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3659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地方病防治 139 第五章第五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及地方病防治及地方病防治综综 述述19731996 年,扬州市肠道传染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在疾病谱中位次明显后移。传染病死因顺位已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第 1 位降到了第 10 位(表 5-1) 。由于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 )已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适应疾病模式的变化,1997 年 4 月 1 日扬州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扬州市及各县(市)先后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组织和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各项慢性病的

2、基线调查、病因死亡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表 5-2、5-3) ,基本掌握扬州市疾病死亡谱的现状、期望寿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因素,为启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采取各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给疫区人民健康、生活和生产带来危害,影响经济建设和民族兴旺。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关于农业问题两个文件中,就提出了防治地方病。扬州市在 80 年代初期开展地方病监测,主要病种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监测结果表明扬州市流行强度一般。第一节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状况及防治措施19821995 年,国家卫生部和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在

3、仪征市开展疾病监测试点工作(1996 年因监测点调整,仪征点工作未再延续) ;19841996 年扬州市和兴化县卫生防疫站合作在兴化县沈、大垛、陶庄 3 个乡(镇)的 10 万人口中,开展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四病”为主要内容的疾病监测,并试行“慢四病”的诊断报病等工作;其他各县(市、区)也分别设立了 10 万人口左右的“慢四病”县级监测点。后因经费无保证,监测点工作先后停止。 140 扬州卫生防疫续志表表 5-15-1 7070、8080、9090 年代扬州市病、伤死亡谱前年代扬州市病、伤死亡谱前 1010 位死因比较位死因比较(注)第三次(19941996)第二次(

4、19841986)第一次(19731975)疾病分类死亡率(/10 万)构成比(%)顺位死亡率(/10 万)构成比(%)顺位死亡率(/10 万)构成比(%)顺位恶性肿瘤238.5635.431191.5831.791136.4620.311心血管病110.6616.44296.1316.01254.718.145脑血管病101.4415.07385.8814.30345.766.816呼吸系统病65.359.71449.368.22596.3714.342外伤中毒及意外63.429.42556.549.41486.2912.853消化系统病28.394.22631.515.25657.058.

5、434泌尿生殖系统病6.630.9974.870.8693.720.5510肺结核5.900.88817.572.93734.985.218内分泌营养缺乏和代谢病4.840.7291.150.19140.950.1415传染病4.640.691010.741.79842.356.307新生儿病3.450.51134.050.791031.276.039注:第一次回顾性普查(江苏省统一部署)为 19731975 年 3 年扬州地区的死因情况。第二次由潘惠、史鉴、李峰等根据省统一要求,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 19841986 年 3 年 22个样点的情况。抽查样点是:泰兴、泰县、江都、兴化、高邮、

6、邗江 6 个县中在第一次普查发现的恶性肿瘤高发乡和 1 个一般乡;仪征、靖江、宝应和扬州郊区各抽 1 个恶性肿瘤高发乡,以及广陵区 4 个、泰州市 2 个街道办事处。第三次调查,由朱茂炳、史鉴、叶桦、陈志华等参照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要求,设计调查方案,经扬州市卫生局、公安局批准并下发联合通知,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在各县(市、区) (不含泰州市)进行慢性病死亡原因抽样调查,并于1998 年完成。第五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地方病防治 141 表表 5-25-2 扬州市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扬州市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组织及试点工作情况组织及试点工作情况县

7、(市)年份防治组织建立时间 (年、月)人数 (人)试点单位 及试点人数试点工作开展 的内容或项目1997防疫科慢病组1997.17(含兼职)黄浦、黄塍计 0.5万人“慢三病”调查试点20002000.35望直港镇 2.8 万人慢病基线调查20014山阳镇 2 万人慢病基线调查20014黄塍乡 0.1 万人慢病基线调查宝应县2002慢性病防治科4山阳镇 5 万人、望直港镇 6 万人、黄塍乡 2.8 万人、小官庄镇 3.0 万人恶性肿瘤的报告1998 防疫科慢病防治组1998.43三垛、八桥、菱塘、临泽、车逻 5 乡(镇)11 万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患病率、死亡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1

8、999 慢性病防治科1999.24伯勤、司徒、三垛、平胜、横泾 5 乡(镇)2 万人冠心病、脑卒中危险因素 1:1 配比病例对照调查高邮市20004全市1、建立慢病防治组织体系;2、制订防治规划;3、开展业务培训;4、抓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查江都市1999 慢性病防治科1999.33嘶马、杨庄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调查” ;举办两次义诊活动(九三学社扬州支部、江都政协医卫专家组参加) 。仪征市2000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2002.28新城镇 2 万人死因监测 142 扬州卫生防疫续志表表 5-35-3 扬州市各县(市)卫生防疫站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治调研、培训情况扬州市各县(市)卫生防

