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743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建构黑龙江省农村公共物品农民需求状况调查作者:刘宏凯,解西伟 来源:学术交流2010 年第 3 期 摘 要: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

2、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关键词:农民需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村目前的现实情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力度,以满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应以农村居民需求偏好为出发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归根结底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农

3、村居民是事实上的消费者,只有农民自身才真正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因此,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起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真实需求状况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课题组于 2009 年 7 月至 9 月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公共物品需求状况做了实地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问题设计主要涉及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优先次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农

4、民的参与意愿和农民在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中的参与程度等。本次调查力求从农民需求状况的角度出发,探讨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真实有效地反映农民需求状况的缺陷。只有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才能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 2009 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农民公共物品供给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使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二、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实证分析1.概念界定农村公共物品是相对于农民或家庭自己消费的私人物品而言,是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为满足农民公共需要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主要涉

5、及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公共事业、农村公共福利和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根据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农村公共物品分为生产保障型、生活服务型和发展促进型。生产保障型公共物品是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支撑促进作用的公共物品,如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生活服务型公共物品是为农民生活提供服务、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的公共物品,如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以及农村饮用水、农村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促进型公共物品是为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公共物品,如农村基础教育与培训、农村养老和医疗、农村社会救济、农民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处理等。2.调查选点及样本分布

6、为了有效开展调查,课题组先后培训了 20 名调查员,在大庆市、安达市、佳木斯市和齐齐哈尔市 4 地访问了 15 个乡镇 600 位农村居民(表略)。调查以访谈问卷的形式,结合个案调查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73 份,有效比例 95. 5%。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多为 30-55 岁的男性家庭户主,占调查总数的 82%,他们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需求状况有着较深的理解;本次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占 83. 1%,他们能够对调查涉及到的问题基本理解;本次调查对象从事农业生产占89%,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又在外打工的占 68%。3.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

7、分析(1)农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满意度总体上评价不高,有 306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水平持不满意态度,占调查总人数的 53. 4% (表略)。其中,农民最不满意的是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 61. 2%、58. 6%和 49. 2%。不同地域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差异较大。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农民和收入水平较高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满意度较高,为 56%,而距离城市较远和低收入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满意度最低,为 23. 2%。(2)农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需求偏好从本

8、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农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需求强烈,并表现出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原因在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弱势特征以及农村生产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强烈依赖。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同时,农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需求状况受农民所在乡村的自然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和农民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家处在城市郊区的、离城市较近的农民对生活服务型和发展促进型公共物品表现出较强的偏好;而家处在非城市郊区、离城市较远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公路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科技推广等生产保障型公共物品表现出很强的偏好,这也说明远离城市的偏远农村,生产保

9、障型公共物品的供给仍然无法有效满足农民发展的需求;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农民,对生产保障型和生活服务型公共物品较为重视。而从事非农生产、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非农产业的农民,对生活服务型和发展促进型公共物品更为重视;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农民,对农业教育技能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发展促进型公共物品的需求表现出强烈需求。(3)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优先次序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是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基础。本次问卷为了更好调查和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特设置了不同服务项目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优先次序(可以多项选择)。从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来看,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呈现出出多元化

10、和层次性特征。其中有 253 位农民把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排在需求次序的第一位,占 44. 1%;有 102 位和 82 位农民分别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农村养老保险排在需求次序的第一位,占 17. 8%和 14. 3%。在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优先次序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还没有农民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些发展促进型公共物品的需求放在首位,也说明了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是以生产保障型和生活服务型公共物品为主。(表略)(4)农民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愿从本次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农民具有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愿,也体现出我国农民的主体性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在农村公路

11、建设和维护的问卷调查中,有 43%的农民认为应主要由政府出资,但可以少量向乡村集体和村民收取;有 14%的农民认为也可以由村民自己或私人企业来投资建设。在乡村环境的治理和农民生存条件改善方面,有高达 87%的农民愿意参加。特别是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未能有效供给的生活服务型公共物品,农民更加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意愿。本次调查问卷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概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当前黑龙江省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

12、的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明显不同,也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当前如何真实准确地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农民的需求偏好表达出来更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势在必行。三、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决策机制。由于政府目标与农民利益目标的差异,这种供给决策机制并没有真实反映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必须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以充分反映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1.构建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首先,地方政府应深入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如可以采用抽

13、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农对公共物品的实际需求偏好,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不至于脱离农民实际,以形成政府和农民共同决策模式。其次,可以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运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来表达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使政府能够真实了解农村和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并由此决定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范围和优先次序。最后,应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信息收集和信息披露机制。如何使基层农民的需求状况有效传达给上级政府,上级政府根据农民的需求状况供给公共物品,是构建农村居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的关键。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披露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这是农民有效

14、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的前提。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信息公开和决策透明,又可以加强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实际受益者。农民能否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构建的根本。而现代经济理论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内生因素。城乡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对人力资本的提高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和全面性的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和人力资

15、本积累的文化基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构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长效机制,这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基础工程。通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改造,增强其主体意识,促进农民与农村的自我发展。3.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然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应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按照农村公共物品的实际受益范围,明确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和范围,并以法律的形式把各级供给主体的供给责任确立下来,以规范各级政府

16、行为。对于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程度较高的纯公共物品如农村大江大河的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和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如农村义务教育等,应由中央政府承担供给责任;地方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具有区域收益特征的农村公共物品,可由地方政府承担供给责任;而一些社区性的农村公共物品如小区域的水利灌溉等,可由集体提供,但政府应给予财政扶持。4.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新的联合和合作,是反映农民公共物品需求偏好供给决策机制建立的基础。农民合作组织是以农民为组织主体,以农村作为行为基本区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内容的经济组织。农民自愿加入农村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排他性地供给农村公共物品。2007 年 7 月 1 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合作组织进入了依法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发达国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实践上看,政府对作为农民利益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必不可少,农民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合法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能够把农民自己的需求意愿,反映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