主人还会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进其中一个饺子里包进一个铜钱,如果谁吃到了,就表明他新年会走好运、发财。吃了年一个铜钱,如果谁吃到了,就表明他新年会走好运、发财。吃了年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

10、衣,祭拜祖先;然后长辈端坐上席,晚辈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祭拜祖先;然后长辈端坐上席,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年时头是一定要叩的,叫辞岁。长辈拿出准备好的给长辈拜年。拜年时头是一定要叩的,叫辞岁。长辈拿出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赏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赏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斗纸牌、推牌九、打麻将等。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斗纸牌、推牌九、打麻将等。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就要放开门炮,期盼着新的一年能过上,天刚蒙蒙亮,就要放开门炮,期盼着新的一年能过上好日子。传说开门迎年越早,越能走好运,所以家家都争着午夜一好日子。传说开门

11、迎年越早,越能走好运,所以家家都争着午夜一过就放开门炮。一般人家从祭祖开始放鞭炮,然后吃年夜饭、辞岁、过就放开门炮。一般人家从祭祖开始放鞭炮,然后吃年夜饭、辞岁、送年,到开门、迎新,总共要放六挂鞭炮。因为家家都放,所以这送年,到开门、迎新,总共要放六挂鞭炮。因为家家都放,所以这一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绝于耳。有的人家门前还挂起彩灯,街上一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绝于耳。有的人家门前还挂起彩灯,街上灯火通明。这是人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一个夜晚。大年初一,大人小灯火通明。这是人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一个夜晚。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服新鞋。吃过早饭,大人带着孩子出去拜年。拜年孩都要穿上新衣服新鞋。吃过早饭,

12、大人带着孩子出去拜年。拜年的时候一般要提四盒点心,点心装在厚纸包的果盒里,果盒是长方的时候一般要提四盒点心,点心装在厚纸包的果盒里,果盒是长方形的,用棉纸绳捆扎,上面还包上一块正方形的大红纸,红纸上印形的,用棉纸绳捆扎,上面还包上一块正方形的大红纸,红纸上印着洒金的福字。这种互相拜年的活动要持续到年初四。着洒金的福字。这种互相拜年的活动要持续到年初四。5从除夕开始,街道和四里八乡的演艺社就轮番在街头表演社火,从除夕开始,街道和四里八乡的演艺社就轮番在街头表演社火,有舞龙、舞狮的,耍钢叉、玩花棍的,走旱船、跑黑驴的,踩高跷、有舞龙、舞狮的,耍钢叉、玩花棍的,走旱船、跑黑驴的,踩高跷、抬肘阁的,热闹非常。演艺时每过一个店铺,商家就要燃放鞭炮,抬肘阁的,热闹非常。演艺时每过一个店铺,商家就要燃放鞭炮,以示欢迎。老板还要送上红包,表示慰劳。演员们看到有红包,舞以示欢迎。老板还要送上红包,表示慰劳。演员们看到有红包,舞得更加起劲,甚至拿出绝活,引来人们的掌声。人们扶老携幼,争得更加起劲,甚至拿出绝活,引来人们的掌声。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一时锣鼓喧天,万头攒动。鞭炮声震耳欲聋,喝彩声此起相观看。一时锣鼓喧天,万头攒动。鞭炮声震耳欲聋,喝彩声此起彼伏,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彼伏,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