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2775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重心和根本。然而政治、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良好的乡风民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决策管理,健全的法制基础,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

2、础。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也是树立乡风文明的基础性工程。一、目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存在问题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经验是可贵的,同时我们感到,从发展的眼光、时代的要求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存在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总体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精神文化有效供给与农民的精神需求不相适应。以绍兴市为例,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不适应:一是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农民,农民的素

3、质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整体素质丞待提高。绍兴市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占40%,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农民固有的小农意识和价值取向根深蒂固,市场经济某些消极影响日趋明显,一些村民集体观念正逐步弱化,利己意识明显增强,道德观念弱化。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农村的公厕、垃圾收集点选址较难,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因此,经常受到附近村民阻挠,有的甚至多次损坏建好的卫生设施。在村两委换届中,随意损坏选票、票箱的情况也有发生。二是公德水准不高。一些村民的文明意识与礼仪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知行不一。一些村民只要服务,不要义务;只

4、要权力,不愿出力;共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只顾自己有利,不管他人方便。乱丢、乱堆、乱摊、乱倒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一些地方“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广大农民“随大流、跟风走”的思想较为严重,人家做啥,我也跟着做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停留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小打小闹、得过且过的状态。二是精神文化生活与群众愿望需求不相适应。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十分强烈。已不满足于吃得好、住得适、行得畅,需要更高的精神生活上的愉悦。一是文化活动少。只有20%的村由集体组织1次以上活动,大部分村集体不组织文

5、化活动。群众自发组织的村落文化、传统文化也由于工作分散等原因日渐减少。二是文化下乡少。一些文化活动大多集中在城市进行,向农村延伸比较少,电影下乡,文娱进村也只是某时某地,普及性不够。 “三下乡”活动也不够经常,一般在年底和年中,集中组织一下文化下乡。三是文化产品少。不少文化产品处于“自说自画、自娱自乐”的“体内循环”阶段,群众真正需要的、欢迎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有线电视虽然普及了,但中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明时尚节目。一些家乡话的戏曲少之又少,常常是几只老生常谈的几个戏,农民群众不满意。适合农民口味的节会少,缺少庙会、赶集等传统文化节会,村落文化挖掘利用也不够。反映农村题材

6、,服务“三农”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明显不够。适合农民特点的报纸、杂志很少,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三是精神文明硬件设施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绍兴市农村人均 GDP 已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而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关资料显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城市与农村之比为10:1。一是教育设施落后。尽管近几年教育设施改善很大,但在农村,特别山区农村,中小校舍及内部设施仍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许多农民舍近求远送子女到外地上学。社会教育培训设施则更少,

7、广大农民培训无着落。二是文化阵地欠缺。一些行政村的宣传文化设施主要是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只有54%的村有文化活动室或室外文体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活动的所需。部分行政村甚至村委办公楼房没有,更何谈文化阵地了,如越城区164行政村,没有村委办公场所的村有17个。三是社会保障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不快,小毛病求近求医不方便。卫生设施简陋,有的村甚至没有。农民最怕生病,怕因病致贫,90%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占绍兴市总人口79%的农民,仅享用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四是社会风气与文明风尚不相适应。尽管农村社会风气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但与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

8、求相差很远,不良风气仍然存在。一是治安状况复杂。个别村赌博风缕禁不绝,把赌博当娱乐,赌资巨大,赌博成风。流动人口增多,有效管理滞后,农村小偷小摸现象也在增多。二是封建迷信现象普遍。部分农民精神寄托扭曲,封建迷信盛行,一些农民希望得到祖宗、财神的保佑,家里供奉着“如来佛”、 “财神爷”,有的村干部家里也放着“观音菩萨”,把“钱、运”全寄托在“佛、神”的身上。市郊一个村90%的农民靠种蔬菜、贩水产致富,然而该村却有40%的家庭有供神现象。三是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对村干部在土征款使用、环境污染、宅基地报批等方面存在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现象深恶痛绝,已成为村民上访的主要动因。二、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变化的原

