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3892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塞环硬度的准确测量硬度硬度所表现的局部变形代表了物体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 能指标。硬度不像强度、塑性是个单纯的力学量,而是代表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韧 性以及应力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值。一般认为,对硬度起主要作用的是材料的 金相组织。而材料表面硬度较高的,其耐磨性能较好,因此活塞环硬度是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活塞环硬度的常用测量法有:布氏法、洛氏法和维氏法。对活塞环表面薄膜的测量手 段有显微硬度、超显微硬度和纳米压入技术,其中运用较广的是显微硬度。 根据铸铁 活塞环的技术条件要求,测定铸铁活塞环硬度常选用洛氏(HRB 及 HRC)和布氏硬度试 验法。维氏硬

2、度(HV)试验可测量较薄材料,亦可测量渗氮、镀铬、喷钼等的表面硬度。 由于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如复合分散镀、热喷涂、PVD、CVD、PCVD 等, 钢质材料的渗硫,深冷处理等,均要求对活塞环表面涂层(膜)进行硬度测量。目前表面 处理的陶瓷薄膜及其它薄膜厚度常为 38m。应当指出,虽用显微硬度方法等测得的硬度 值是膜、界面、基体硬度的综合反映,但此值仍是活塞环耐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 环硬度试样的制备及硬度测定部位 1.1 铸铁活塞环硬度试样 铸铁活塞环毛坯的硬度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一般每一包铁水取样,应是该包铁水所浇注到 最后一叠铸型的第二或第三箱中的一片,且外观合格环坯作硬度试样

3、。当然,试样有无代 表性,还应针对自己企业的具体铸造情况,经验证后才能决定取哪一叠的第几箱的外观合 格环坯作硬度试样。 铸铁环硬度试样的制备,可直接取自成品或毛坯,对后者则应将 毛坯加工到成品高度(应注意使两个测面加工余量相等) ,其表面粗糙度与成品相同。对时 效处理前后的硬度试样,可以采用同一片环样。 铸铁环试样不论是毛坯还是半成品或 成品,测定硬度每片环测三处,一处离开口处(活塞环行业称之为 0或开口处)约 57mm,小环取下限,大环取上限,一处为中点(亦称 90) ,一处为开口对方(亦称 180 处) ;油环应在相应的实体部位测量。 1.2 镀铬、氮化、喷钼等表面处理活塞环硬度试样 试样

4、表面应平坦光滑,试验面上应无氧化皮、油脂及外来污物,其表面质量应能保证压痕 对角线长度的精确测量,一般维氏硬度试样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Ra0.4m 以下;小负荷维氏 硬度试样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Ra0.2m 以下;显微维氏硬度试样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Ra0.1m。镀铬、氮化等表面处理活塞环成品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Ra0.2m 以下。 1.3 陶瓷薄膜(小于 10m)等活塞环硬度试样 此项暂无标准规定,一般要求试样具有代表性,要求试样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0.1m,至 少应在 Ra0.2m。测定部位宜采用 30、90、180三处,测定硬度值并计算硬度差。 2 活塞环的硬度值硬度值 HRB、HRC 硬度

5、按 GB230 的规定进行测定,薄膜硬度测试按 GB4342-84 规定进行, JB/T8865-1966 可供参照。 2.1 铸铁活塞环的硬度值 铸铁活塞环适合机加工硬度为 100105HRB,过低的硬度其抗磨能力差,有时也不适宜加 工;硬度过高非但加工困难,有时还会引起拉缸。生产实践表明,环的硬度控制在 100105HRB 之间。一般环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为此生产活塞环(低合金灰铸铁材料)应 使其硬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 GB1149-82 中规定了活塞环的硬度范围:环直径小于或 等于 150mm 时为 98108HRB;当环的材质为钨合金铸铁时为 96106HRB;环直径 D 大于 150m

6、m 时为 94105HRB。GB1149-82 又规定同一片环硬度差不大于 3 个 HRB 单位。同一 片环的各部分材质尽可能一致,其各部分的硬度差就小。由于筒体环浇注后,铁水冷却速度慢而且均匀,所以筒体环比单体环同环硬度差要小,一般都小于 2 个 HRB 单位。 内燃机活塞环国际标准 ISO6621/5 和国家标准 GB/T1149.4-94 规定最低硬度:不经热处理 的灰铸铁环分别为 93HRB 与 95HRB;热处理的灰铸铁环分别为 23HRC、28HRC、32HRC、37HRC 与 40HRC;碳化物铸铁环分别为 25HRC 与 30HRC; 可锻铸铁环分别为 95HRB、22HRC、