9、疫站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治调研、培训情况县(市)时 间 (年、月) 地 点培训或调研内容参加对象参加 人数组织单位1998.4高邮市防疫站慢性病基线调查方法乡(镇)防保组长及调查员、资料员80高邮市卫生局卫生防疫站高邮市1998.101999.2高邮市防疫站慢性病调查方案及质控方案(含现场操作)接受调查乡(镇)的防保组长、临床医生、资料员20高邮市防疫站2000.4宝应县招待所慢性病防治工作动员与培训乡(镇)防保所长40宝应县卫生局卫生防疫站2000.6宝应县望直港镇慢性病基线调查镇防保所全体及村卫生室长30宝应县防疫站宝应县2001.7宝应县山阳镇慢性病基线调查镇防保所全体及村卫生室长30宝应县

10、防疫站1997.10江都市卫生局“三病”调查的内容(血压、血糖、体重、三围的测量方法)专业小分队成员30江都市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江都市2000.10江都市小纪中心卫生院“三病”调查的内容(血压、血糖、体重、三围的测量方法)专业小分队成员30江都市卫生局卫生防疫站1997邗江县霍桥乡“三病”调查方法乡村医生及校医25邗江县卫生局卫生防疫站邗江县1997邗江县甘泉乡“三病”调查方法乡村医生及校医31邗江县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泰兴市1996.911泰兴市防疫站泰兴市居民19911995 年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乡(镇)医院防保组长52泰兴市防疫站第五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地方病防治

11、 143 2002 年,扬州市的人均寿命从 70 年代的 68.93 岁增加到了 2002 年的 72 岁,人口老龄化已非常明显。1998 年完成的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与前两次的调查情况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除仍居“死因”的前三位外,其死亡率急骤升高,分别达 238.56/10 万、110.66/10 万和 101.44/10 万(80 年代的第二次调查则分别为 191.98/10 万、96.13/10 万和 85.88/10 万) 。传染病的位次已从 80 年代的第 8 位退到第 10 位,死亡率也下降至 4.64/10 万(表 5-1) 。各种“死因”顺序

12、中,排列最前的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构成合计达66.94%(构成比分别为 35.43%、16.44%和 15.07%) 。加上内分泌代谢病等为主要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扬州市广大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1996 年 12 月 9 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正式组建慢性病控制科;1997 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在防疫科内增设了“慢病”组;1999 年,高邮市、江都市卫生防疫站“慢病”科先后挂牌,附设在防疫科内,由防疫科长兼任“慢病”科科长;2000 年,宝应县单独建立了慢性病控制科;邗江县、仪征市、广陵区、郊区、新城区也先后在防病(疫)科内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至 2002 年止,

13、扬州市及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慢性病专业防治网络已初步形成。19992000 年,各县(市)均确定了 12 个 2 万人口以上的慢性病防治综合试点见(表 5-2) 。经反复调研并经市、县两级卫生局批准,确定在宝应县建立 5 万人口的市级综合防治试点,并于 2000 年正式启动。2000 年 3 月 29 日,扬州市卫生局下发扬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方案讨论稿 (扬卫防200021 号) ,2000 年 4 月,市、县两级共同制定了宝应县望直港镇慢性病防治市级试点工作方案,8 月在望直港镇蛤拖村进行小样本试点村调查,后扩至全镇,对近 5 万人进行问卷调查。2001年 1 月,宝应

14、县卫生防疫站又增设了山阳镇试点,基线问卷调查 21600 余人,体检7480 余人,年底基本完成微机录入和社区诊断框架。望直港镇于 2001 年 11 月完成近 6 万人问卷调查和 11600 余人体检。2002 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完成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形成社区诊断报告初稿。1997 年 8 月 11 日,扬州市卫生局与扬州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慢性病及其它原因死亡调查的通知 ,开展继 1976 年和 1987 年之后的第三次“死因”调 144 扬州卫生防疫续志查,掌握了 30 年来扬州市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制措施提供了依据。2000 年 10 月 8 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召

15、开“扬州市 30 年居民病伤死因研究新闻发布会” ,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揭示扬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和死因位次及慢性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999 年 12 月,江苏省卫生厅在太仓市召开江苏省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会议后,2000 年 4 月 5 日扬州市卫生局召开了各县(市、区)卫生局长、防保科长和卫生防疫站长会议,传达“太仓会议”精神,并进行业务培训。5 月 8 日,扬州市卫生局下发扬州市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实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工作。2000 年 10 月,江都市在小纪镇召开有镇党委、市卫生局领导及小纪、宗村、华阳等卫生院院长、防保人员、村卫生室医生和村民主任参加

16、的慢性病调查试点工作会议(兼培训) ,江都市慢病防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2 年 10 月 2730 日,扬州市卫生局、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资料分析培训班,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部分乡(镇)慢性病防治专业人员接受培训。自 1996 年慢性病防治工作启动后,各级卫生防疫站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每年 10 月 8 日“全国高血压病日”全市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在扬州晚报撰写科普文章并出版高血压病防治专栏。至 2002 年全市共发放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材料近万份,仅 2001 年即达 7000 多份,并与扬州市东关社区联合开展社区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活动,使慢性病防治进入社区试点。2001 年 5 月,扬州市专门组织市及部分县(市)慢性病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