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辛弃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35334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6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与辛弃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渊明与辛弃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渊明与辛弃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渊明与辛弃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渊明与辛弃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与辛弃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与辛弃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渊明与辛弃疾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霜?一?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 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 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司编年笺注#、共六百几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提及陶渊明、明引陶诗陶文、暗用陶诗陶文者,共六%一首,将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首词里就有一首词涉及陶渊明。再看辛弃疾各个时期词作的情况!江淮两湖之什共七十一首,涉及陶渊明的两首,占三十分之一。带湖之什共一百七十六首,涉及陶渊明的&一四首,约占十三分之一。七闽之什三十二首,涉及陶渊明的三首,约占一一分之一。瓢泉之什一百七卜三首,涉

2、及陶渊明的三十二首,约占五分之一。两浙、铅山诸于%共, ( &一首,涉及陶渊 明的一首,约占二十分之一。作年莫考诸什及补遗共一百五十三首,涉及陶渊明的八首,约占二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辛弃疾对陶渊明发生兴趣,主要是在带湖、七闽、瓢泉这三个时期,也就是起 自宋孝宗淳熙九年?) ?四十三岁,迄于宋宁宗嘉泰二年?+ ?六一卜三岁。在这二一,年间,除了在闽中任提点刑狱两年外,其他十八年都是闲居。而在七闽时期的三首司中,一首是将赴闽中时所作,另两首都是表达归隐之情。辛弃疾赴任闽中木来就是勉强应命,在闽中难以有所作为,一再表示想要归隐,仅仅两年就被诬陷革职 了。这样看来,辛弃疾对陶渊明发生兴趣,是在他闲居时

3、期或虽为官而退隐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再看陶渊明的作品和事迹有哪些常常被辛弃疾所用。因为一首词里所用也许不止一端,所以其总数超过了上面所说的六十。直呼其名加 以评论或借以自比或借以喻人 )次归去来兮辞 )次饮酒? ?其五 次停云次 五柳先生传.次 止酒.次读山海经/次责子/次九日饮洒? ?次桃花源记次归园田居次? ?游斜川次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次? ?庚戊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次与子俨等疏次杂诗0次抚无弦琴0次王弘见陶渊明次陶渊明酒后云!我醉欲眠卿可去次远法师结莲社招渊明次取头上葛巾媲酒次不为五斗米折腰次总计 )次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辛词评论陶渊明或借用陶渊明的事迹、诗文,频率既高,

4、范0 1 0又厂,已经充分反映出辛弃疾对陶渊明的特殊爱好。辛弃疾这 些词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对陶渊明进行评论2有的是借陶渊明以自指2有的是借陶渊 明以指朋友2有的是全词 隐括陶的某一作品2有的是明引陶的诗句、文句2有的则是暗用陶的典故2有的是借用陶的意境。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竟来相娱,竟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贺新郎?“鸟倦飞还矣”?、哨遍?“一壑自专”?、贺新郎?题傅岩史悠然阁?、水调歌头?赋傅岩雯悠然阁?、新荷叶?再题傅宕史悠然阁?、水龙吟?

5、老来曾识渊明”?、鹤鸽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二?辛弃疾之喜爱陶渊明己如上述,那么他们之间有哪些契合之处呢3辛陶的第一个契合点是“回归”。围绕着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充分表达了他的归隐思想,这背后是对官场的厌恶与对政局的失望。陶渊明木欲有所作为,也确曾试探过,在晋宋之际政局最混乱的八年里投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但他一以看清事不可为就坚决弃官归隐。辛弃疾在词里用归去来兮辞次数最多,他与陶渊明在这一点上契合也最深。辛弃疾本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与入世之志,也很有蔡顿乾坤的能力,但不容于南宋的当权者,左右掣肘,无能为力,只好归隐。辛的归隐须找到古贤作为同调和精神支柱,于是就找到了陶渊明。例如

6、水调歌头?赋傅岩史悠然阁?!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悠然正须两字,长笑退之诗。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川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籽。傅宕史喜欢归去来兮辞竟至把轩窗写遍,辛弃疾喜欢归去来兮辞遂又加以渲染,正表明辛弃疾以归去之意与陶渊明相契合。词中的“东篱”、“悠然”、“云出”、“鸟倦”、“植杖”、“耘籽”也都出自陶的作品。又如? ? +肖 遍!一壑 自专,五柳笑人,晚乃归川4牡。问准知!儿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天际。论妙理,浊醒正堪长醉,从今自酿躬耕米。%必关恶难一 齐,监

7、虚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试回头五一5.九年非,似梦里欢娱觉来悲。夔乃怜蛀,谷亦亡羊,算来何异。嘻 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富贵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3正 万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弥万里清如水。却自觉神游,归来坐对,依稀淮岸江埃。看一时鱼鸟忘情喜,会我己忘机更忘己。又何曾、物我相视。非鱼涂4遗意,要是并非 子。但教河伯休惭海若,大小均为水耳。世间喜恨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 已。这首长调在豪放潇洒的外表之下,蕴涵着深沉的人生悲哀。它仿佛是辛弃疾对自己一生出处的哲学总结。所谓“三仕三己”,固然“可笑”,难道就不可悲吗 仕途之艰险,陶渊明有深切的体会,辛弃疾也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词主要是用庄子的典故,其中穿

