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5256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过程性评估试卷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估试卷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2 薄弱 刹那间 养尊处优 无缘无故4 鸿鹄:天鹅;援:引、拉;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曰:说;孰:谁;汝:你5 其中一人(专心致志) ,而另一人(三心二意) 。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比喻) 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赞叹) 。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能力(一)桃花心木4分层 第一层:第 1 句 第二层:第 23 句5要点:“不确定”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或遭遇的不幸等。(要点 2 分,意思对即

2、可;组织语言 1 分)6要点: 种树人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 桃花心木已经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扎根生长,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一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二)北人食菱1.“其人自护所短”中的“其”指的是(前文所说的北方人的家乡)2. 席而啖菱:吃 欲以清热也:想 3.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不懂装懂)(意思对即可)4. 要点: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出笑话。 (意思对即可,2 分) ;组织语言 1 分(三)寒梅1.虽然但是;即使也 (符合语言内在逻辑即可,每空 1 分,一个错别字扣除

3、 0.5分) 2.要求:正确,完整。 (错别字,标点符号每个扣除 0.5 分) 3.一(1) ;二(25) ;三(6) 4.第一问:第二人称(1 分) ;第二问:更能直接抒发作者对寒梅的赞叹之情(意思对即可,22 分) ;组织语言 1 分 5.要点:寒梅给作者以生命的启迪:傲然于风雪,保持自己的尊严。 (意思对即可,2 分) ;组织语言 1 分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3. 虽然但是 不但(不仅)而且 如果就(符合语言内在逻辑即可,每空 1 分,一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4 穿起新衣,戴上新帽。 “热烈”一词改为“热情” 。 错别字:丛、棕5 (打比方) ,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4、 。 (时间)顺序,详细描写了(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元宵节】 )这三个人们过春节时的高潮。 反问句 列数字、打比方三、阅读能力(一)北京的春节4本段是围绕(除夕真热闹。 )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每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5答案多元。 (每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二)饺子1. 饼饵、馄饨、粉角、角子、扁食、煮饽饽(任选其中两个即可,每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2.第一问:不能(1 分) ;第二问:“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如果去掉,意思表达不准确。 (意思对即可,2 分) ;组织语言 1 分 3. 要点: 团圆; 辞旧迎新 (意思对即可,一个要点 2 分) ;组织语言 1

5、 分(三)话节1. 别致;严实3. 作者感觉花灯最妙是因为(花灯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上面有成套的经典故事)(2 分) ,他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 (1 分)4. 过渡句:除夕固然热闹,但是在我看来,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3灯节。 5.要点:作者对儿时节日欢乐生活的怀念。 (3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 第三单元一、基础知识2 书籍 含糊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4 “严厉 ”改为“严重” 郝副营长看书。 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文件被周总理看完了。 5 (简朴)一般形容生活;(简单)用途广 毛泽东;议论文 倒叙 (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两方面 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三个自然段与

6、开头是(前后照应)的关系。三、阅读能力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2 “父亲”在课文中指的是(李大钊)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前文。4要点: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他用“安定” “沉着”影响亲人,希望亲人能够化悲痛为力量。 (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二)赵一曼2. 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4. 要点:赵一曼同志虽然牺牲了,但是她那坚贞不屈的精神将

7、永久激励人们,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要点 3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三) “死也不倒下”2.敌人给他看电报的目的是(想要吓唬他,要他投降) 。3. 第一个“休息”的意思是(暂时停止工作) ;第二个“休息”的意思是(将要牺牲) 。4.第一问要点:害怕(意思对即可,1 分) ;第二问要点:吉鸿昌为革命献身,视死如归(意思对即可,3 分) ;组织语言 1 分 5.要点:(1)吉鸿昌同志尽力为党工作,不幸被捕;(2)敌人想尽一切办法逼他投降,都4被他拒绝;(3)在狱中他依然不忘宣传抗日;(4)最终吉鸿昌同志英勇就义。 (一个要点1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第四单元一、基础知识4

8、例举:指望、愿望、盼望 (符合语境即可) 5( )()()()三、阅读能力(一)卖火柴的小女孩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标点符号错一个扣除 0.5 分,每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2 “这些”指(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 ;“她可忘不了这个” , “这个”是指(大年夜) 。3(A) (A) (B)4.答案多元,符合原文意思即可。(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节选)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句(比喻)句。 4.这段主要写了(大礼堂奇怪而辉煌) 。(三)丑小鸭3.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也许他们还是会嘲笑我4. 童话丑小鸭通过一只

9、(丑小鸭)经过无数(困苦和灾难) ,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某一方面天资差而(感到自卑) ,在困难与歧视面前(勇敢坚持) ,始终不放弃心目中的(追求) ,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5. 要点:说明这篇童话所蕴含的道理。 (点明主旨) (意思对即可,2 分;组织语言 1 分) 期中综合一、基础知识4. 只要就 即使也;(纵使也) 虽然但是(符合语言内在逻辑即可,每空 1 分,一个错别字扣除 0.5 分)55 借物喻人 答案多元 “固”的意思是(本来) ;出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用来说明(人死的意义是不

10、同的。 ) 文章(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三、阅读能力(一)匆匆2 “他”在文中指(太阳) ,实际上指的是(时间) 。4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二)两条横幅2.第一次:失败会过去,要振作起来继续努力(2 分) ;第二次:成功也会过去,不能骄傲仍需付出(2 分) 。 (意思对即可)3.围绕“胜不骄,败不馁”来回答,符合原文意思即可。(三)父爱的高度 3. 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 ,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地笑着。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表达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

11、寻找的结果吗? 4. 第一次:儿时父亲将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看电影,我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 (2 分) 第二次:长大后,我看到另一位父亲也将自己的孩子架在脖子上看电影,不禁深受感动。(2 分) 5.一(13) 二(46) 三(7) 6.答案多元,符合原文意思即可。 第五单元一、基础知识2练炼 利力 返反义意 材裁 意异4 将“不但”改为“因为” 错别字:富、黄6 将“能量”改为“能力”5. 酸碱试纸 谢皮罗 伟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镭) ;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科学、为人类作出贡献) 。 (他让我明白了人应该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三、阅读能力(一)真理诞生于

12、一百个问号之后2 “?”指的是(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追问) (3 分)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 (3 分)3第一问:不能去掉(1 分) ;第二问要点:去掉后意思变为发现者、创立者,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绝对化了,表达不够准确。 (意思对即可,2 分) ;组织语言 1 分(二)志在千里1.例举: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争分夺秒2. 无论都;虽然但是(符合语言内在逻辑即可,每空 1 分,一个错别字扣除 0.5分)3.工作特点:矢志不移 百折不挠 勤奋过人 (一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三) “没有看到”3.要点:突出强调了杨利伟实事求是。 (意思对即可,组织语言 1 分) 4.因为,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错误的,在人们心目中却是神圣而不可改变的。5.答案多元,符合原文意思即可。 第六单元一、基础知识4 错别字:栽 棵 用词不当:将“创造”改为“创作” 语义重复:将“过去的”删掉或将“往”字删掉57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表现了启蒙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