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3230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开课对象:护理本科(业余)(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必修课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是在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外科疾病的临床及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应在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及健康教育等的基础上学习。(三)教学目的: 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外科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并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的目的。(四)教学内容: 外科护理学包括了医学基础理

2、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具体包括外科总论、普通外科、专科护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三部分。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与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大纲接轨。 (五)学时数学时数:90 学时(面授 30、实验 10、自学 50)(六)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配合多媒体教学及病案分析等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七)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 40% ,期中占20%,期末成绩占 4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3、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外科护理的发展史、进展、范畴;理解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够: 1简单介绍外科护理的发展史及进展。2充分理解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3应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外科护理学 。教学内容:一、外科护理学及其发展二、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三、外科护士的职业素质。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教学要点:2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酸碱平衡失调及护理;理解体液组成及分布;掌握体液平衡调节及护理。并能够:1充分理解体液组成及分布。2阐述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3阐述低血钾、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4叙述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

4、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5明确体液平衡及调节。6明确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7明确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8熟练掌握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9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病理生理;低血钾、高血钾的病因;钙、镁、磷代谢异常。10了解酸碱平衡及调节,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组成及分布二、体液平衡及调节三、酸碱平衡及调节;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衡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二、钾代谢异常三、钙代谢

5、异常四、镁代谢异常五、磷代谢异常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一、代谢性酸中毒二、代谢性碱中毒三、呼吸性酸中毒四、呼吸性碱中毒第四节 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及目标三、护理措施考核要求: 1、概述1 1 体液组成及分布 (识记)312 体液平衡及调节 (领会)2、体液代谢的失衡2 1 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识记)22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应用)23 低血钾、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领会)3、酸碱平衡失调31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识记)32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原

6、则(领会)4、护理41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应用)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休克病人病理生理过程;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并能够:1熟练掌握扩容病人的护理。2阐述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3充分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4明确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5简单说出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一、失血性休克二、损伤性休克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第四节 休

7、克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考核要求:1、休克概述11 定义、病因、分类(识记)12 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代谢改变、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领会)413 休克分期及其临床特征;病情监测(领会)14 克的治疗原则(领会)2、低血容量性休克21 治疗原则(领会)3、感染性休克31 临床表现(领会)32 治疗原则(领会)4、休克病人的护理41 结合病例,对病人实施全面护理,如扩容治疗护理(应用)第四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麻醉的操作方法、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理解麻醉的意义及分类;掌握常用麻醉病人的评估和护理。并能够:1熟练掌握麻醉前用药、饮食护

8、理及全麻后护理。2阐述椎管内麻醉及护理;局麻药中毒及护理。3充分理解麻醉的意义及分类。4明确全身麻醉的方法和护理。5了解麻醉操作方法。6简单说出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及局麻常用的方法和药物。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麻醉的工作范畴及进展二、临床麻醉的分类第二节 全身麻醉一、吸入麻醉二、静脉麻醉第三节 椎管内麻醉一、蛛网膜下腔麻醉二、硬脊膜外麻醉第四节 局部麻醉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术第六节 围麻醉期监护及麻醉病人的护理一、麻醉前准备二、术前用药三、手术中常用的体位四、麻醉苏醒期护理第七节 术后镇痛管理第八节 护理一、麻醉前护理二、麻醉后护理5考核要求:1、 麻醉概述1 1 定义 (识记)1 2

9、麻醉学的工作范畴 (领会)13 临床麻醉分类 (领会)2、全身麻醉21 概念 (识记)22 麻醉途径与常用的麻醉药 (领会)3、椎管内麻醉31 概念 (识记)32 麻醉途径与常用麻醉药(领会)4、局部麻醉41 概念(识记)42 常用局部麻醉药和局部麻醉方法(领会)5、围麻醉期监护51 麻醉前给药的目的 (识记)52 麻醉前给药的常用药物及其作用(识记)53 病人对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评估内容(领会)54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领会)55 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领会)56 麻醉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应用)6、术后镇痛管理61 术后镇痛方法(领会)62 术后镇痛并发症及其防治(应用)第五章 重症病人

