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3307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_以高迁古村落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48H i s t o r i c a l & C u l t u r a l T o w n s a n d V i l l a g e 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摘要 : 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从古村落保护的政策、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论述古村落的特色保护与利用。1 9 6 4 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 ,明确指出文物古迹 “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 而且也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文明、 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都对历史古镇和古村进行成片保护。 一方面, 把这些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给游客, 在促进旅游业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

2、同时, 也会进一步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 促进该村的复兴, 推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另一方面, 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会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更为充实的物质基础。 因此, 古村落的保护有利于更大范围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一、高迁古村落概况高迁古村落位于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镇内, 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神仙居为邻, 由上屋村和下屋村组成。 有村民三千余人, 以吴氏家族为主, 保存了1 3 幢古民居, 以清代民居为主, 至今仍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2 0 0 1 年1 1 月进行的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中,高迁古建筑群被列为历史地段。高迁古村落始建于元代, 几经变迁, 目前所保留

3、的建筑大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风格。 高迁融合山、 水、古建筑群为一体, 是典型乡村民俗文化的集合地。 村落内水系依地势由南向北, 成 “川” 型的独特格局, 道路与水系相随。 村内建筑秉承太和殿模式, 建成六叶马头四开檐“三透九门堂”的天井民居形式。粉墙黛瓦、 马头墙及细部的精美雕刻成为其传统建筑的总体风貌特征(见图1 、图2 、图3 ) 。二、 高迁古村落的文化体系及保护价值高迁古村落曾是吴氏宗族的聚集地, 是以一种姓氏为主的单姓村落, 这一特色也是浙江中南地区大多数古村落所共有的,体现出一种地域历史文化特点,述说着宗族文化在浙中南地区的繁衍。 高迁古村落正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见证的载体向人们展示

4、着区域性文化的特色以及人地和谐的居住模式。 这些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正向现代社会展示着历史考证、 文化审美的重要价值。(一)完整的综合建筑风貌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以高迁古村落为例陈乙文图2图149小城镇建设H i s t o r i c a l & C u l t u r a l T o w n s a n d V i l l a g e 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高迁村建筑风格横贯元、明、清、民国时期,基本建筑以清代民居为主,其中太和殿模式又是典型。虽然穿插不同朝代的建筑,但建筑整体风貌保持和谐, 并无风格断层感, 可以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村落综合文化。(二)完整的日常生活社会网整个高迁村落由:庭

5、园、 水井、 古戏台、 商业街、宗祠等组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日常生活社会网。(三)完整的水资源生活模式古村落依山傍水,依水而居,依水生活, 河流池塘水井院溪构筑了古村落水环境 (见图4 ) 。(四)特色建筑的人文魅力高迁村保留着极具魅力的特殊建筑, 书写着高迁的村落文化和高迁人文底蕴。 有出过七位武举人的思慎堂, 有出名士宰相的折桂堂, 有吴氏先人恪守操守,弘扬孔孟之道的省身堂, 有提倡以德育人, 勤俭持家耕读世家的慎德堂, 有折射清代富豪华丽奢华的日新堂, 还有向现代人传达淳朴民风、 高迁民俗的积善堂、余庆堂等等。 这些建筑各具特色, 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历史文化道德教科书。三、 古村落保护与利

6、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 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矛盾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原有的基础设施、 居室格局与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 也不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对古村落原生道路和桥梁产生较大的压力,古村落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见图5 ) 。(二)环境容量有限性与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容量与不断增加的居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拥挤、污染、噪杂直接影响了古村落特有的环境品位和居民日常生活。(三)社会使用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 其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社会使命,承担传播文明、历

7、史文化教育的重任。但由于资金不足, 古民居保护与维修缺少资金, 任其破落,村里人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村外人对历史文明的厚爱产生碰撞。(四)商业化、空心化与原真性的矛盾古村落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人、地、物、事是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但在旅游发展中大量非本土商品的进人、 外地人员的入住和本地人员的流出, 使古村落出现一种趋向 : 空心化和文化异化。 异地文化入侵将逐步破坏古村落生态平衡机制, 进而影图3图4图5小城镇建设50H i s t o r i c a l & C u l t u r a l T o w n s a n d V i l l a g e 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响古村落的原真

8、性和文化魅力。 这种矛盾在很多古村落都有加剧的趋势。(五)文化与经济的矛盾文化价值观强调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发展的文化制约, 经济价值观强调遗产的资源价值和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追求, 观念的不同直接引发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四权分离与制衡”的争论,旅游发展造成的破坏与贫穷造成的破落构成了争论双方各自的立足点。经营是必要的,关键在于经营方式和经营的度。四、 高迁古村落特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划设计当今普遍认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是一对矛盾, 一方面遗存保护需要经费, 不利用哪里来经费?另一方面利用中稍不注意就会使遗存遭到破坏。 笔者认为保护与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关键

