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083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3.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节第一节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建议用时:15 分钟一、选择题12017衡阳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2在进行无土栽培实验时,小杨配制了两瓶硝酸钾营养液(温度均为t ),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 10%的不饱和溶液,她不小心弄混了两瓶溶液。下列操作无法区别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 Dt 时蒸发少量水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

2、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2图 K111420 时,向 50 g KNO3溶液中加入 5 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晶体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此过程中溶液质量不变5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 K112 所示关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 K112A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6A、B 两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 A 烧杯中水温为 10 ,B 烧杯中水温为30

3、 ,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在两个烧杯中加入 10 g 甲物质,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 K113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K1133AA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B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 A 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二、填空题7如图 K114 所示,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与一个 U 形管连通,U 形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插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往烧杯中缓慢加入硝酸铵固体,此时试管里的硝酸钾固体的量会_;U 形管中液体的变化是_。如果往烧杯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此时试管里的硝

4、酸钾晶体的量会_;U 形管中液体的变化是_。图 K1142017来宾改编 20 时,100 g 水最多能够溶解 34 g 氯化钾。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图 K1154详解详析详解详析【课时作业】达标巩固1C 解析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却不是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不一定会放出热量,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2. A 解析 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振荡,能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的是饱和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不饱和溶液;恒温下,分别蒸发少量水,有晶体析出的

5、是饱和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不饱和溶液。3C 解析 向不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加。4. B 解析 加入晶体前,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因此加热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溶液质量改变。5D 解析 溶液的浓稀表示溶液浓度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6.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10 g 甲物质在 A 烧杯(水温为 10)中不能完全溶解,在 B 烧杯(水温为 30)中能完全溶解,据此可判断 A 烧杯中是甲的饱和溶液,B 烧杯中可能是甲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同时也能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若将 A 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降低温度。7增加 左边水柱上升,右边水柱下降 减少 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直击中考B 解析 20 时,50 g 水中溶解 17 g 氯化钾达到饱和,则 A、C、D 三杯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B 杯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