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5826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砼t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应力砼 T 型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讨摘摘 要要 本文通过对福泉高速公路某 T 型梁桥进行病害检测,分析病害成因,提出维修 加固的方法,达到预期效果,为该类桥型的病害治理提供参考。关键词 T 型梁桥 病害 成因分析 加固技术 1 工程概况福泉高速公路某大桥全长 276.2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砼准连续 T 形梁,桥跨组合为 530m+430m,分两联,T 梁中心高 2m,桥面全宽 20.5m(护栏)+11.5m(行车道) +1m(中间分隔带)+11.5m(行车道)+20.5m(护栏),设计荷载为汽超-20 级、挂- 120;下部结构为钢筋砼空心柱式墩,钢筋砼钻孔灌注桩;钢筋砼肋板式台,钢

2、筋砼钻孔 灌注桩;全桥采用矩形板式橡胶支座。经过几年运营和超载车辆的行驶,该桥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病害,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该桥右幅评定为四类桥。 2 桥梁病害检测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病害情况2003 年 3 月,检测单位对该桥进行了外观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上部结构 T 梁的梁体出现多条斜、竖向裂缝,裂缝多发生在 L/2 和 L/4、3L/4 处, 腹板处裂缝最宽为 0.52mm(超限值),部分裂缝贯穿梁底,梁底处裂缝宽度相对较小, 但也严重影响到结构安全(详见图 1)。图 1 部分桥跨病害示意图(2) 腹板与马蹄部位交接处多处出现纵向开裂。(3) 横隔板出现斜向裂缝,最大缝宽

3、 0.34mm(超限值)。(4) 部分墩柱出现竖向裂缝,最大缝宽 0.60mm。(5) 部分支座橡胶体倾斜,最大倾斜 2cm,个别的支座橡胶体承压不均。 2.2 病害成因分析(1) T 梁竖向、斜向裂缝主要是由于砼强度不足、施工质量不良造成局部预应力不足 和超载车辆通行引起结构主拉应力和承载力不足所致。(2) T 梁腹板与马蹄部位交接处出现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波纹管位置的砼保护层较 薄,在预应力张拉时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3) T 梁横隔板斜向裂缝、竖向裂缝是由 T 梁间受力不均衡或施工时砼收缩所致。(4) 墩柱出现竖向裂缝则是由钢筋锈蚀、膨胀引起砼表面的开裂造成的。(5) 支座橡胶体倾斜与支

4、座上钢板锈蚀、支座处残留施工垃圾导致伸缩滑动受阻和施 工质量不好有关。 3 结构加固方案 3.1 裂缝分类裂缝分为三类:(1) 第一类裂缝:受力裂缝,裂缝较严重,系由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的。(2) 第二类裂缝:除第一类裂缝外,裂缝宽度在 0.20mm 以上的非受力裂缝。(3) 第三类裂缝:除第一类裂缝外,裂缝宽度在 0.20mm 以下的非受力裂缝。 3.2 裂缝处理方案 3.2.1 第一类裂缝处理方案由于该类裂缝是由于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的,应对出现裂缝部位进行结构加固以提高其承 载力。本方案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方式来处理,加固示意图如图 2。图 2 碳纤维加固示意图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 灌缝和表面

5、处理。底层混凝土表面的劣化层,如风化、浮浆、脱模剂、污渍、油渍 等,要用砂轮很好地进行打磨清除,直到露出集料的新面。混凝土的接头、模板的段差, 要用砂轮打平,平整度应达到 5mm/m。转角要用要打磨成倒角,倒角半径 R20mm。该 桥由于模板的段差最大达 2cm,横隔板整体平整度较差。致使打磨的工作量非常大,打磨 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处理方式。(2) 涂刷底层树脂。(3) 局部找平。该桥的预制 T 梁梁底普遍表面凹陷,最大深度 3cm,凹陷部位在找平 过程中要多次用环氧腻子进行找平。(4) 涂刷浸渍树脂,随后粘贴碳纤维片材,多层粘贴时重复第步骤。(5) 在粘贴完最后一层碳纤维片材后再涂刷一道浸渍

