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4315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一、编制依据:(1) 徐州德信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结构图、平面图(2) 德信。徐州。九龙城 A 地块商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KC2011177) (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二、编制采用规范、规程(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 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年版)(7) 建筑基坑建筑规范GB

2、50497-2009(8) 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三、编制说明(1) 本基坑0.00 标高相当于 34.90m。(2)基坑开挖边界沿承台外边外扩 0.8m 确定,目前地面标高按 34.3m(-0.6m)计,承台底标高-5.2m,西侧突出外墙部分为走廊承台。北侧局部底板标高为-5.57m.基坑挖深为 4.6m,4.97m。基坑开挖周长 460m,开挖面积约为 6700m2.(3)基坑北侧、西侧及东侧现在均为空旷场地;南侧在建 5F 企业独栋,采用浅基础,距离坑边约为 11.8m;南侧拟作为施工通道;唱的西侧拟建 3F 商业岛,采用桩基础,距离坑边约为 6.2m,商业岛拟在基坑开挖期间施工。(4)根

3、据本基坑挖深、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本工程 JKMNA 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安全系数取 1.0;其余各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侧壁安全系数取 0.9。(5)地面荷载:施工期间 MNOPQA 段地面允许堆载不超过 10kpa,其余隔断不超过15kpa,南边不超过 30kpa。四、支护方案2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挖深等诸方面因素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确定本基坑的支护方案如下:(1) ABCDEFGHKLMNNA 段采用放坡支护,放坡深度 4.6m,坡率 1:1.1,坡面挂网喷浆;HI 段采用放坡支护,放坡深度 4.97m,坡率 1:1.1,挂网喷浆;

4、JK 段采用 6 排500350 水泥土搅拌桩支护;排间搭接 100;(2) 基坑内坑中坑(电梯井、集水坑等)采用 1:1 钢板桩支护。(3) 基坑 JKMNA 段采用 500 单轴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五、基坑降水、排水要求(1)基坑内部按 18m 间距布置管井,管井成孔直径 800mm,井管采用 500 预制砼管,孔内填 15mm 绿豆砂。应保证管井的施工质量,钻进时尽量采取用清水和稀泥浆,保证出水井的出水量。严格控制填滤料规格,保证水井出清水,防止水井淤塞和坑外掏空。井内抽水从小降深开始,逐步提高降深,水位降至基坑底面(含深落区)以下不小于 0.5m。(2)基坑内坡脚处采用盲沟排水,盲

5、沟尺寸 300*300*300,内填等粒经碎石,盲沟距离基础底边不小于 0.3m。坑顶做好截水沟系统,截水沟距离坡顶不小于 1.0m,坡顶采用 c20 素砼硬化,厚 200,3%反坡至截水沟边;坡顶及坡脚集水井按间距 50m 并结合场地情况布置;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备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坑内积水及时排除。六、施工工况(1)平整场地,对基坑周围地面标高大于设计整平标高予以挖除。(2)测量放线,依据现场情况在坡顶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和冲刷边坡,同时外围设置护栏,标注安全标语。(3)施工水泥土搅拌桩、降水管井。(4)待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土方分层、分段开挖。(5)开挖到位后及时满堂

6、浇筑砼垫层、基础底板,严禁暴露时间过长。(6)地下室施工至0.00.七、放坡施工要求(1)按设计坡度放坡,人工修整坡面。(2)放坡开挖过程中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行的原则,满足放坡坡度要求,每一层的挖土深度最大不得超过 2.0m,再上一层土方挖完后间隔不少于 5 天方可开挖下一3层土。(3)坡面应及时挂网喷浆进行护坡护理,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并在坡面上打入短钢筋作为控制厚度的标志,射流应垂直喷射面,射距宜在 0.8m-1.5m 范围之内。(4)挂网喷浆采用 16L10001500 锚钉+6.5150 钢筋网布设,喷浆厚度 60mm,分两次喷射,每次噴厚 30mm,钢筋网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7、后铺设,二次喷射前应清除表面上松散碎石屑并喷水使之湿润。细石砼等级为 c20,碎石最大粒径不小于 15mm。喷射压力为 0.30.5MPA,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终凝 2h 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为 37h。(5)放坡坡面低端每隔 2m 设置一个泄水孔,采用 pvc 塑料管 50,向外排水倾斜15。进口处做砂布反滤包处理。(6)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放坡。(7)质量检验要求:(1)喷射混凝土试块数量每 200m3 取一组,每组不少于 2 块,制作试块时将试模底面紧贴基坑坡面从侧向喷射混凝土。(2)喷射混凝土可凿孔检查。

8、八、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要求采用 500 单轴搅拌桩,四搅二喷工艺,施工中满足下列要求:(1) 测量放线有专职人员负责测量放线及桩位定位。(2) 桩机必须端正、稳固、水平,保证其垂直度,深搅桩桩位偏差不大于 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5%。(3) 搅拌桩施工应满足设计的搭接要求,每一施工段应连续施工,相邻桩体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止水桩施工开始和施工结束出的搭接应采取加强措施,从而保证止水效果,起到基坑围护作用。(4) 进场设备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的能显示钻杆钻进时电流变化的电流表,显示管道压力的压力表和水泥喷入量的电子秤或流量计。(5) 搅拌桩掺入比 18%,水灰比为 0.45-0.5

