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2352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教师版)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 汝” :你) 好知不好学(“ 知”通“智”:聪明)今也则亡(“亡”通“ 无”:没有 ) 出则弟(“弟”通“悌” :敬爱兄长)4. 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其蔽也 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 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贤贤 易色:第一个 “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 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不贰 过:名词活

2、用作动词,犯错误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民斯 为下矣:是 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古之学者 为 己: 为了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勇而 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 君子笃于亲: 对鲤趋 而过庭:修饰连词 敏于事而慎于言:在 生而 知之者:连词,表顺承 5.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a 生而知之者,上也 (判断句) b 君子笃于亲( 介宾短语后置句)c (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判断句 ) d 陈亢问于伯鱼日 (介宾短语后置句) e 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6.翻译下列句子,标出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句型,并说说你对该语句的理解与感悟 。(1)好仁不好学,其蔽

3、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第 4 则)(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第 5 则)(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第 6 则)(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第 7 则)注:第 11 则篇幅较长,建议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说明与教法指导: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

4、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们的论著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学先秦诸子论著选读 ,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感悟。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难点:1、主要学习第 4 则、第 6 则、第 7 则、第 11 则选文。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预 习 案1、狂读,强记。这是

5、学习古文的不二法门。再完成本导学案。2、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教师备课修正栏背景知识扫瞄本课共选取 中的十一则文章,中心内容是“学” ,选文依次强调好学,阐述好学的内容,说明好学的具体体现,突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选文中的学不仅仅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技能,更是指人格修养,孔子将完善品格修养看成学习的重要内容。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生字正音。葸( x ) 悌( t ) 笃( d ) 贰(r )我的补充: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 害 ) 趋:鲤趋而过庭(快走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 敌人 ) 其太子丹乃阳

6、会荆轲为贼(刺客) 就:就有道而正焉( 接近,靠近 )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 )闻:子亦有异闻乎?( 名词,教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 )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 )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 )楚有善为偷者( 偷窃 )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 10 则)探 究 案一.先

7、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的字面意思,并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再将全文概括成四部分。提示:为什么要学(第 1、2、3、9 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 4、5、6 章)什么是好学(第 7、8 章)学什么(第 4、5、10、11 章)注:此答案仅供参考二.结合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相关链接” ,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孔子所说的“好学” ,有哪些内涵?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例如:第 5则中孔子强调恭、慎、勇、直等美德应该以礼作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劳、乱、绞。第 6 则中子夏强调“好学”的内涵主要着眼于修养德行,比如,要尊重有才德的人、不贪美色、孝敬父母、诚

8、信待友等。还有第 7、8、10、11 等都表现了孔子重视对道德人格的修炼。这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有所不同。第二问的答案,应把落脚点放在孔子所说的好学关键是努力完善道德品质这一点上,因此,他给我们现在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 ;能力不行,品德行,是庸品(次品) ;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是废品。注:此答案仅供参考。2.培养德行与好学何者为先?请根据第 3、4、6 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9、。答:按照孔子的说法, “好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因此,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之间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的“好学” ,内涵已有所不同,所以,它与德行之间就有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应该是德与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好学与培养德行应该是并重的,但仍以德育为先。注:此答案仅供参考。第 11 则。注:也可分成三部分。注:探究案第二题是课本原题,教学前可参阅教师用书。训 练 案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10、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民斯为下矣 B不如丘之好学也古之学者为已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 D君子笃于亲鲤趋而过庭 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二、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

11、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

12、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三、课外练笔:同学们,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到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此,我们的论语单元也就结束了,建议大家课外阅读史记孔子世家,熟悉孔子的生平。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读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读书札记。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

13、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于都五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 编制 廖海龙 审核 蹲科领导 课型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基础夯实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民斯为下矣 B不如丘之好学也古之学者为已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 D君子笃于亲鲤趋而过庭 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