8、插了两个陶渊明的典故!以“五柳”?五柳先生传?自喻,以“富贵非吾愿,皇皇欲何之”?归去来兮辞!“胡为乎皇皇欲何之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为通篇的枢纽(辛弃疾认为自己正是走着陶渊明的道路。由“回归”这个契合点引出对田园、山水以及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吟咏。辛弃疾喜欢带湖、瓢泉,喜欢他结的庐,喜欢庐边的花鸟树木,在词里每每吟咏。这些作品不同于那类金戈铁马气吞残虏之作,透着清新,构成辛词的另一面貌。第二个契合点是酒。前人说陶诗篇篇有酒,那倒也不一定,但他的确爱酒,也爱吟酒。在饮酒、述酒、止酒等诗。酒醉之后真情直言,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真实的陶渊明的形象。辛弃疾也爱酒,他的词里写到酒的很多,写酒时用陶的

9、典故也很多,如“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 白衣来。”? ? ?水调歌头?“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水调歌头?“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洞仙歌?“醉里却归来,松菊陶潜宅。”?性查子?“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以临江仙?“引壶筋自酌,须富贵何时。”?临江仙?“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祝英台近?“万札千书只慈休,且进杯中物。”?卜算子?“八%余年入涅盘,且进杯中物。”?卜算子?“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卜算子?“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汉宫春?“春醒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声声慢?“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10、?蓦山溪?“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贺新郎?“葛巾自向沧浪灌,朝来媲酒那堪着。”?菩萨蛮?“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新荷叶?“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木兰花慢?“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水龙吟?“倾白酒,绕东篱,只与陶令有心期。”?鹤鸽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鹤鸽天?这些例句有力地说明,辛弃疾是怎样借着酒和陶渊明结下因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陶渊明的一0卜 酒有关的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后者有曰“记醉眠陶令,终至全乐2独醒屈子,未免沉灾

11、。”在这样沉痛的话里,包含着愤世之情,与陶诗也是相通的。辛弃疾和陶渊明的第三个契合点是对友情的重视。陶渊明的那首停云 ,曾多次触发了辛弃疾的诗情,使他写下一首又一首思友、赠友的佳作。他有一首声声慢竟是隐括停云而成!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蒙蒙。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醒湛湛独抚,恨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竟春风。口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翻何处飞鸟,息庭柯、好语和同。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陶渊明交往并不多,但他是一个笃于友情的人。读他的停云、答庞参军、和郭主簿等诗,可知他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多么一往情深辛弃疾 比陶渊明交游广,但从他的作

12、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交游是有原则的,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陈亮、傅岩史、赵茂嘉,同样是一往情深,凡真性情都重友情,这一点也是陶辛(几人的契合点。试看辛弃疾的名作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鹅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一 吃来林间鹊,整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卫%?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13、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3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问铁。长夜笛,莫吹裂。从这首词的序中已经可以看出辛弃疾是如何笃于友情,而词本身又句句皆出自肺腑,感情深沉而又天真,其风格与陶诗相比在似一与不似之间,二人的精神应当说是相通的。另外,我还想着重指出!陶渊明在辛词里已被意象化了,他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代表着那种遗世独立、潇洒风流、任真 自得的人生态度,也代表着辛弃疾自身的一个方面。辛弃疾不止一次地说“待学渊明”。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日!“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曰!“待学渊明,更

14、手种前五柳。”看来他是有意把陶渊明当成自己的榜样。他在念奴娇重九席上这首词里说!“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这是对陶渊明多高的评价 他有时将陶渊明和诸葛亮相比,有时将陶渊明和谢安相比,诸葛亮和谢安都是先隐后仕的,陶渊明是隐而后仕、仕而后终于隐的(辛弃疾认为陶渊明不仅具有诸葛亮的风流,甚至超过诸葛亮的风流。他说!“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乎。”匆“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又说?“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辛弃疾有两首词将陶渊明与谢安对比,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筋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

15、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济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官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此词将陶渊明引为知己,说他到如今还生气勃勃地活着,自己和他有同样的志趣。至于富贵即使未免,也是无味的。谢安高卧东山不是很好吗,为于么要出仕呢#细审词的语气,对谢安似乎有微词,意谓风流如谢安者亦不免存有富贵之想。如果觉得这首词的意思还不够明显,请看他另一首词鹤鸽天读渊明诗不能去乎,戏作小%司以送之&?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辛弃疾以“清真”二字概括陶渊明的作品,

16、堪称卓见。所谓“清真”,强调了它们的纯正与真切,其风流是真风流。“王谢诸郎”,是指王导、谢安的晚辈们,辛弃疾说他们还抵不上陶渊明居处柴桑陌上的尘土呢辛弃疾没有明说谢安如何,但从“王谢诸郎”与陶渊明的差距看来,陶、谢二人在辛弃疾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出与处一直是萦绕在中国士大夫心中的一个根木性的问题。究竟是出仕呢,还是归隐呢#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士人面前的矛盾,正是由此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构成一篇篇作品。中国的士林文学可以说主要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这也许是中国文学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学的一个特点。这一点在陶渊明和辛弃疾身上都表现得很清楚,虽然他们的经历并不完全相同。陶和辛的比较,其超出这个题目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