7、27HRC 与 30HRC;球铁环分别为 23HRC、28HRC、95HRB 与 97HRB;柯茨公司经调质处理的 KVI 球铁环为 104112HRB,产品硬度实际为 108HRB 左右(此为 KVI 的最佳硬度) 。钢环分别为 38HRC、40HRC 与 48HRC(一般钢质活塞环硬度控制在 3844HRC) 。 2.2 镀铬、氮化、喷钼等表面硬化处理环的硬度值 为了提高活塞环的耐磨性和使命寿命,须经过镀铬、氮化或其它表面硬化处理,以提高其 表面硬度,一般其维氏硬度可达到 800HV0.2 以上,硬度过低则影响其抗磨能力。生产实 践表明,环的表面硬度控制在 8001200HV0.2 为宜。

8、如片面强调镀铬层 HV 硬度值,可能 导致镀层内应力过高,脆性过大,使镀铬层与基体结合力下降,造成磨损恶化。关于氮化 HV 硬度值,近期报导日本钢质环可以形成 150HV 的表面氮化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和抗熔 着磨损性能。目前国内一般氮化硬度控制在 8501200HV 范围内,喷钼硬度控制在 8001050HV 范围内。对薄膜硬度测量值由于这是新事物,只有定性的评价,而无定量的 评价。建议对小于 10m 膜厚的表面处理区分薄膜种类、不同基体、不同过渡层作出分别 的规定。本文只能提供参考值,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和总结,并与同行共同加以探讨。 TiN 金属陶瓷环无氮化过渡层显微硬度大于 1000HV

9、,有氮化过渡层的屡微硬度大于 1200HV; PCVD 之 BN-SiN 薄膜无氮化或镀铬过渡层的显微硬度大于 700HV,有氮化或镀铬过渡层 的显微硬度大于 950HV; Ni-P 复合分散镀,显微硬度 8001100HV 以上,如 CPN-200 系(Ni-Co-P)Si3N4 活塞环复歙 发散镀显微硬度测定值在 100HV 以上; NiKaSiL 系(Ni-P)-SiC 活塞环复合分散镀显微硬度测定值在 10001350HV 范围内; 等离子硬化显微硬度 800950HV; 激光处理显微硬度 8001150HV; 经渗硫处理表面硬度基本不变; 经深冷处理表面硬度比未处理前约升高 2 个

10、HRC 单位。3 影响活塞环硬度方面的因素 影响铸铁活塞环硬度主要因素是村质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两个方面,其中化学成分本身 对硬度起作用外,还通过化学成分影响金相组织对硬度起作用。 金相组织对硬度的影响。 灰铸铁环为:基体组织、石墨形态分布、石墨大小及数量、共晶团大小、磷共晶及其复合 物数量。其中基体组织为:珠光体粗细程度,珠光体数量,铁素体形态及其含量,针状组 织分布及其含量、针状组织转化、珠光体粒化程度、游离渗碳体和莱氏体组织形态、分布 及含量。 灰铸铁环的硬度首先取决于环的基体组织,按 GB2805-81 中的第六类别图, 从图号 3、1、2、4、5 中珠光体片间距依次变大,硬度依次下降

11、,图号 3 为针状组织, HRB 值为 107112,它常出现于 CrMo 系合金灰铸铁环,大都在环 90处居多,180处次之, 0处没有或很少。针状组织含量多时,石墨大都偏细,化学成分中硅、磷含量较低;碳、 钼、铬、锰含量较高,金相组织中会出现针状组织。针状组织经过热处理,会形成针状组 织卷曲化。此时硬度就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环的硬度差由铸态的大小 37 个单位变为不 大于 3 个单位。针状组织含量越多,时效处理后 90处硬度下降越大,反之则相反。图号 5 为粒状珠光体,一般由于时效温度超高,造成珠光体粒化,此时硬度常处于不合格(小 于 98HRB)或位于 98HRB 附近,一旦发生珠光体分

