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3999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部分是各系共同的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论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 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 地应用它。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为什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 2.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

2、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锦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及

3、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及意义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4、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 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 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间要 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 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5、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新的解释,制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 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即找出事物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实事求是就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践是检验真理

6、的唯一标准,是检验路线、方针、 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而且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正式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 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特殊贡献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特殊贡献邓小平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邓小

7、平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 发展党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发展党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 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并把它提高到“亡 党亡国”的高度。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根本标志:看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资产阶级手里根本标志

8、:看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资产阶级手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 1840-1919 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 1919-1949 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的一部分,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 务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各革命级联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基本经验 p86p86统一战线(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

9、武装斗争(毛泽东建军思想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 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 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领导和指挥好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这就是三者的互相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

10、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 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 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 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

11、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3)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都已经居于领导地 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 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逻辑前提、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逻辑前提、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前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

12、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 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13、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 的时间”198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成 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意义:(1)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2)是邓小平理论大厦的基石。 (3)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4)是我们防止和克服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

14、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 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 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

15、基本路线。“三步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目标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目标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 世纪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 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 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性质(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16、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 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是可以照搬。改革的进程。改革的进程。 选择选择 20 世纪 70 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了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 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多年 实践中,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本、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还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