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条式说明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849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齿条式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齿条式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齿条式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齿条式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齿条式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齿条式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条式说明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用途及适用范围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三、基本结构 -四、工作原理 -五、自动调整臂的检查 -六、自动调整臂的安装 -七、自动调整臂的调试 -八、注意事项 -九、更换制动蹄片 -十、更换制动气室 -十一、自动调整臂的维护 -十二、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一、 用途及适用范围用途及适用范围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一个总成,它适用于配置 S 凸轮轴制动器的中、高档客车、载重车及挂车上。该产品利用传动机构的间隙感知原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时对制动蹄片与轮毂因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量进行自动补偿,给蹄片与轮毂间提供恒定正确的间隙,使之恒定在标准的范围之内。 (该恒定间隙是根该恒

2、定间隙是根据用户的不同技术要求而事先设定好据用户的不同技术要求而事先设定好)并保持各轮毂的间隙一致。克服了因车辆制动不同步而产生跑偏或失灵带来的事故隐患,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器始终保持最佳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公司现已开发了不同系列的多样品种。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规格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以适应不同车桥底盘的要求。二、 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技术参数1、标定力矩2100N.m;2、控制臂最大调整力矩11 N.m;3、自由行程(回差)不得大于 6.35mm。4、制动间隙(按用户的不同技术要求而设定) 。5、空载时蜗杆转动力矩,顺时针方向5.5N.m。6、空载时蜗杆转

3、动力矩,逆时针方向25 N.m。7、耐久性试验达 30 万次以上。三、 基本结构基本结构(附图 1)四、自调臂的工作原理自调臂的工作原理(附图 2)汽车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双蜗轮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以下简称:调整臂 )转动,如图 2 所示,此时从理论上可以分 3 个角行程:角 A、角 B 和角 C,分别代表 3 个制动间隙。角 A:属于先设定的正常制动间隙相当的转角;角 B:超出正常间隙对应的转角,这是由于制动蹄片与制动轮毂的磨损造成的过量间隙形成,应通过自动调整机构的补偿予以消除;角 C:代表由于制动系统的弹性造成的间隙所对应的转角,此时制动蹄片虽然与制动轮毂接触,间隙消除,但气

4、室推杆继续可推动一角度,是由于制动器的可变负载,制动轮毂的热膨胀,制动元件的弹(饶)性等造成,此部分间隙不作调整。在正常间隙下的制动B 角不存在,既调整臂以 A、C 转角工作。当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室通过推杆推动调整臂。此时调整臂转过 A 间隙角,大蜗杆 18 向后移动并压缩蜗杆弹簧 20,使蜗杆 18 的伞面锥形齿与离合器环 16-4 的伞面锥形齿分离,同时凸轮轴转动,并推动制动蹄片压向制动轮毂,制动间隙消除。这时,控制臂齿套 7-2 从齿条 9 的下视点移至一定的角度。 (控制臂齿套 7-2 与齿条 9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量,即 角。 )但还未转到上视点。凸轮轴继续转动,力矩增大,控制

5、臂齿套 7-2 继续转动,并将其转到上视点。随即进入弹性间隙 C。当松开制动踏板时,凸轮轴力矩下降,使大蜗杆弹簧 20 的弹力推动蜗杆 18 的伞面锥形齿与离合器环 16-4 的伞面锥形齿啮合。同时控制臂组件内的控制臂齿套 7-2 从上视点回位到下视点,整个过程没有进一步间隙调整,原制动间隙得于复原。超出正常间隙的制动,即调整臂需经 B 间隙转角工作。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进入正常间隙转角 A, (此时,蜗杆 18 向后移动并压缩蜗杆弹簧 20,使蜗杆 18 的伞面锥形齿与离合器环 16-4 的伞面锥形齿分离)由于超量间隙转角 B 的存在,制动气室推杆继续推动调整臂,同时

