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1063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全世界有糖尿病病人约2.46 亿人,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达 9000 余万人。由于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思想上不重视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致使血糖长期不理想而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等病变,导致疾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尚无特效方法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上长期的治疗和病情的不可逆转,使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护理体会。1 纠正对糖尿病的错误观点,

2、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糖尿病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而往往产生以下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如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足; 只知血糖高了不好, 会影响多个脏器,而不知道产生低血糖之后更危险; 自己读相关书籍, 听信宣传,到处打听好药,认为可以经过特殊药物而治愈糖尿病;比较医生, 以为成了专家, 结果往往是断章取义、误诊误治。有的病人认为, 糖尿病不能预防、糖尿病有年龄阶段限制、非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等。因此通过心理干预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纠正对糖尿病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使病人和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前提。并且使病人建立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让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生存环境等多种

3、因素作用下, 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内分泌代谢病, 发病机制不明, 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鼓励糖尿病病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去接受正规的终身治疗, 避免心存侥幸,相信不负责任媒体的虚假宣传及某些惟利是图行医者的游说, 使用所谓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灵丹妙药, 致使血糖难以控制或发生低血糖而加重病情。认真、耐心地作好解释工作, 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虽不可根治, 但如果控制良好仍可享受正常人的寿命, 树立病人接受正规治疗,终身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2 排除不良情感障碍,增强治疗信心。糖尿病病人患病后多因为知识缺乏

4、, 疾病痛苦及精神压力, 常会有“灭顶之灾”之感,从而产生害怕、焦虑等情感障碍。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通俗地说, 情感的变化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造成的。 情感障碍容易导致丧失抗病能力,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通过心理咨询形式, 可使病人消除情感障碍, 愉快地接受治疗。利用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的机会主动与病人交谈, 鼓励病人讲出自己的心理想法,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同时, 以热情的态度、优良的护理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取得病人的信任, 以减少紧张和恐惧, 使病人对控制疾病充满信心。3 纠正对糖尿病病人对治疗的错误观点。部分病人认为糖尿病即血糖增高,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单纯的降低血糖,要

5、通过护理纠正病人的错误心理,使之认识到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防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避免和减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保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临床上有许多糖尿病病人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心存顾虑, 错误认为胰岛素用了以后会成瘾, 或病情严重时才能用。糖尿病病人在治疗糖尿病时使用胰岛素方面存在的常见误区需及时纠正。许多病人认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需要反复向患者说明, 胰岛素是人体必须的一种激素, 没有胰岛素, 人就不能生存。尤其是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意外、手术等应激状态时使用胰岛素, 应激状态一过就可以停止使用胰岛素, 恢复原来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或其他治疗。有些糖尿病人认为, 用胰岛素治疗说

6、明病情已到了晚期, 意味着工作、生活不能再正常进行, 因此拒绝胰岛素治疗。其实并非如此, 告诉病人使用胰岛素的优点,例如不会额外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让病人能够从心理上接受胰岛素这种治疗方法。糖尿病的心理干预目的是为了让糖尿病病人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通过强化教育,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等途径能使患者的大部分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社会参与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全身心护理过程, 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病人对糖尿病的“无知”状况,从而使病人得到完整的、适应个人需要的指导与护理,自觉地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和监测病情,这是长期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也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开支的基础。由于病人文化程度不一,所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意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使糖尿病人既不恐惧又能对所患疾病及其治疗有正确的认识,是糖尿病病人护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