9、是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为使两者和谐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制定加强古村落保护的政策措施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措施当地政府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 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对古村落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 消防设施、 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出台政策措施。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古村落保护的实施方案, 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在保护区内进行古建筑的维修, 必须按照保护规划的规定,制定维修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严格按照论证后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旅游开发的功能, 古村落开发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10、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与开发中,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指导古村落实施保护的基本依据和手段。通过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保护无形的民间艺术、 民俗精华等文化内容, 协调好老区保护与新区建设的关系, 并注意与原来的村镇风貌相协调;合理划分核心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风貌协调区等三个保护层次。 核心保护区是古村历史风貌的核心区域, 集中体现了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 风貌控制区是古村历史风貌的背景区域, 能够起到核心保护区的 “村景”作用;协调发展区是古村落历史风貌的外延区域, 能够对古村落的整体风貌产生一定影响。在高迁古村保护规划中应加入旅游

11、规划内容, 有助于对古村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古村旅游规划编制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旅游市场定位。 立足较大区域范围内,对古村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分析。 首先要进行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 即从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层要求的角度考虑, 当地在近远期发展旅游的类型是以观光旅游为主还是以度假或专项旅游为主?其次要进行客源市场分析。 综合考虑古村落旅游资源吸引力、距离衰减及区域替代等因素的影响,划定旅游市场的分布影响范围。(三)正确处理好民居建筑景观保护与整治, 明确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拆除核心保护区与风貌不协调的民居, 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交点,要恢复古村落的原有环境,就必须控制和拆除一些不协调

12、的建筑。 笔者认为, 要本着保持传统空间格局, 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坚持真实性、维修建筑具有可识别性原则,对高迁古村落的建筑物提出保护与整治。核心保护区应以保护修复为主, 对区内建筑实行局部改造和内部更新;风貌控制区则是保护、 建设并重, 新建筑要延续历史风貌特征;协调发展区以建设发展为主,区内建筑要与整体历史环境尽量协调一致,不产生明显的视觉冲突。(四)努力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一是要合理调整人口布局、 建筑密度, 适当减少核心保护区内的居民数量、 优化居民结构。 二是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给水、排水、燃气、供热、 道路等等, 其中道路的建设要使用当地的材料、 当地的

13、工艺, 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三是要合理布局停车场地, 严格控制古村落内的机动车通行。 同时还要对古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广告、 商业标志、 电力电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进行详细规划和控制,使它们与历史环境协调一致。高迁古村落可以选择田园村落, 田园把古村落与农民新村有机联系起来。拆除保护区内的现代民居,恢复古村落的原生环境、 疏通水系, 加强多层次绿化,形成优雅古朴的村落环境。引导优秀传统文化复兴,51小城镇建设H i s t o r i c a l & C u l t u r a l T o w n s a n d V i l l a g e 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展示社区文化, 为居住在古

14、民居的居民提供特定的政策补偿及资金保证,实现古风再现、诗情画意、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建设农民新村,疏解古村落居住人口压力,满足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五)多渠道广泛筹集古村落的保护资金1 . 可以通过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 在当地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保护资金,用于古村落的保护。2 . 逐步建立古村落保护社会基金, 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古村落保护进行资助, 以扩大保护资金的筹集数量。3 . 合理开发古村落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科学经营,有效管理”的原则指导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调动各方面保护古民居和支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六)鼓励社

15、会公众积极参与古村落的保护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是搞好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因此, 古村落要根据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办法和乡规民约。(七)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链, 有效控制污染古村落未来发展将面临两方面的污染 : 村民生活垃圾污染和旅游污染。 必须建立两方面控制体系:固体垃圾外运体系与资源化生态循环利用体系, 从封闭的生态循环村走向开放的生态循环村。 重构古村落生态系统结构,引进现代生态技术(填补生态技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 资源节约技术等) , 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 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 优化生态链结构, 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家园

16、,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态活力。(八)合理调控环境容量,建立生态防护体系由于古村落物理的空间有限性, 必须严格控制居住和旅游人口规模。 高迁古村落保护区内每栋民居住户在5 1 0 户, 人口1 0 3 0 人, 从人数来看严重超载,但由于一半以上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 客观上古村落生态系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但随着旅游业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将会对古村落生产系统、社会系统、能量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冲击, 必须建立古村落生态预警系统, 不断调控环境容量, 维护系统有序运行。据测算,高迁古村落规划面积3 5 . 0 5 h m2,瞬时容量6 0 0 1 0 0 0 人, 日游人容量1 2 0 0 2 0 0 0 人次。对于高迁这样一个古村落, 土地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必须同时加强防洪防台和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多层结构的生态防护体系和生态安全格局。五、结束语总之,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 目前对古村落采取合理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将古村落进行严格保护、 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必须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