6、S 凸轮轴推动制动蹄片,直到制动蹄片与制动轮毂接触。此后,由于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气室推杆继续推动调整臂进入弹性间隙转角 C。同时控制臂齿套 7-2 不但将齿条 9 的下视点移至上视点,而且带动离合器齿轮 16-3 转过了一定的角度。当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室开始回位,凸轮轴力矩下降,当调整臂开始回到超量间隙 B 转角过程中,由于蜗杆弹簧 20 的弹力推动蜗杆 18 的伞面锥形齿与离合器环 16-4 的伞面锥形齿啮合。此时控制臂齿套 7-2 不但带动齿条,而且将离合器齿轮 16-3 转动一定的角度。在离合器齿轮 16-3 转动的作用下,其离合器环 16-4 拨动一定的角度,并带动蜗杆 18、蜗

7、轮 3 转动,从而带动 S 凸轮同时转动,使调整臂就位于需要补偿的位置,最终结果是一次自动补偿。该调整臂每次行程间隙调整量的大小是由传动齿轮比确定,所以必须施加多次制动来调整间隙使之达到正常间隙,也可用 S12板手顺时针方向旋转六角头螺栓来消除超量间隙。五、五、 自调臂自调臂的检查的检查a) 检查控制臂组件:要求:控制臂组件的 转角必须转动灵活,不得有卡住或过紧的现象,或者将会造成制动回位过慢产生轮毂拖刹、发热等现象。方法:拨动控制臂的间隙角时 ,必须灵活轻松。b) 检查控制臂的传动性能:要求:控制臂组件的铆合必须牢靠;控制臂与盖板的传动灵活自如。方法:1、检查控制臂与盖板要有一定的间隙量,转

8、动控制臂时控制臂与盖板不能有摩擦现象;2、将控制臂按顺时针方向推到底,当控制臂逆时针方向推动时,蜗杆的六角头必须转动自如。c) 检查自调臂的设定力矩:要求:空载时蜗杆转动力矩,顺时针方向5.5N.m;空载时蜗杆转动力矩,逆时针方向18 N.m。方法:用力矩扳手正反俩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来测定。d) 检查自调臂各部件的传动性能:要求:内部件的传动必须灵活自如。方法:用 S12 扳手顺时针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检查蜗轮、蜗杆的传动必须灵活自如。六、六、 自调臂自调臂的安装的安装(附图)D向D向A点B点B 点控制臂始点04控制臂盖板A 点始止指示点05蜗轮01调整臂衬套06控制臂固定孔02调整臂07控制

9、臂03调整螺栓08箭头1、解除制动,确保制动分泵推杆处于初始位置,即不能回缩。2、安装前在凸轮轴的花键上涂上黄油,将自调臂壳体上的箭头 08 必须与分泵推杆的运动方向一致,并将自调臂花键孔 05 套装在凸轮轴花键轴上,固定时自调臂自调臂与凸轮轴的内、外间隙必须确保与凸轮轴的内、外间隙必须确保 0.5-1.0 的间隙量。的间隙量。这是避免因在制动时,由于自调臂与凸轮轴的固定支架的摩擦或卡着,导致制动回位慢或无法回位而产生轮毂发烫、制动跑偏等现象。3、固定好自调臂后,用手按制动方向拉动自调臂(使制动蹄片与轮毂接触) ,当手自然松开自调臂时自调臂能自如轻松地回位。如果回位不灵活,就必须检查制动器、凸

10、轮轴的装配问题。4、用 S12 板手顺时针方向转动自调臂上的六角头螺栓 03当转动到自调臂衬套孔 01 与制动分泵推杆的连接拨叉孔对正时,插入销轴,锁上开口销。 (注意:自调臂上的衬套 01 与制动分泵推杆上的连接叉孔不得有任何卡着或其它摩擦现象,同时必须确保装配后连接拨叉的两侧必须确保装配后连接拨叉的两侧与自调臂的两侧间隙量在与自调臂的两侧间隙量在 0.5-1.0 的距离。的距离。这是避免因在制动时,由于自调臂衬套两侧与制动分泵推杆的连接叉的内侧摩擦或卡着,导致制动回位慢或无法回位而产生轮毂发烫、制动跑偏等现象。5、将自调臂上的控制臂固定孔推到下视点并与固定支架连接板的孔对齐,并用螺栓、螺母

