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319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执教:春晖中学 郑贇 312353 三维目标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先介绍老师自己的爱好,如打球、唱歌等,然后唱一首歌故乡的云 , 既缓解紧张情绪,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从这首歌引出思乡的主题,再引出余光 中的乡愁 (屏幕显示诗歌,教师朗读) ,最后 提出另一篇与思乡有关的文化散文听听 那冷雨 。 整体感知 (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文) 1、题目中的“那”是否可以改成“这”?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不能。文章主要写大陆的雨,回忆大陆的雨,作者身在台湾, 心在大陆,用“那”字,一种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就油然而生,而一种思乡之情也就随之 而来。 (文章第 1 段有

2、较集中表现) 2、题目是“听听” ,可文章 3、4 两段却写“嗅雨”和“观雨”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明确:“嗅雨”和“观雨”都是美好的事,但“听雨”则更美好,更能引 起作者无限的遐思。 (3、4 两段不做太多分析,简单带过,将时间节省下来用在重点的内容 上) 活动体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活动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轻重、缓急,读出作者的情感基调。 体验 1、读过之后,你感觉本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长句多与春雨“缠绵”的特点相似,也与作者丝丝缕缕的乡愁 相似。叠词多有韵律感,与“雨”的特点相似,形象地描绘出“雨”

3、的各种声音与形态。活动 2、作者最爱听雨,那么作者听了哪些“冷雨” ,又从“冷雨”中听出了些什么?() “疏雨滴梧桐” 、 “骤雨打荷叶” (阅读第 5 节) 凄凉、凄清、凄楚 凄迷 (穿插作者介绍: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 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 70 年代中 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 离现实的倾向。80 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 “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 示了由西方

4、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 ) 体验():从“冷雨”听出了忏悔。2() “屋瓦上的雨声” (阅读第 6、7 两段) 温柔 有韵律体验():从“冷雨”听出了喜爱。 () “日式古屋的雨声” (阅读第 9 段) 单调、耐听回忆 (穿插作者介绍:余光中,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人,母亲原籍江苏 武进,故自称“江南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度过近年的学习生活,十七岁才回到南 京继续求学。 ) 体验():从“冷雨”听出了回忆、渴望。 () “七十年代台北的雨声” (阅读第 10 段) 什么都没有 雨声没有了音韵 体验():从“冷雨”听出了依恋、无奈。 小结:作者展开丰富的

5、联想,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那“冷雨”中,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交融” 。活动 3、能否说出作者的形象? 他 体验:远离故乡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活动、找出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句。 汉字 宋画 古典诗词 体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眷恋之情 对传统文化逐渐消亡而产生的悲凉之情。总结: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是否体验到了作者蕴含的“冷雨”中的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冷 雨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问:题目中的“冷”是否可以去掉或换成别的字? 学生回答后明确:不能。这个冷字不仅写出了雨的冷,更写出了作者冷的心情:思乡 不得回及对传统文化的消逝无奈悲凉。课外拓展 活动、找出一些写景抒情的手法,并模仿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感受写一些描写景 物的句子,要做到“情景交融”。 活动、找一些与 “雨”有关的诗词曲画等艺术作品,并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或情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