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30821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蘑菇街ceo陈琪谈产品成长模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 站长之家当下,具有哪些特征的产品更可能在 未来获得更高的价值?对此我有一个 非常简单的判断模型,我从2011年年 中开始用这个模型来判断各种新出现 的互联网产品,一直用得很顺手,命 中率较高。这个模型由三个特征组成:一、碎片(Fragments)这个产品中的主要内容,一定是碎片 化的,而且碎片是同构的。比如 Twitter把“一切事物”碎片为140个字、 新浪微博把“一切事物”碎片为140个 字+一张图、Pinterest把“所有美好的 事物“碎片为一张图+一小段描述+一 个URL、蘑菇街把“所有美好的女性商 品”碎片为一张图+一小段描述+一个 商品购买地址(包括线上和线下)

2、。碎片的丰富性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产品 最终平台化之后的基础规模,所以我 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新浪微博的规模百 分之百的要比蘑菇街大,因为它的碎 片是“一切事物”,而蘑菇街只是“所有 美好的女性商品”。定语越多,规模 越小。二、组织(Organize)为什么要碎片?因为同构的碎片很容 易以各种维度被组织。比如Twitter按时间线组织、Tumblr按Tag组织、Pinterest按Board组织、蘑菇街按商品的天然品类 组织。这种组织一定是非常自由的,任何两块碎片,都有可能被组织到一起。组织的方式越自由,信息 流动的速度越快,相应的也无法获得沉淀。所以我们看到,因为时间线是最自由的组织形式,所以新浪微

3、博的信息流转最快,但信息很快过 期;蘑菇街的组织形式受商品天然品类的边界限制,所以流转相对较慢,但是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沉淀,挖掘出“最热”的商品来引导有“从众心理”的用户。三、再组织(Re-Organize)当信息碎片按某种形式组织好之后,这样的产品还会允许用户用非常自由的手段重新组织信息碎 片。比如新浪微博的“转发”功能,就是把别人的信息碎片重组到自己的时间线中;Tumblr的“Re-Blog”功 能和Pinterest的“Re-Pin”功能,可以把别人原创或收集好的碎片方便地组织到自己的建立的体系中; 蘑菇街的“喜欢”功能,可以把别人分享的好商品,极快地收藏到自己的喜欢目录中。再组织的

4、本质作用是将有限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重复利用,以此提高生产率。打个比方,在不具备再组织能力的BBS体系中,一条信息(帖子)只能被10个人消费,但同样的 内容,在微博体系中就有可能平均被50个人消费,那么同样的生产成本(原创消息的人所花的时 间)就带来了更大的生产成果,也即更高的生产率。所以,要让“再组织”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求用户整体对内容的选择能力很强,而且产品本身有通 过“积累用户利已行为得到利他结果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较担心完全的Pinterest- Copy,在中国会受到“没有足够大的有很好审美能力的人群”的制约。以上三个点组成了这个模型的基本框架,我把它叫做“ FOR”模型。接

5、下来我们用这个模型实际看一些产品,我对下面提到的每一个产品,按FOR模型的三条打分, 最高5分。Twitter:F4.5 - O4 - R3Twitter的碎片是很彻底的,但是不支持图片还是有点过于矜持了;组织是用时间线,好处和问题上 面都有说;再组织只能说及格了,Re-Tweet的功能毁誉参半吧。新浪微博:F5 - O4 - R3.5新浪微博对Twitter做的两个改良是非常棒的,一是消息带图、二是“转发”功能。这两点改进让这种 产品形态整体达到85分,所以我们最近看到一些报告,新浪微博用户的活跃度是Twitter的数倍, 从这个模型的打分上来看,很合理。Tumblr:F3 - O3.5 -

6、 R3轻博的碎片太大(也可以说不是碎片),这造成信息维度太多很难充分组织,再组织也很麻烦。 所以总的来说,我并不是很看好轻博的发展,从最近这类产品的发展上来看,也确实不怎么好。Pinterest:F4.5 - O4.5 - R5神器出现了,它离满分只差两点:以图片为主的碎片,在丰富性上不如Twitter和微博;Tag和Board 的双维度组织很完善,但Tag的组织方式还是很依赖“负责任”的用户,所以要扣一点分。Re-Pin功 能非常方便,而且Re-Pin的结果是重组一个Board,当用户的普遍审美能力较好时,发挥出的能量 超大。说实话,虽然我一早就给Pinterest打了这个平均最高分,但也还

7、是没想到它能发展得如此疯狂。蘑菇街:F3 - O4.5 - R3.5来评评自家的产品。上面说了, 我们的碎片丰富性不够,所以规模肯定不如其它几个例子产品 大。但是有失必有得,我们的碎片很容易变现,另外它们天然地可以按品类组织,不需要依赖“负 责任”的用户,所以组织的分比较高。再组织方面“喜欢”功能很方便好用,但是高水平的用户不 多,再组织以后的内容要供再次消费的“成品率”不高,这方面是我们一直头痛并在努力解决的。为什么满足FOR模型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获得较快成长?1. 生产率,上面已经提到,FOR产品比传统的产品有更高的信息使用率,因此生产率更高。这是 最本质的原因;2. 适合移动设备,因为内

8、容小片,可以方便地在移动设备上浏览,而且自由的组织形式和再组织 动作的轻量化,都很适合移动操作。前面都是总结,但这个总结很有可能一文不值,说不定它是类似“优秀短跑运动员都有两条腿”这样 的总结。所以我再用这个模型来推论一种目前不存在的产品,以后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样 的产品有没出现、有没有高速增长,以此来验证这个模型是不是靠谱。我推论的这个产品是一个旅游产品。一、碎片。它的碎片是“一切在路上会碰到的东西”,比如一个景点、一个餐馆、一个菜色、一家加 油站等等,全部碎片化并同构为“一张图片+一段描述+一个地理位置”。当然同构后的结构可能还要再复杂一点,比如可以多张图片,但是这里作最简的处理。二

9、、组织。可以按所谓“路线”或“功略”来组织所有这些碎片。比如我做了一个杭州攻略,其中就可 能有这些碎片“雷峰塔、西子国宾馆、白堤、某外婆家的外婆炒蛋”,这些碎片可能按时间排, 也可以按地理排。当我到杭州旅游时,就可以用手机随时调用我的功略,指导出行,并随时为每 个碎片拍照或Check In。当我因为迷路错过一个碎片,也没关系,周边的其它碎片会被推荐,随意 选一个接着玩吧。三、再组织。当我游玩回家,之前在游玩过程中的Check In行为和拍照行为,就被系统自动整理 为“游记”,而另一个用户可以简单地copy我的游记,改动其中几个碎片,成为他到杭州旅游的“功 略”。如此一来,功略 签到 游记 功略就成了一个循环,信息被更充分地使用。我相信这样的旅游产品会得到很多人喜欢的,你喜欢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