9、5,采用 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歪缠水泥用量 0.2%木质素磺酸钙早强剂和 0.3%三乙醇胺外加剂。(6) 为保证水泥土搅拌均匀,必须控制好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不大于0.8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 0.5/min,搅拌速度约 30 转/min。复搅与提升压力40.1mpa-0.2mpa,送浆压力 0.40.6mpa.若出现堵管漏浆现象,应立即停泵,查找原因进行处理。(7) 因故搁置超过 2h 以上的拌制浆液,应作废浆处理,严禁再用。施工时保证前后台密切配合,禁止断浆,如因故停浆,应在恢复压浆前将搅拌机下压 0.5m 后在注浆搅拌施工,以保证搅拌桩的连续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超过 1

10、2n,若因故超时,搭接施工中必须放慢搅拌速度保证搭接质量。因时间过长无法搭接或搭接不良,应作为施工冷接头记录在案,并经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后,采取在搭接处补做搅拌桩或旋喷桩等技术措施,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8) 确定合适的技术处理措施,掌握水泥搅拌的均匀程度,掌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成桩试验的桩数不少于 5 根,施工中一旦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方案,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 10cm。(9) 搅拌桩桩顶以上翻浆部分应予以保留,如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翻浆高度过小甚至出现负值时,应及时和设计联系。(10)严谨使用过期、受潮水泥。

11、对每批水泥进行安定性、强度等指标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11)现施工水泥土搅拌桩要与原搅拌桩充分搭接,确保止水效果。(12)水泥土墙检测要求: 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水泥土墙应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心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少于 5 根,搅拌桩试块 28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2.0MPa.九、土方开挖、回填要求(1)土方开挖要分层、分段、有序开挖。(2)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3)在开挖过程中应

12、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根据后浇带合理分块、分段,每一层的的挖土深度最大不得超过 2.0m。(4)坑底留 30cm 土由人工消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局部集水坑等坑中坑按坡5率 1:1 由人工掏挖。应采用逐个开挖,不得大面积开挖。(5)土方开挖期间,应注意挖土机械不得损坏支护结构等,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严禁堆放在基坑附近。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周围严禁大量堆载。(6)挖土到位后及时浇筑基础底板,严禁暴露时间过长。(7)为正确指导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应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实施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

13、理,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十、其他要求(1)本次设计图纸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作为本次基坑支护设计的依据,若地下室尺寸范围或基坑挖深发生变化,则支护方案须做相应设计调整。若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与勘察资料出入较大,应通知设计单位调整设计。(2)基坑现场出土口和塔吊位置待确定后,再对该段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处理。(3)土方开挖前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度信息化施工。对于公共设施,施工前应准确定位,如与本设计有矛盾,则应通知设计单位调整设计。(4)支护结构施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建筑基坑

14、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的规定进行。(5)施工通道应设置配筋混凝土面层,采用 C30 砼,厚度不小于 400;重载车辆沿远离基坑一侧行驶,严禁在规定的施工通道外停、行车辆。(6)施工前应先进行工程桩及承台的定位放线再进行基坑支护定位放线,现场定位降水井及搅拌桩应避开工程桩及承台基础。十一、应急措施围护工程极为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必须随时做好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确定合适的应急措施以保证安全。(1) 土方开挖期间,设专人定时检查基坑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2) 出现漏水、涌水时,应及时回填,防止事态扩大,及时用棉絮、快干水泥封堵,6并加引流管。必要时采

15、用注浆、旋喷等抢险加固。(3) 如坑内明水较多或在雨季水量较大,在排水比较困难的时候,可增设轻型井点来排除基坑内的水,以确保土方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4) 如果基坑位移过大或出现其它险情,现场应立即停止挖土,通知有关单位人员进行分析,此安全相应加固措施。(5) 现场要有注浆设备、棉絮、快干水泥、水玻璃及编织袋、钢管等应急材料。十二、基坑监测及报警值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进行基坑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如下:(1) 监测内容坡顶水平垂直位移:沿坡顶间隔 20-30m 布设 1 个观测点;周边建筑物沉降:布置于周边建筑物外墙、角点附近;水位观测井:布置于止水帷幕外侧;观测井同时作为回灌井使用;深层

16、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于水泥土搅拌桩段。(2) 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应由有监测资质的单位严格按本设计要求,制定详尽的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并报本设计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执行。 监测单位应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应在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条件合理布置监测位置,并取得初读数且不应少于 3 次。 监测位置结合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所有测试点、测试设备需在整个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以防损坏。 监测周期:为基坑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 监测频率: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原则上须做到二日一测;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监测单位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总包等各方面报监测结果并提供最终监测成果报。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要进行连续观测。超过报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填,待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加固方案并实施、确保基坑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