11、、垫片、弹簧垫固定。固定时不得将控制臂因固定而产生控制臂变形、弯曲等现象。这是避免因在制动时,由于控制臂因固定而产生控制臂变形、弯曲造成控制臂与盖板摩擦或卡着,导致制动回位慢或无法回位而产生轮毂发烫、制动跑偏等现象。 (注意:紧固力矩应20N.m;此时控制臂此时控制臂 07 必须处在初始位必须处在初始位置,即置,即 A 点对准点对准 B 点,否则将造成自动补偿失灵点,否则将造成自动补偿失灵。 )七、七、 自调臂自调臂的调试:的调试:1、 用 S12 板手顺时针方向转动自调臂上的六角螺栓 03,直到板不动为止,这时刹车蹄片与制动鼓的间隙为 0,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动 3/4 圈,即 270(制动调紧

12、:顺时针转;制动释放:逆时针转。注意:不能用电动板手或风动钻) 。2、给制动分泵施加 0.6Mpa 以上的气压,踩刹车使制动气室动作多次, (因手功调整后,不可能将车辆所有的制动系统的制动蹄片与轮鼓之间的间隙量达到一致)直至制动蹄片与轮鼓之间的间隙达到正常间隙。即安装过程完毕。因自调臂的补偿功能是在松开制动时来完成的,所以在踩刹车进行调试时,松开时的时间要长一点。 (具体操作:踩刹车 2 秒,松开刹车 3 秒为好。 )同时观看自调臂上的六角螺栓 03,在刚开始踩刹车进行调试时, 自调臂上的六角螺栓 03 会微量转动。 (注意:六角螺栓 03 是微量转动,要注意观看。 )直到自调臂上的六角螺栓

13、03,不会转动为止。八、八、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上的箭头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上的箭头 08 的方向,必须同制动的方向,必须同制动分泵的运动方向一致。分泵的运动方向一致。2、自调臂自调臂与凸轮轴的内、外间隙必须确保与凸轮轴的内、外间隙必须确保 0.5-1.0 的的间隙量;间隙量;3、用手拉动用手拉动自调臂自调臂 ,当手松开,当手松开自调臂自调臂时时自调臂自调臂能自如回位。能自如回位。4、必须确保连接拨叉的两侧与自调臂的两侧间隙量在必须确保连接拨叉的两侧与自调臂的两侧间隙量在 0.5-1.0 的距离。的距离。5、固定时不得将控制臂固定时不得将控制臂 07 因固定而产生控制臂因固定

14、而产生控制臂 07 变形、变形、弯曲等现象。与固定支架必须固定牢靠,紧固力矩不弯曲等现象。与固定支架必须固定牢靠,紧固力矩不得少于得少于 20N.m。6、安装完毕时,控制臂安装完毕时,控制臂 07 的位置务必处在起始点位置,的位置务必处在起始点位置,即即 A 点对准点对准 B 点。否则将造成自动调整失灵。点。否则将造成自动调整失灵。九、九、 更换更换自调臂自调臂1、将 S12 扳手套在自调臂六角螺栓 03 上,逆时针方向用力转动至凸轮轴回到 0 点的位置为止。2、拆下控制臂与固定支架上的紧固件。3、拆下制动气室的拨叉与自调臂衬套上的连接销。4、拆下凸轮轴上的轴向定位的紧固件。5、将 S12 扳手套在自调臂六角螺栓 03 上,逆时针方向用力转动至使自调臂的衬套位置与制动气室连接叉完全分离为止,并将自调臂拆卸。6、安装新的自调臂时,务必按照该说明书上的:第六条要求(自调臂自调臂的安装)的安装)步骤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也务必按照该说明书上的:第七条要求(自调臂自调臂的调试)的调试)步骤进行调试。十、十、 更换制动蹄片更换制动蹄片1、将 S12 扳手套在自调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