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086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到实验室去到实验室去范围:探究燃烧的条件 建议用时:25 分钟一、选择题1木棍用火柴难以点燃,而小木片很容易点燃,其原因是( )A因小木片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木棍大B因小木片比木棍的着火点低C因小木片的温度比较高D因小木片的密度比较小2某固体可燃物的着火点为 70 ,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使该物质燃烧的是( )A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 70 B在敞口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 70 以下C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 70 以上D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 70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树枝比湿树枝更容易被点燃,其原因是( )A干树枝的着火点比湿树枝的着火点低B干树枝的着火点比湿树枝的着火点高2C湿树

2、枝中所含的水降低了树枝温度,使之不容易达到着火点D湿树枝没有接触到足够的氧气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B升高铁丝的温度C增加可燃物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 S51 所示)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起的火焰可达 300 ,但纸质灯罩(着火点约为 170 )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图 S51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S52 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3、,通过振荡塑料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白磷熄灭。该实验说明了燃烧需要图 S52的条件是( )A振荡3B氧气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7下列图示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组合是( )图 S53A B C D8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 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 S54,在温度计示数为 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图 S54A隔绝氧气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C移走可燃物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9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

4、即燃烧。图 S55(1)由实验可知, “锡纸”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4是_。(2)“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请分析“锡纸”能燃烧的原因是_。10如图 S56 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 Y 形试管的 2 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 2 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图 S56(1)燃烧发生在_(填“a” “b”或“c”)处。(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11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图 S57交流讨论 (1

5、)如图 S57 所示,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若想熄灭图甲中燃烧的白磷,可采用的方法是_。(2)与图甲比较,采用图乙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优点是_。5(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12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_。(2)如图 S58 中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

6、以观察到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图 S58(3)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13如图 S59 是何军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 3 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帮助何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图 S59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实验二玻璃杯内的蜡烛熄灭,外面的仍燃烧6实验三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很久才燃烧2017黔南 如图 S510 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 S510A图甲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7、C图甲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甲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7详解详析详解详析达标巩固1A 解析 小木片和木棍相比,小木片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小木片比木棍容易点燃。2D 解析 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 70 ,有空气,温度也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能燃烧。3C 解析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树枝比湿树枝更容易被点燃,是因为湿树枝中所含的水加热时蒸发带走了热量,使温度不容易达到树枝的着火点。4B5C 解析 纸的着火点约为 170 ,灯罩属于可燃物;灯罩没被点燃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6B 解析 振荡的目

8、的是让白磷与氧气接触,此实验证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7C 解析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在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时,可通过对比实验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分析解答。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8C9(1)导电性 可燃性(2)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 (1)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说明其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锡纸”立即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2)“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10(1)a (2)P2O5解析

9、(1)a 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811交流讨论 (1)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用沙土盖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装置密闭,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3)空气(或氧气)12(1)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蘸水的棉花也燃烧(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13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 实验一通过引燃木条和玻璃棒的对比实

10、验探究燃烧条件,木条具有可燃性而玻璃棒不可燃,观察到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二使用玻璃杯罩住一支燃烧的蜡烛,使蜡烛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继续接触而熄灭,而另一支蜡烛则一直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实验三同时将木条和煤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木条很快被点燃,而同样具有可燃性的煤块却需要很久才能点燃,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直击中考D 解析 图甲中的热水既能够提高温度,又能够使白磷和氧气隔绝;图乙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而白磷换成红磷后,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也不能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