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1203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5.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请欣赏下面的自然风光图片,总结组成自然地理环境中要素有哪些。 水岩石地球的大气层生物土壤地貌自然风光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能解释并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说明地理 要素的联系与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2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2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与 信心。3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树立正 确的人地观、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类与环境协 调发展的观念。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2地理要素间相互

2、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重难点难点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 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 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 础。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物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

3、坏,形成千沟万壑。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 系的整体。大气循环水循环示意图生物循环大气水 植物 动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 吸 水呼 吸无机盐死亡死亡分解无机盐分解生物循环示意图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 现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2)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 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 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3)陆地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促成了土壤的形成;(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加

4、大气的 湿度改变当地的气候。岩石圈物质循环正是由于它们的 存在,才把地理环 境各组成成分融合 成自然综合体,构 成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水生 物岩 石水 无 机 盐二氧化碳等气体、降水氧等气体有机物无机盐有 机 物矿物质尘埃降水、风能降水大 气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用示意 图画出来。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 和水圈及生物获 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 土壤蒸发,大气 获得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 壤,向土壤提供 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 土壤提供成土物 质和

5、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 物被侵蚀,搬运 到低洼处堆积, 形成沉积岩。活动题(1)上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生物、土壤、大气、水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 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 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生物的 水分等。提示:提示:(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太阳能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 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 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 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 环境中。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

6、用的整体。提示: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 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 用。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交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 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过 程。案例分析: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 制造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完成是多个地理要素 综合起来完成的。大气为植物提供热量和二氧 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为植物提供水分和 无机盐。 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概念: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 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的能力。平

7、衡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持地理环境要素 性质的相对稳定。案例分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 一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变化不明显 ,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在无人干扰时,藏羚羊 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活动题思考:地理环境与藏羚羊数量的关系。环境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 壤充足藏 羚 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 壤不足藏 羚 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 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 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

8、持了相对 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 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演化性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 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 理环境例:“砍伐森林”和“植树造林”来说明这一表现例: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

9、来的影响”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风力地貌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少数耐 旱植物东北森林的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平衡大气成分, 净化空气、补给土壤 有机质、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改善当地 自然生态环境等。 东北林区对自然生态 环境的作用:砍伐森林东北林区的环境变化 洪水泛滥岩石风化过度砍伐 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土 流失土壤变薄 肥力下降河流径流季 节变化增大沟谷纵横旱涝灾害 增多东北林区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植被破坏河流:水位季节变 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 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动物:失去栖息 地,被迫迁移土壤:

10、水土流失严 重,土壤变的贫瘠植被破坏引起的环境变化水 土 流 失土壤侵蚀表土流失 ,肥力下 降地貌变化侵蚀沟谷 ,沟壑纵 横水文变化泥沙淤积 ,泛滥平 原植被退化植被下降 ,逐渐消 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 ,趋于干 旱水土流失引起的环境变化 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 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 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 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 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 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

11、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 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 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 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 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 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厄尔尼诺”将会对大气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中、东太平洋及 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 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 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 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形成

12、过程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 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 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 被被大量砍伐,土壤受流水侵 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 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 生长慢,气候变得干旱,地面 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沟谷不 断加深扩大,最终形成千沟万 壑的景观。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河流 含沙 量增 加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洪涝增多抬升河床地下水 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如图所示: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 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 过程。请分析在该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 一变化的?活动题经过abcde

13、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 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湖泊变成了陆地湿润变得干燥水生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由湿变干湖面逐渐缩小直到消失,湖泊变成了陆地活动题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讨论:修建水库对 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上升”,对生物 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 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 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 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课堂小结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地理

14、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 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2009天津)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 意图(图1),回答1-2题。高考链接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 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2 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 ,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A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示意图信息的提取、辨析 、应用。主要考点有:环境问题、湖泊消亡、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阅读三幅图,注意各图中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如: 植被、生物、地形地貌等。第1题:湖泊消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受人类生产

15、活动的影响;所谓自然消亡,即因湖泊内生物群落的生 老病死、新陈代谢等使湖底淤泥、腐殖质变多、增厚, 致使湖底抬升、水深变浅,逐渐演变;第2题:湖泊的消亡过程也是湖区物种、地形、气候 、植被等地理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他们都具有统一衍 化的过程,是整体性的体现。(2009安徽)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 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 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 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 理由。 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

16、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 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提示:(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 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 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 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 后退。提示:(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 开发的启示。 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 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 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 理利用水资源。提示:【解析】本题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 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运 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点有: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