6、树脂。(6) 表面外观处理。应当注意的是,为防止过往车辆对树脂固化产生不利影响,在碳纤维粘贴过程中应对桥 面的交通加以限制。 3.2.2 第二类裂缝处理方案第二类裂缝采用压力灌浆补强处理。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可以对裂缝实施有效的加固, 抑制裂缝开展,恢复结构整体刚度;并且裂缝封闭后还可以阻止水气从裂缝处渗入而引起 钢筋的锈蚀,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压力灌缝处理具体施工工艺过程:裂缝表面处理;灌浆嘴定位和封闭裂缝;配置 灌浆树脂;实施灌浆;封口结束,外观处理。 3.2.3 第三类裂缝处理方案第三类裂缝采用封闭处理。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用切割机沿缝锯深 1520mm,宽 20mm 的 V 形槽;用钢丝清

7、除槽内及其周边的松脱物,再用高压空气将小槽吹干净,然 后用丙酮清洗裂缝,涂刷环氧树脂纯浆液;配置环氧胶泥,用刮刀将环氧胶泥压实在裂 缝上;外观处理。 4 加固效果检测 4.1 静力荷载试验加固改造后,对该桥进行了荷载试验,试验按六种工况分级加载。对控制截面进行最不 利荷载试验,通过应变测试、挠度及裂缝观测等手段获得数据。(1) 经计算,试验荷载效率见表 1。由表 1 可见,静力试验荷载效率值能够满足公 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1988 年 1 月)所规定的要求,静力荷载试验所产生的力学效 应能够反映设计荷载汽超20 级、挂120 所产生的力学效应。表 1 静力荷载试验效率表(2) 根据对所测挠

8、度进行整理,对实测挠度进行必要的修正,各控制截面在各工况荷 载作用下最大挠度实测值列表 23。由表可见,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值小于理论值,控 制截面挠度校验系数介于 0.680.97,在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1988 试行) 规定的常值范围 0.701.00 内。相对残余变形 2%以内,小于 20%,满足公路旧桥承载 能力鉴定方法(1988 试行)规定,桥跨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表 2 第 3 跨跨中截面桥面挠度实测值及其理论计算值比较表 表 3 第 5 跨 L/2 截面桥面挠度测值及其理论计算值比较表 (3) 根据对所测应变进行整理,各控制断面在等代荷载作用下的主要测点应变实 测值与理论

9、值列表 4。由表可见,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值小于理论值,控制截面应变校 验系数介于 0.430.95,基本处于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1988 试行)规定的 常值范围 0.600.90 内。相对残余变形 7%以内,小于 20%,满足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 定方法(1988 试行)规定,桥跨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表 4 各跨跨中截面梁底应变实测值及其理论计算值比较表(4) 试验过程中,原有裂缝没有明显开展和新增裂缝现象,经过几年运营,已贴碳纤 维未出现老化现象。 4.2 动力荷载试验(1) 对典型测点的结构脉动响应信号进行 FFT 分析,模态拟合,得出自振频率。实测 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当,说明该桥动

10、抗弯刚度较好。该桥自振频率结果见表 5。表 5 桥梁脉动试验自振频率(2) 各试验工况下 T 梁跨中截面无障碍行车动力试验结果如表 6 所示。由表可知:第 1 跨中单车以不同速度(20km/h、30km/h)对桥跨结构产生的实测动挠度为 1.061.85mm,折算成标准车列冲击系数 1.091.11,与设计值 1.11 相当。 4.3 砼强度检测根据超声回弹综合法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在第 3、5 跨 1#T 梁、2#T 梁梁侧各布置 10 个混凝土回弹测区,每个测区两侧各 8 个测点。检测结果 表明,砼强度推定值符合设计要求。综上所述,该桥整体桥跨结构目前能满足汽超-20 级,挂-120 设计荷载正常行车使用要 求。 5 结束语根据本桥的具体特点,在不损伤原结构、基本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应用粘贴碳纤 维布的方法进行结构加固,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通过碳纤维布维修 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应用,应对这种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进一步了解,不断积累经验, 为此类桥型加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