9、因分析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变化所显露出来的多元性、不稳定性和矛盾复杂性,应该说都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生成的。造成这种多元性、不稳定性和矛盾复杂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旧经济体制转轨,使农村思想道德变化出现双重走向。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毕竟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毫无疑问,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引发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相应变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性改革以来,由于农民由集体劳动者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者,一方面,他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因价值准则的调整受到冲击而逐渐淡化;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

10、难以成为具有较强强制力的道德力量。因此,在农村的道德领域很容易出现“道德失范”现象。这种“失范”含有双重意义:第一,通过对传统道德的改造,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服务于这一经济社会环境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二,在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各种道德意识、规范鱼龙混杂,并存于农村社会生活中,进而使人们的道德信仰处于一种矛盾、复杂、多元甚至畸变的状态。二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农民的价值观产生双重效应。市场经济注重效益的原则,使农民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显著增强,对农民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双重效应:第一,在农民身上,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转变为新型的“义利并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这是市场经济

11、对农民价值观的“正效应”。第二, “重利轻义”的价值准则简单地替代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形成畸形的、极端的以经济利益为轴心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个人主义思想蔓延,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这是市场经济对农民价值观的“负效应”。三是农村中积极进步的社会道德示范效应减弱。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农民身份的变迁,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农民工等众多类型的利益主体,并在农村社会中产生不同的道德示范。而原本那些代表集体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的共产党员及基层干部,由于其中一部分人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其积极进步的表率作用,即道德示范作用,正在逐步

12、减弱。调查表明,目前农村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积极进步的社会道德示范效应差。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先进的道德示范力量还远远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因此缺乏足够的道德支撑力,从而使道德变化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走势。四是一些地方出现轻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虽然在经济上取 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只注重抓农村经济建设而忽视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情 况。一些地方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管、放任自流的状态;一些农村基本文化 设施建设“队伍散了,阵地丢了,网破了”;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忽视正面灌输, 教育缺乏针对性,内容空洞,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13、总之,造成当代农民思想道德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我们应当从众多的原因中,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寻求推动农村思想道德进步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的对策思考当前要推动农村思想道德进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一)正确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要把握爱国主义

14、、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当前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一是在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村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中积极倡导社会理想道德。社会理想道德的内容应该包括: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信念;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见利思义、以义至上、天下为公的道德情怀。这种社会理想道德应成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促进农民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应结合现实的农村社会环境,大力加强社会理想道德的正面倡导,使这一先进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并在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村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中树立起来。二是在广大农民中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代

15、又一代炎黄儿女培育造就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应该在当今的广大农民中继续发扬光大。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注意帮助广大农民从思想认识上分清哪些是应当继承的好传统,哪些是应当提倡的新风尚,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旧观念旧习俗,提高广大农民对传统道德糟粕的抵制力和免疫力。三是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新型道德。当前,培养社会新型道德要教育引导农民在经济行为中处理好如下关系:既要承认和保护个人利益,又要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自立、自强、自主,又要树立整体意识、集体观念,履行社会义务;既要

16、增强实惠观念,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又不陷入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短期行为的泥沼;既要增强竞争观念,又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和真诚合作;既要增强效率观念,又要重视社会公平,坚持共同富裕;既要增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目的意识,又要讲究手段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道德性。(二)着力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对象,坚持分类施教这是保证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要求。一要坚持层次性。农民这一整体的分化,使不同的农民群体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用统一的道德观念对农民作普遍性要求是不切实际的。除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外,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分层次、有区别,突出不同的教育内容。二要加强针对性。对贫困温饱型、富裕小康型农民,应根据他们不同的道德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引导。对贫困温饱型农民,主要是要教育引导他们克服愚昧落后的思想、封闭保守的思想、 “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克服“温饱即安”、 “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心理,树立敢富争富大富的时代新观念。对富裕小康型农民,主要是要教育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