12、散,则硬度大幅度下降,通常因时效 温度太高,超过相变温度,此时硬度为 8094HRB。 在灰铸铁活塞环的金相组织中,基体组织、石墨形态分布及大小数量、共晶团大小三者之 间有着密切的一定对应关系,一般珠光体粗大,石墨与共晶团也就粗大,硬度就低,反之 则相反。往往从石墨形成分布、大小及数量反映硬度的高低比观察基体情况更为明显。石 墨形态对硬度的影响:E、D、B、A、F,硬度依次(从左到右)下降,并随着石墨数量的 增多,尺寸变大硬度变低,巢状铁素体本身对硬度影响不大,由于巢状铁素体与不均匀分 布的 E 型、D 型石墨伴生,所以出现巢状铁素体的灰铁环硬度都较高。 随着磷共晶数量的增加,环硬度稍有升高,

13、当出现磷共晶复合物时,环的硬度会有一定程 度的升高。例如含硼碳化物与磷共晶复合物所在的硼铸铁环,它比具有同样石墨,相近基 体的低合金环的硬度要高出 0.51.5 个 HRB 单位值。 十分明显,金相组织中出现游离渗碳体和莱氏体,环的硬度变高(反白口除外) ,往往超出 108HRB,造成硬度报废。 球铁环硬度球铁环硬度基本上不受球墨的密度和大小的影响,铸态球铁环硬度主要影响因素是铁素体 含量,其次是珠光体粗细程度,一般铸态球铁环为达到最低硬度(98100HRB) ,相应的 铁素体不能超一定的含量(此值对生产厂由于铸造条件不同会有所不同,约为 15%20%。 此可供参考,如加入适量 Sb 可控制在

14、小于 15%) 。 经热处理的球铁环,其硬度主要取 决于基体情况,经正火处理的环,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铁素体含量、珠光体粗细程度、 索氏体含量。随着铁素体量的减少,基体组织的致密细化,硬度有所升高。经调质处理的 球铁环,其正常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残余奥氏体,此时 的球铁环硬度随回火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回火索氏体含量的减少,硬度值增大,反之则相 反。在热处理工艺上,球铁环硬度受回火温度的控制,回火温度高,硬度就低,反之,回 火温度低则硬度就高。 所有球铁环,随碳化物含量的增多,硬度也有所增高,其中碳化物块度越细小弥散分布, 对硬度的影响越小。 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热处理

15、改变环的基体组织,可以使环的硬度 均匀化(如灰铸铁环的时效处理) ,或大大改变环的硬度(如正火、调质处理) 。 一般小于 10m 之薄膜硬度测定值受到下列因素影响:一是受过渡层的影响较大。为加强 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表面硬度测定值,并在磨损过程中给予薄膜强有力的支承,在工 艺上采用过渡层,例如活塞环陶瓷薄膜常用氮化、镀铬;TiN 金属陶瓷环常用氮化、纯 Ti 层、Ni-W 等作过渡层。由于显微硬度测定值是薄膜、界面、基体硬度的综合反映,所以有 无过渡层、过渡层本身的硬度、弹性模量作为界面和基体一样直接影响到表面硬度的测定, 十分明显,比基体硬度高的过渡层,将提高表面硬度的测定值;二是薄膜本身

16、硬度、弹性 模量、厚度及表面粗糙度影响;三是界面层的强度、弹性模量及膜基界面结合强度;四是 试验手段,如载荷、压头形状等。 上述中对 PVD 薄膜显微硬度影响 工艺因素,首先是适当的负偏压和真空度对膜层组织结 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例如 Ti2N 比 TiN 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形成适量 Ti2N 需要适当 的负偏压和真空度。其次在动态参数控制下沉积的膜层形态表现为层状分布特征,膜层具 有较高的致密性、显微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 对复合分散镀表面硬度影响工艺因素与基质、分散粒子及其加入量、热处理有关。例如硬 度值高的 SiC(2500HV)就容易得到较高的表面硬度值;N-P 复合镀经 400热处理就得 到较高的镀层硬度。 应指出对小于 10m 的薄膜表面处理层,不能单用显微硬度来表 示耐磨性能,因为薄膜的组成、结构、性能不同,特别对其中具有自润滑性能的,它不一 定具有高的显微硬度,但有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