10、的监护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医院急诊科及 ICU 的设置;理解重症监护的常用方法;掌握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并能够:1 熟练掌握氧治疗的方法和护理。2阐述重症监测病人的护理。3明确重症监护技术、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4了解 ICU 的配置及人员要求。5初步认识医院的急诊科的设置 。6了解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ICU 的配置二、ICU 的人员结构及要求第二节 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6一、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护理二、呼吸功能的监测三、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监测第三节 氧治疗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考核要求:1重症监护技术、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识记

11、)2 氧治疗的方法和护理。 (应用)3 心电监护的方法和护理。 (应用)第六章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理解术前病人的皮肤准备和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掌握术前的一般准备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并能够:1熟练掌握术前一般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2阐述术前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3阐述术后病人的身体状况、健康教育;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4明确手术区皮肤准备方法和范围。5充分理解老年外科病人的评估。6了解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措施第二节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

12、理措施第三节 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措施考核要求:1、手术前病人的护理11 心理护理111 心理反应。 (识记)112 心理护理措施。 (应用)12 术前常规护理 121 术前辅助检查项目(识记)122 呼吸道、胃肠道准备要求(识记)7123 皮肤准备范围及注意事项(识记)124 外科老年病人的特点 (领会)125 术前特殊准备 (领会)126 急症手术病人术前准备与处理(领会)127 护理指导(饮食、预防术后并发症) (应用)128 实施各项常规护理 (应用)2、手术后一般护理21 手术类型 (识记)2 2 各种卧位适应证、目的 (识记)2 3 观察病情内

13、容及其临床意义 (领会)2 4 体液平衡与营养支持护理要求 (领会)2 5 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常见不适护理;早期活动方法;康复期护理指导。 (应用)3、手术后并发症护理31 种类;治疗原则(识记)32 发生原因;各种并发症识别。 (领会)33 护理要点。 (应用)第七章 手术室工作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手术室的设置、布局、配备及管理;理解物品准备及无菌处理的方法;掌握病人的手术体位、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法;掌握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的方法。并能够:1准确完成术前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2在指导下帮助安置病人的手术体位、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3阐述手术配合

14、及术中无菌原则。4明确物品准备及无菌处理。5明确连台手术更换手术衣及手套的方法。6初步认识手术室的设置、布局、配备及管理。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手术室的设置、布局、配备二、手术室管理第二节 物品准备及无菌处理一、布类用品二、敷料类三、器械类四、缝线及缝针五、引流物第三节 手术人员的准备8第四节 病人的准备一、一般准备二、手术体位三、手术区皮肤消毒四、手术区铺单法第五节 手术配合一、器械护士二、巡回护士第六节 手术中无菌原则考核要求:1、手术室概述11 手术室的位置及要求 (领会)12 手术间的设置和配备 (领会)13 手术室的管理 (领会)2、手术室物品准备及无菌处理21

15、 物品种类和处理 (领会)22 常用引流物的作用 (领会)3、手术人员准备31 手术人员准备步骤和方法。(领会)4、手术病人的准备 (领会)5、手术配合: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要求 (领会)6、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61 无菌桌的准备 (领会)62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应用)63 (1)手术体位;(2)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领会)第八章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营养不良的诊断;理解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并能够:1阐述肠内、外营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明确人体测量指标3充分理解肠内、外营养的给与方法及并发症4明确肠内、外营养的护理诊断。5叙述肠内、外营养剂分类;肠内、外营养的适应症。6说出营养不良的分类。7简单说出手术、创伤后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8了解营养不良的诊断。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手术、创伤后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9二、营养不良的分类、评定及诊断第二节 肠内营养第三节 肠外营养第四节 营养支持的护理考核要求:1、禁食、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的改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