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3272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介绍1 概况:概况: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于 2005 年新设立的专业方向,目前,本方 向有在职教工 15 人,其中教授 4 名(均为博士生导师) ,副教授 6 名,高级工程师 1 名, 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杨志刚教授,并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汽车专家为兼职 教授或客座教授。本方向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 台湾地区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着广泛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本方向具有优异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上海汽 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国外跨国公司等的资助

2、下,建成了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和 汽车造型研究中心,全部建设后将成为国内国际具有一流水平的汽车产品研究和开发基地。 目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 100 余人,硕士生 50 余人,博士生 10 余人,工程硕士生 10 余 人,中德学院硕士生 6 名。本科培养为 5 年制,其中一年为主修德语(二外)。硕士生培养 2.5 年制,博士生培养 3 年制。其中本科的各专业方向在四年级进行提前攻读硕士的选拔,经 选拔的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半学制学习(即“4+2.5”模式) ,毕业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经选 拔的另一部分进入中德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按中德合作方式培养,该部分同学毕

3、业后,可以 有直接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其他四年级同学按 5 年制完成学士学位。 本专业于 2007 年成立了“汽车造型”子方向(也称造型小班) ,培养具备集“理工与 艺术”为一体的跨学科汽车造型设计开发人才。借鉴美国、德国、英国等知名高校同类专 业的教学经验,采用小班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实际及我校专业分布特点,融合汽车学院车 辆专业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优点为一体,形成具有同济大学特色的汽车造型专 业。目前造型小班每届学生招生人数为 1012 人,其中 56 人在第 1 学期入学时从汽车 学院选拔,其余 56 人自工业设计专业选拔。2 专业子方向介绍专业子方向介绍目前,本专业方向共有

4、以下 5 个子方向: 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空气动力学 汽车热环境 车身结构、工艺 汽车安全性3.1 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热环境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热环境方向教授:方向教授:杨志刚1990 年: 获美国 Cornell 大学机械航空工程学院博士学位;1990 年-2000 年:美国 NASA Lewis 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项目组负责人;2000 年-2005 年: 北美通用汽车公司工程中心及研发中心,任高级分析员、主 任工程师;2005 年-至今: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身与空气动 力学专业责任教授 负责上海市首批“科教兴市”重大项

5、目“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项目 国际空气动力学杂志责任编辑 现有教师:现有教师: 杨志刚 教授 (方向责任教授) 庞加斌 副教授(空气动力学) 刘晓辉 高级工程师 (实验空气动力学) 王毅刚 副研究员 (空气动力声学) 王振亚 副教授 (热环境,流体机械) 王东 副教授 (热环境,计算流体力学) 李彦龙 副教授(造型) 贺银芝 博士(空气动力声学) 贾青 博士(空气动力学) 司亦凡 主要研究方向: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 汽车空气动力与外型设计 优化造型,降低风阻,降低油耗 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 控制汽车内外空气动力噪声 汽车发动机冷

6、却、空调试验、车窗去雾化霜等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简介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简介 是上海市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受到国家发改委支持 教育部 985 II 期工程 一个中心两个风洞 (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热环境整车风洞) 总投资:4.9 亿3.2 车身结构、工艺方向介绍车身结构、工艺方向介绍方向教授:方向教授:高云凯 1995 年获得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博士学位,历任吉林工业大学 汽车车身系副主任、轿车车型研发中心副主任,以及德国 MERKLE 工程公司 访问学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车身分会委员、广东省汽车重点实验室专家。主持完成“机 械工业部科技项目” 、 “国

7、家 863 科技攻关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 、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基金项目”9 项,行业合作项目 项。 出版著作 2 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现有教师:现有教师:高云凯教授、陈昌明副教授、余海燕博士 承担本科生课程:承担本科生课程:汽车构造车身部分、机械制造工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基础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法 、车身工艺学 、车身工艺学实习等,此外还承担硕 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 承担科研工作:承担科研工作: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分析、白车身冲压和焊接的制造技术仿真、 车身刚强度和模态试验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服务工作。

8、科研能力科研能力 汽车车身强度、刚度和模态试验分析 汽车车门等开闭件总成布置与结构设计 汽车车身冲压和焊接工艺仿真预测3.3 汽车安全性研究方向汽车安全性研究方向方向教授:方向教授:朱西产 1983 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专业 1995 年在清华大学汽车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62005 年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事汽车安全研究工作,任国家汽车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 2005 年 11 月招聘进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教授,任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汽车碰撞试验与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研究获得 1996 年度机械工业部科技进 步一等奖、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9、二等奖 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一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车碰撞实验室, 模糊控制电机 牵引式实车碰撞试验系统的研制获得 2001 年度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得了 2004 年度汽车工业科技进步 二等奖 获得了 1999 年度汽车工业青年科技人才奖 现有教师:现有教师:朱西产教授、王宏雁教授,马志雄博士 承担科研工作:承担科研工作: 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及安全性评价体系 欧、美、日本、中国现行安全法规的技术要求 汽车安全法规的全球协调化活动及汽车碰撞法规的发展趋势 欧、美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下安全车身、乘员约束系统的开发策略及其结构的 关键技术要素的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

10、事故分析 从实际事故中寻找安全技术研究方向 车身结构耐撞性研究 乘员约束系统匹配技术研究 汽车碰撞计算机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3 毕业去向毕业去向毕业工作分配毕业工作分配车身工程师 空气动力学/热管理/空调工程师 设计师(从 07 级开始) 造型工程师(Studio Engineer) 读研读研 学科选择: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 学校选择:本校;外校均可 联合培养:通过 出国出国 在校期间参加相关科技项目、比赛活动 毕业后个人申请留学、就业等附附 1.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课程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课程通识教育与基础课程: 按车辆工程,略 学科基础课程:按车辆工程,略 车辆工程特色课程:按车辆工程,

11、略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课群组及相关课程:具体以选课为准E2: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E2:汽车构造 F3:流体机械 F3: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 F3:汽车造型 F3:汽车文化 F3:车身工艺学 F3:碰撞安全 F1:空气动力学 F2:汽车理论 F2:汽车设计 F2:汽车车身设计 F2: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基础附附 2. 汽车造型方向课程(从汽车造型方向课程(从 07 年开始)年开始)形势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大学语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VB) 体育 军事理论 大学英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通识教育任选课 设计概论 美术(1) 美术(2) 美术(3) 美术(4)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高等数学(B) 普通物理(B) 物理实验 设计图学 构成原理及设计 设计思维表达 制造技术基础 理论力学 机械原理 材料工艺学 工业设计史 人体工程学 跨学科任选课 汽车构造 汽车造型 计算机辅助造型 CAS) 设计表达 空气动力学 专业英语 产品设计原理及设计 产品设计(1)产品设计(2) 造型训练 汽车模型制作 虚拟设计 专题设计 1 专题设计 2 汽车理论 汽车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