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2114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嘉定区迎园小学嘉定区迎园小学 章晓颖章晓颖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

2、合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 ,训练不扎实,不到位。(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 ,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 ,削弱了学科特点。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

3、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2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据此,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

4、,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的理论依据。(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

5、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

6、创新意识和3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研究方案二、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目标】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7、,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2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有效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8、(2)有效训练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4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比

9、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三、研究过程三、研究过程研究阶段:(时间:研究阶段:(时间:2007.62007.62009.82009.8)(一)准备阶段(2007 年 6 月2007 年 8 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二)操作阶段(2007 年 9 月2009 年 6 月)1、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三)总结阶段(2009 年 7 月2009 年

10、 8 月)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四、初步成果四、初步成果(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5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

11、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

12、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例如:苏武牧羊一课的文本解读。课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后,面对匈奴王的威逼、利诱、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他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课文脉络

13、清晰,层次分明。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分别介绍了苏武出使前及出使后的情况。中间的25 节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以死抗辱、怒斥叛臣、荒漠牧羊,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根据文本表现形式的特点,我决定采用变序式教学法。首先播放民歌苏武牧羊 ,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带出故事的主人公苏武。接着老师一边简要讲述故事内容,一边出示课文相关内容,即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写苏武出使前后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认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两个变化:苏武,出使时刚刚 40 岁,回国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旌节,出使前完好无损,出使后却脱光了毛。苏武、旌节恰是本课学习的两条线索。通过这两小节的比较阅

14、读,帮助学生直接抓住了文章的6聚焦点,同时引发思考:19 年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使得苏武、旌节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直奔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解读文本时我发现 25 小节,苏武宁死不屈,忠于祖国的高尚品格主要是通过三个事例中苏武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苏武牧羊时顽强忍受各种折磨的语句,及他不受侮辱,痛斥卫律时的语言进行重点品读。由于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久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按一定要求反复朗读,于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于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形象,于读中涌起情感的波澜。潜心解读文本后,从整

15、体入手,抓准点、线、面,对教材进行重组,既可突出教学重点,又可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三句话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苏武“不变”的民族气节,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的目的。(二)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二)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

16、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7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南极风光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拿到一篇课文,往往很多老师先考虑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我先思考的是课文写作的特点。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